有人说,不会聊天气,就不会聊天;还有人说,只会聊天气,也不会聊天。寒暄式的闲聊向来褒贬不一,有些人如鱼得水,有些人认为只是无意义的蠢话。有些人不喜欢或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从不出席社交活动,若是万不得已非去不可,整场只跟3个认识的人讲话。
旧金山职涯顾问安柏儿.罗森博格(Amber Rosenberg)接受《Fast Company》杂志访问时说,闲聊是拓展人脉(networking)的最好管道。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针对133位经理人的研究显示,好感度(likability)是获得工作及升迁的关键,而好感度多半始于闲聊。
对职场人士来说,让人喜欢你,愿意与你进一步接触是闲聊的主要意义。安柏说,如果感觉气氛有点僵,可以谈谈别人的事,这是一种回避尴尬的方法。人们常认为聊天就是聊自己,其实不然,闲聊是与对方分享情感、话题和时间。
《The Fine Art of Small Talk》的作者德博拉.福耐(Debra Fine)认为,人们偏向与中意的人相处或合作,每次谈话都可能是未来成功的机会。她在《Fast Company》杂志提出四点具体建议:
1. 降低期望 轻松自在
你可以希望有最佳表现,但不要期待太多。愈是想要留下好印象,愈怕别人觉得自己愚笨而紧张兮兮,就愈容易事与愿违。假设你必须参加一场鸡尾酒会,若最高期望仅在于餐厅气氛佳、餐点好,那么大可放松享受,愉快地关注酒会的点点滴滴。一个放松的人更令人喜爱。
2. 随时做好准备
德博拉说,最糟糕的情况是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因此,无论参加会议、产业研讨会或社交活动,至少要有3个可聊的话题。尤其当对方问出「你好吗?」「最近怎么样?」德博拉都准备了最佳答复,避免只回答一个「好」字,让场面瞬间变冷。
3. 先找话题 再用问题引导
直接抛出问题固然可行,但风险不小,可能触犯禁忌。就算小心翼翼不涉及政治、社会阶级或个人隐私问题,也可能触及对方不想谈的话题。例如最普遍的:「最近工作如何?」可能换来尴尬的沉默或敷衍的答案,原来是对方公司最近开始裁员。有些人觉得,一见面就这么直接显得没有礼貌。
因此,主动提供可能有共通点的正面话题,让对方响应。例如:「刚刚主持人说她才从加州回来。」让对方可以谈谈主持人、加州的假期、印象或工作等。
大部分人喜欢谈论自己,当问到一个安全话题时,继续问下去是个好方法。不要问封闭性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爬过玉山?」答案很可能是没有。问些对方最愉快的回忆,让对方说他的故事。
如果对方是个慢热的人,试着给他两个选项。例如:「你在阿姆斯特丹是租车还是搭火车?」如果猜对了一个选项,对方会打开话匣子,如果两个选项都不对,对方会纠正,然后开讲,对话就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4. 适时转移话题
若你想结束谈话,可以说:「我必须去跟老客户打声招呼。」或是将对方介绍给另一个人:「你想认识他吗?」但有时话不投机却苦无抽身机会,好的谈话者知道如何转移话题。如果对方一直谈论工作,德博拉喜欢这么问:「你在工作之余,都在忙些甚么?」
闲聊最棒之处在于每个人风格不同,若能真诚待人,出发点是诚实、开放的,必将收获满满。否则,刻意的经营或是耍心机,最终恐将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