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透视「庶民经济指标」

吴敦义院长上任第一天接受媒体专访,即提出「庶民经济指标」的主张。
吴敦义院长上任第一天接受媒体专访,即提出「庶民经济指标」的主张。
Getty Images
第48期
陈博志

吴敦义院长上任第一天接受媒体专访,即提出「庶民经济指标」的主张。吴内阁似认为,现有的国民所得和物价指数等统计指标,无法贴近民众的感受,所以要讲一些民众听得懂的数据。

三个问题加一个认识

政府关心庶民本是正确的态度,但吴内阁这项主张却引起不断的批评甚至嘲笑。吴内阁即使在说法上做了一些调整,一个多月来仍然批评不断。吴内阁的庶民经济会受到这么多批评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在不了解现在各种统计指标之前就妄加批评,而显示他们对经济分析乃至经济问题的外行。第二个原因是,他们虽然讲庶民,但看来却像更关心资本家而非弱势者。第三个原因是他们的目的,比较像是要做政绩宣传和信心喊话,而不像是要发现真正人民的感受。吴内阁必须针对这几个问题改善,庶民经济的口号才能被人民认同。 

认识:指标是甚么?

在分析这几个原因之前,我们要先讲一下:指标或统计指标是甚么东西。社会上的事情极多,即使是同一类事情,每个人在每个时点所遭遇的情况也不相同,没有人能同时掌握这么多的信息。统计指针,就是要将一部分信息结合成单一个数字,以方便掌握。

例如各地每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并不相同,我们要去某地之前通常只是先了解当地的平均气温是多少,甚至只是了解是寒冷或炎热。但这种「平均」的指针有时并不能反映真正的情况,例如统计学中常说的一个笑话就是,你若一手放进火炉一手放进冷涷库,统计学家会说平均温度很舒适。这当然只是笑话,统计学家了解「平均」可能掩盖很多事实,因此也常会提供「差异」的信息,以免大家被平均数误导。例如气温数据除了平均之外,也常附有最高或最低温数据。由于全部的信息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统计指标。但运用统计指标时,我们也要知道它的限制。

由于社会经济的问题极多,因此为了不同问题和不同目的,我们也需要不同的统计指标。我国在这方面已有长期的努力,因此统计资料和指针相当丰富。虽然各种指标都有其限制,而社会上也总有一些事情仍没有适当的指标来代表,但政府决策所需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已有某些指标可以代表。单一指标不足以反映事实时,我们也常可同时观察几个指标来掌握大致的事实。吴内阁的庶民经济指标所以饱受批评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了解统计指标的性质,也不知道我们已有那些指标,就随便对统计指标提出批评,而又随便提出自己的指标。

问题之一:指标万能?

以物价为例来看,各种产品的价格涨跌幅度常不相同,每个人买的产品结构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对物价上涨的感觉当然也不相同。通常的物价指数乃是要计算所有的人「平均」的感受,所以必定和某个个人或群体的感受不完全相同。为了更精细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所得阶层、乃至不同产业的感受,我们以往就编有各种不同的物价指数。但这些分类指标,也仍只是那一类人民和经济活动平均所感受到的物价上涨而已。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一种物价指数可以恰好掌握到所有人民的感受。所以吴内阁想要建立新指标来掌握人民之感受的想法,乃是不了解指标的先天限制。政府该做的其实不是编一个新指标,而是好好运用现有的各种指标,去更具体了解不同人民的不同感受。

而这些现有指标还不足的部分,政府则常该更直接深入相关的问题,而不是再多编指标所能解决。例如葱价大幅上涨时,因为葱只占总支出的一小部分,因此对绝大部分人民平均的影响都很小,政府不该想编出一可以明显反应葱价的指标,或是明显反应蒜价、麻油价、米酒价、或香菜价的指标。这种个别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时,政府要直接去了解那些大量使用这些产品的少数人所受的冲击。政府特别要去了解这价格大幅上涨中是否有垄断炒作或任何政策不当的因素。人们大部分时候对个别物价上涨的不满其实是来自这些因素,而不是任何物价平均的上涨率真的让人民活不下去。所以政府要关心人民,不要只绕着指标转。

问题之二:谁是庶民?

就算要看指标,在代表全国平均数的指标之外,政府最近重视的指标,理应是较能显示弱势者之问题的指标。但吴院长一开始提出庶民指标时,却强调和有钱人较有关的股价点数和餐厅生意等等指标,而完全未提到和弱势者相关的指标。这是吴内阁的庶民经济指标饱受批评的第二个原因。一般统计指针要代表社会的平均,而政府最须关怀的是那些比平均差,甚至差很多的人。所以平均所得和经济成长率等平均指针最受批评的地方,即是它们忽略了所得分配恶化的问题。政府要重视庶民经济,要重视人民的感受,重点就是要重视底层的人民之痛苦和感受。

例如有多少人失业,总是比有多少人找到工作,更被人民和各国政府所关切。政府关心庶民,应对失业问题和相关指标做更深入的分析。这些问题其实也有很多既有的数据,例如:有多少人因关厂歇业而失业?失业的人已经失业多久?劳动市场找工作的人,平均有多少工作机会可找?有多少人工作时间和工资被调降?有多少人因为难找工作而放弃再找工作?等等。这都是政府最该关心的事。但政院高层对部会的指示却不是去看这些有用的指标,而是说要多强调就业机会的创造,因而变成像是要多倡导政策,而不是发现问题。

问题之三:庶民之苦?

这也牵涉到舆论对吴内阁庶民指标的第三个质疑,也就是提出庶民指标的目的是甚么。吴院长最早提庶民经济指标时,是说要指标更贴近民意,反应人民对经济环境的感受,所以他才说股市是「最直接的信心广告牌」,是「更能实时反映经济兴衰的重要经济指标」。

但若只是要反应人民整体的感觉,直接做民调,或做和民调类似的景气和消费者信心调查岂不更精确?政府施政却不只是看人民整体感觉好不好而已,因为整体感觉已是事后的指标,政府的工作更重要的则是要在事前,要在问题未发生之前,人民也多半不知道之前,就有先见之明地把问题解决掉,就规划出使未来能更好的发展方向。这些都不是只看人民的感受就能做好,而是要看更多事实的指标,对问题做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吴院长最近改口说他提倡庶民经济的目的,是要更贴近庶民的心,了解庶民的需要。这种说法虽比最早的说法进步,但了解需要和了解问题仍有一些距离,只了解需要,不小心也可能变成民粹。

关心庶民?或说服庶民?

而政府实际上的做法,似乎连了解人民的感受和需要都还没做到。政府的做法更像是要说服人民说经济不错或政府做得不错,也就是倾向于报喜不报忧。例如近日政府说9月对中国的出口恢复成长;这虽是事实,但政府却「忘了」提醒大家,去年9月我国对中国的出口恰好开始由正成长变成负成长,而且萎缩达17%,所以9月变正成长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下降很多,人民的感受更可能是目前的出口仍比前年低很多,而不是政府想要宣传的0.3%正成长。政府说9月总出口减幅是11个月来最低,以及最快下个月就可能看到总出口二位数成长;这都是好消息,但也都没告诉人民总出口也是从去年9月开始负成长,去年11月负成长达23%,12月负成长更高达42%,今年12月我们要是仍没有两位数的正成长,那出口就是比前年还少3成以上。所以只讲2位数成长而不讲和前年水平的比较,也不容易知道人民的感受和仍存在问题之严重性。

由此看来,吴内阁只说庶民经济并拟一些新指标是不够的,吴内阁应该更务实分析各种既有指标,必要时并深入了解个别人民的困难,以真正感受人民的感受,并真正发现问题,才能苦民所苦,而不是只求倡导政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討海人
陰雨連綿多時,難得今日陽光爛漫,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先生背起相機,我們來到了壯圍海邊。 冬日陽光沒有為蘭陽溪口帶來溫暖,…
抱個拳、行個禮,文武雙全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會進行形象包裝的組織團體。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主動和周恩來握手,這位記者握完手後,卻大聲地說…
人生,一場註定的旅程?
人生,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生命體驗,還是一場踏入世間前就註定好過程與結局,並且可以反復開啟的旅程?這是「宿命論」者與「無神論」者爭論的焦點,…
讓江澤民不敢唱歌的中共元老
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6月14日逝世。新華網發消息稱,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喬石1924年12月生於上海,…
談現代人的健康
  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時間、空間縮小到幾乎沒有距離了。現代文明給人類自己帶來的極大的憂患,正在逐漸地向世間逼近。…
雷人提案多 中國兩會千奇百怪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年度人大、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13日、14日閉幕。這個中共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次的兩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在近六千件提案中,…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零接觸學習:知識型商品線上化 Hahow業績爆發
從1月爆發武漢肺炎以來,隨著疫情升溫,「零接觸」的商業模式或是「遠端工作」的配套,逐漸成為企業正常營運,甚至創造更多業績的解套方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