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隆生技公司」,屏东县里港镇三廍村的民众无人不晓。问起路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村里有个「种兰花」的公司。穿过窄小的产业道路,两旁皆是鱼塭业者与蔬果业者的农地,转了个弯,迎面看到一台台货柜车正准备出货,由另一条更小的路再转进去,就是科隆的正门。
进了办公室,马上感受到与周围务农气息不同的景象。科隆总经理的办公室连接接待室,空间宽敞,墙上挂着得奖兰花的巨型照片。干净的摆设、宽大的桌椅与得奖的照片,一同映照出经营者一丝不苟与开阔的气度。
相较于台湾许多兰花业者,「科隆生技」算是后起之秀,但实力却让人刮目相看,连荷兰知名的花卉刊物《Flower TECH》都特别越洋到台湾,一探这个位在台湾南端的生技公司。
科隆现代化的设备、精准的生产管理、优良的产品以及达成的单位效益,不论在兰花业界或学界都广受推崇。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何在?
蝴蝶兰V3大白花「屏东王」,艳冠群芳
科隆生技公司于9年前由Unimex公司所创立。草创前4年,科隆把营业目标锁定在中国,却忽略了当地的生活水平还不够高,民众把蝴蝶兰当成年节赠礼而非生活观赏品,亏损了新台币5,000万元。
痛定思痛,科隆于2004年聘请曾在台糖蝴蝶兰部门工作17年的许聪耀执掌总经理之位,改变策略专攻日本市场。这个正确的营运方向让科隆的营业额连续3年保持二成的成长,毛利也维持在三成以上,且于2007年填补了过去的亏损,开始获利。
科隆以生产「蝴蝶兰大白花」闻名,年产120万株,且掌握了蝴蝶兰关键种苗。除锁定单一产品,科隆也锁定蝴蝶兰大白花的主要市场──日本;在日本,也只固定与一家兰业公司合作。科隆不仅锁定目标深耕,而且一向行事低调,外界鲜少知道科隆的实力。直到科隆的V3大白花「屏东王」连续获得2007年10月「台北国际花卉展览会」全场总冠军、2008年3月东京「日本世界兰花大展」个别审查部门第三名以及2008年3月「台南兰展」全场总冠军,科隆生技的光芒再也掩藏不住。
科隆的「屏东王」不仅连续获奖,而且深受市场欢迎。一时之间,「V3」这个编号成了业界追逐的抢手种苗,市场卖到缺货。
正确的市场定位,专攻「质量导向」
外表沉稳,言谈风趣又不失严谨的许聪耀总经理,正是带领科隆成功转型的关键人物。许聪耀表示,全球蝴蝶兰市场大致可区分为两种──「价格导向」与「质量导向」市场。「价格导向」市场适合短线操作,业者进入门坎较低,但产品销售的附加价值不高。美国的蝴蝶兰市场就是属于此类,但这不是科隆的目标。
为了永续经营,科隆选择「质量导向」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可因时间、经验、技术累积出极高的附加价值,使顶级的蝴蝶兰在市场胜出。日本与欧洲的蝴蝶兰市场就是以质量为导向的市场。科隆选择主攻日本市场,而且是台湾蝴蝶兰外销日本营业额最大的公司。
许聪耀表示:「若走短线的话,以(低)价位为主的市场会比较容易进入。可是长期做,你还是要向高附加价值的(市场)走啊!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立定志向,就专注在这块上面。」
至于欧洲市场的经营,许聪耀又再将其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销售种苗,这部分是科隆锁定的长期经营目标。第二种是用海运出口价格较低、质量一般的成株。由于蝴蝶兰属于生鲜作物,即使是以克隆(CLONE)复制的种苗,在相同的温室里培育,仍然会有上、中、下不同等级的质量。出口成株的目的,主要在于消化质量较低的次级品,以便回收成本增加效益,而不是把成株的出口当成主攻市场。
台湾自然环境造就了竞争优势
许聪耀进一步分析从台湾出口蝴蝶兰到日本的优势。由于台湾到日本的运费比到欧洲国家低;而日本的温室建造、土地、能源成本,以及物价、工资水平等等都比台湾高,导致在日本当地自行培育、量产蝴蝶兰大苗的成本太高。这就构成了台湾的优势。
由于蝴蝶兰必须以温室培育,同时需要控制温度、日照等因素。一旦温度不足就必须以能源加温,耗资巨大还不一定能培育出高质量的成苗。许聪耀说:「光是在高温这一块,别说甚么,和台中、嘉义、台南跟屏东和日本比起来的话,我们的能源就比日本省很多。」
此外,蝴蝶兰生产是一条漫长的战线。从种苗的勾选、瓶苗、小苗出瓶分植、中苗一直到能够开出漂亮花朵的成苗──大苗,台湾都有不同的业者各占翘楚。许聪耀指出,欧、日等市场对于台湾兰业而言,还是末端市场最吸引人,因为接近开花的成苗,价格与利润都高。
但是,末端的生产必须越快越好。一般消费者可能不知道,一株漂亮的蝴蝶兰,如果从小苗开始种植到开花,整个过程需要两年半以上的时间。换言之,业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资本,直到两年半之后才能够回收资金。因此,日本与欧洲如果能够从台湾直接进口大苗到市场价值高的当地,只需5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在温室内利用控温的因素催开美丽的花朵。如此一来,欧日末端业者因为省去两年的前端投入,周转速度快,所以乐于接受台湾出口的蝴蝶兰大苗。
坚持为质量把关,为买家负责
许聪耀认为这就是台湾优势所在:「为甚么台湾可以做这块?最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希望在园艺作物上,一年至少要有两次周转,如果周转慢的话,温室等成本都比我们投入的高那么多,所有的产品战线加上去,(成本)就相当可观了。」
「唯一不利的是甚么?因为他们(日本)对于质量的要求非常在意,所以以往日本跟台湾买苗的问题是,台湾苗去了那边出了太多问题。」许聪耀表示,虽然台湾出口日本占尽了运输与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但日本兰园对于质量要求极高,如果无法达到标准就会产生跨国的贸易纠纷。
许聪耀表示,以往台湾业者在质量上发生过的问题,其实在技术上都可克服,只是台湾业者普遍没花时间好好处理:「例如病毒的问题,台湾早期较不重视,病毒一开始发作还不是很厉害,可能只有少量出问题,可是台湾就是继续做这样的苗,日本大量进口以后,开出来的花全部出问题。你想想,对他们买方来讲损失会有多大?损失最大就是在最后发现成品有问题,价格只能卖到三分之二或更低,市场整个乱成一团,信誉也都打坏了,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啊!」
科隆在「无病毒」上下了极深的功夫。首先与研究单位合作,由朝阳科技大学张清安博士引进无病毒的检测技术。许聪耀表示,整个无病毒的作业首先必须「清本源」,种苗得符合无病毒检测,接下来就是繁殖过程的检测,到最后开花时确定是无病毒状态。
引入学术界的技术加上科隆本身的管控,科隆完成了严格的品管。不过,检测不是百分之百保险,即使检测的技术是百分之百,可是检测的人有可能出错,样本(sample)也有空窗期,无法保证检测时无病毒,就断定接下来生产不会有问题。因此,许聪耀也说明还必须要有风险控管:「即使我们控管这么严还有漏洞的,我们有设计一套作法来控管,还是会限缩在某一范围之内,不会让病毒的问题发生,不会往横向或纵向扩展下去。」
总结来说,科隆能雄霸日本市场的关键,就在于能够长期供应质量、数量、交期都稳定的产品。
计划性生产,不怕「洗牌效应」
屡次获奖的「屏东王」,花梗的长度、花朵大小均衡、花序排列为其得奖关键,同时也代表着科隆培养技术的突破。
虽然2007与2008年,蝴蝶兰在国际市场遭逢供过于求和金融风暴的双重打击,但是科隆外销出口量还是能保持稳定。许聪耀认为只要有计划地针对市场需求生产,经过固定的通路,虽然利润会稍微减少,但都还在获利的范围内。但若没计划生产的话,那么就必然赔钱,因为兰花无法库存,过多的量会丢到拍卖市场进行低价贩卖,于是就造成「洗牌效应」,生产质量较低的兰花公司必然会受到严格的筛选;相反地,重视质量的兰花公司反而会得利,因为市场景气的低迷,质量低的公司只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投入,于是造成质量好、坏的公司市场大不相同──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许聪耀举例说:「我问过欧洲一家很大的种苗公司,这次金融风暴,似乎市场供应量也过了嘛,那你的种苗价钱会不会降价?他说不需要。他说那部分跟他做的没有关系,会影响的是那些没有计划的生产,有计划生产的不会受影响。他们有他们通路,虽然价钱也会随着大环境不景气而降下来,可是他只是利润再减少一点,都还是在赚钱的范围。」
许聪耀也谈到,这次金融风暴,科隆本来也很担心日本末端客户的价格是否因此受到影响,但后来发现,末端客户卖的价钱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也就是真正重视质量的市场并不受金融风暴的影响。
「兰花这个东西,必须是有计划、有规划地在做,不能说现在看起来不错耶、蝴蝶兰很好赚耶!市场上面一片荣景,大家就赶快来推,所以政府在这块也不应该推波助澜。」许聪耀也对政府执行相关政策提出忠告。
兰业植根台湾,认清市场优势
关于大陆市场的兴起,许多兰业界人士转赴大陆投资,企图以低廉的劳力、资源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对此,许聪耀不以为然:「如果说大陆市场那么好,那日本业者不就倒光了吗?它成本比谁都高啊!也就是说你在不同的国家,到底你的利基点在哪里?你说大陆好,在市场机制里,不见得人工便宜就占尽所有优势,你去大陆做,目标是它的内需市场吗?那如果是去做外销,那边有优势吗?」
许聪耀强调,公司经营的利基点才是关键,而不是一窝蜂地抢低廉的成本:「你不能只是想到哪一个地方有绝对的优势或绝对的弱势。像是欧洲,它们人工、能源都很贵耶,那他们用甚么对应?用自动化的机械。」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做组织培养,欧洲也在做,欧洲做很多,可是他们人工比我们贵那么多,组织培养分切,再怎样一定要用到人工,机器没办法替代。那他们有何优势?他们人工比我们高啊,为何他们大部分都用自己的苗株?大陆的组培苗最便宜啊,为何欧洲人不买?也是有买一些,可是是低价的。因为欧洲有提供服务,稳定性好,质量也很好,虽然价格比较高,可是加上这几个附加条件,值得买,而且能保证后续会获利。」
「很多人都在担心大陆市场的兴起会把台湾业者打垮,」许聪耀开玩笑地说:「会被打垮的,是那些不用大陆打自己就会垮的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