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扶轮社,一般人肤浅的印象是──这是一群「有钱人」参加的社团,是老板们交际联谊,行有余力捐钱做公益的组织。事实并非如此。在其中,公益放第一,联谊放第二,最后才是休闲娱乐。
这么「严肃」的团体,为何还能逐年吸引各界人士加入?扶轮社究竟有何吸引人之处?究竟给了社友们甚么「甜头」?
传统美德强调为善不欲人知。扶轮社友平时习惯默默耕耘,低调行善,却也导致外界对于扶轮社的不了解,甚至有些刻板印象。今日,社友们要说出扶轮社带给他们的改变,以及为何愿意在繁忙的公务中拨出时间认真参与服务。
现任怡仁综合医院院长的刘启田认为加入扶轮社改变他的后半人生。图为刘启田贤伉俪。刘启田提供
有如一所没有毕业证书的学校
曾任国际扶轮3500地区2010-11年度总监、现任怡仁综合医院院长的刘启田,于1987年加入杨梅扶轮社,至今已27年光阴。
刘启田表示,加入扶轮社改变了他的一生。身为医生,本业即为医疗及医院管理,平时就已经参与社会服务,然而加入扶轮社后,刘启田发现扶轮的世界更广更大,有如一所没有毕业证书的学校。
扶轮社强调终身学习,「服务越多,收获越大」。刘启田表示,即使担任过一年的地区总监,在即将卸任时,却发现要学习的对象和事情比从前更多。他笑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毕业才是真正的开始!」因此,这二十年来,刘启田坚持一路全勤,尽心享受扶轮的「服务与联谊」。
有个故事让刘启田深深体会到扶轮力量的伟大。在担任地区总监期间,他曾经促成与泰国扶轮社合作,在清迈100所国小进行净水计划。两年后,他无意间在年会的报告上发现当年的净水计划,如今不仅有其它扶轮社接手继续完成,而且做得更完善。「我发现的时候,非常感动!大家都是互相合作去完成计划,前面铺路,后面就去扩大,团结合作。」
扶轮社注重伦理的观念,更是让刘启田印象深刻。2013年他曾被选为国际讲习会的训练讲师,当时人生地不熟,所幸有许多同样来自台湾的扶轮社友大力帮忙,提供各种数据、鼓励和协助。前辈不吝付出但又不过分干涉,这样全力支持与信赖的态度,让刘启田相当受用。
今年国际扶轮社长黄其光对于中文的大力推广,在国际会议中不断带领大家喊「赞」,或是教大家「爱的鼓励」,皆让刘启田在他乡感受到母国文化的温暖与自信。他说:「因为有他(黄其光),今年的讲习会台湾社友难得被排在中间位置,台上也有国旗,大家学唱台语歌,我感到非常光荣!」
桃园成功扶轮社社长徐承毅与夫人蔡筱筑。徐承毅提供
促进家庭生活的丰富与和谐
开南大学助理教授、图书馆馆长、现任桃园成功扶轮社社长徐承毅,也认为参加扶轮社带给他很大的改变。由于具备企业界与学界的背景,徐承毅表示自己一开始是去提供人脉,帮助大家结缘。成功扶轮社的招牌活动──「国际扶轮就业服务与人力信息研讨会」,便是他一手创立。
原先以为加入扶轮社只是为了广结善缘,徐承毅没想到,由于扶轮文化注重家庭生活,让从前总是以工作为第一优先的他,开始重视与家人的互动。充实多元的扶轮活动,也拉近了和家人的距离,促进家庭生活的丰富与和谐。
此外,扶轮社具有完善的组织训练制度,可说是个全方位的训练中心。徐承毅表示,只要依循着制度规范,便会在各式各样的不同职务中,学得许多专业的组织、沟通、领导技巧,而且还能透过社务运作增加实战经验,不断吸收学习。这些都是他当初加入扶轮社时,意想不到的收获。
尤其是,扶轮社每个人都相当热心公益服务,让徐承毅看到社会上还有许多值得去努力的正面力量。他肯定地说:「这就是扶轮社『进来学习,出去服务』价值的最大展现。」
朱自忠表示,看到孩子经历交换生活后的成长与改变,是他最快乐的事情。朱自忠提供
获取无止尽的学习机会
桦良有限公司负责人、现任新世代扶轮社交换委员会主委的朱自忠,负责「扶轮青少年交换」计划已经8年。
朱自忠回忆当初傻傻地被老同事「骗进」委员会担任联络人,以为只要负责对国外发email、打几通电话即可。未料参与后,才发现没那么简单,「这里面真复杂,学生来到台湾以后在接待家庭有问题、或是国外连络人有状况、或是他在学校里发生问题……一堆事,变成甚么都有我,几乎24小时要对外保持联络!」
即使得全天候待命,朱自忠却说自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自从参与计划,他亲眼目睹许多孩子的改变,看着孩子从畏畏缩缩出国,到落落大方回国,甚至学会体谅他人、体贴父母,这种快乐是难以言喻的。此外,从青少年交换计划,朱自忠也看见了社友对于公益的付出和不求回报,尽心尽力照顾每一位交换学生。没有报酬、义务地照顾来自异地的孩子,这点让他非常感动。
朱自忠更因为青少年交换计划而开拓了视野。因为扶轮社会定期召集参与的委员,开设训练课程、互相交流,学习教育相关理论如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此外,在接触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过程中,文化上的冲击和世代观念的差异,让他对于亲子相处与教育,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感触。
「我对我小孩的教育也都是从这里学来的,要尊重孩子,然后尽力协助孩子,而不是只去要求他照你的意思做。」他笑称:「所以我们常常开玩笑,教育部长应该要由我们来干!」
朱自忠表示,即便是扶轮社友之间的沟通联络,也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如何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在为孩子好的情况下取得最大共识、维持良好的伙伴关系更是一门学问。「我们在跟国外沟通的时候,没有分职位大小或阶级高低,大家都是来做服务的,都是朋友,所以在说话态度上,都必须学习如何善意地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想法。」
因为想用心做到最好,所以社友必须学习、接待家庭必须学习、孩子更是不断学习,大家都在学习。「所以这个学习是无止尽的。」朱自忠认为,这正是扶轮社最珍贵的部分,也是吸引他在这个项目长期耕耘多年而从未感到疲乏的原因。
朱自忠说:「其实你要问我在扶轮社发生的故事,简直太多太多了,感动的事太多了,讲不完!」
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为公益付出,在活动中学无止境,最后拥有丰富的身、心灵收获,或许,就是这些扶轮社友参与社团多年来,仍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如何参加扶轮社? 扶轮社于各地都有分社,如果有兴趣可先向各社的每周例会报名,进行初步了解。 扶轮乃是一种从事人道性服务,鼓励在所有职业上遵守高度伦理道德,及在世界上 根据国际扶轮组织章程规定,对于社员资格要求如下: 1. 品行端正、具有良好事业或专业信誉之成年人士。 2. 具有服务热诚。 3. 符合该扶轮社之职业分类规定。 4. 没有双重社籍。 各扶轮社根据该社特色与文化,对于社员的挑选重点不一,社员入社的制度也有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