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苏银益豁达面对困境 在虎头兰领域闯出一片天

只要花儿长得好,人生就是「彩色」的。
岳翔云
第5期
张新宸
十五年前,苏银益从一个门外汉切入虎头兰栽植,
历经上当受骗、天灾损失等挫折,一路走来过程艰辛。
如今,他拥有四座兰园,十万盆虎头兰,
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说:很满足……

中海拔的南投县鱼池乡,由于湿度高、日夜温差大,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养兰,是全国最大的虎头兰产区,由于虎头兰的花型大而美,深受民众喜爱,而成为新年的应景花卉。

离中潭公路不远处的卉芯兰园内,苏银益和母亲、太太黄秀珍三人正忙着整理含苞待放的虎头兰。每年接近年底,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刻,因为这是虎头兰开花的季节,他们要赶在新年前出货三万多盆。除了盆花,还做小量的切花,白天将盛开的花剪下、晚间包装,这时读小学的小女儿也自动来帮忙。黄秀珍说:全家人分工合作,一面整理、包装,一面闲话家常,感觉很踏实。

种2000棵木瓜 回收300元

民国八十二年,苏银益带着二十万元资金回到故乡,打算投入精致农业生产,他到处向人请益,一边思考自己要往哪个领域发展?那时市面上木瓜行情看俏,苏银益一面打零工贴补家用,一面在父亲的一小块农地上,试着种植两千棵木瓜。

不料当木瓜结实累累,欢喜等待收成的时候,竟遇到台风来袭,一季的辛苦几乎化为泡影,将剩余的木瓜整理装成两箱,运送到台北果菜市场拍卖,怎知汇入账簿的金额仅仅三百元,而市场上一颗木瓜售价却要六、七十元,苏银益才发现,如果自己没有销售管道,种植水果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虽然首度创业失败,意志坚强的苏银益并不气馁,重新寻找发展的方向。当时兰花前景看好,他看到有几位小学同学在种植虎头兰,批发价一盆就要一千元还不打折,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就决定在这一领域发展。

为了节省开销,刚好隔邻有一个废弃的花圃,有许多不用的资材如水泥柱、水管等,苏银益用手推车将水泥柱一根根载运回来,亲手搭建自己的第一个花圃。

巨额买花苗 谁知花不开

花圃设施搭建完成后,友人表示愿意便宜出让花苗,苏银益很高兴的买了两三千棵,开始了他的虎头兰事业。他说:「当时觉得人生有目标了,很开心!」谁知种了二、三年后才发现上当了!原来买到的是人家要淘汰的花苗,不是不开花、就是开出的花不合格,他说:「缴了好大一笔学费,损失惨重!」

面对如此不堪的局面,苏银益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更想种出好质量的虎头兰!他很果断的将不良品全部丢弃,虽然妈妈和太太很舍不得,他却认为:「既然无法贩卖,留着只是积压成本而已。」

重新出发的苏银益开始认真研究虎头兰,以自己的判断繁殖种苗,不断的改进种植技术。目前一般同行养殖虎头兰,开花率达六成就算不错,而苏银益经营的花圃,开花率却能够一枝独秀的高达九成。因此,尽管目前兰花市场不如以往,许多同业撑不下去而结束营业,苏银益仍可守住这一领域,拥有一片天地。

回首坎坷路 没时间诉苦

苏银益出生于鱼池乡,因兄嫂在台北工作,国中毕业就到台北读书。不久父母也搬去同住,并与朋友合伙经营汽车修配场,苏银益毕业后,即在父亲的修配厂工作。后来苏银益与台北姑娘黄秀珍相识相纞,而父亲因修配厂生意不好退出经营,自己一人返回家乡。苏银益便和黄秀珍两人相偕到黄秀珍的哥哥和舅舅合伙经营的超级市场工作。结婚后,关心两人的舅舅计划出资在另一个小区开一家连锁超市给他们夫妻经营,让他们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然而,离乡多年的母亲很想念家乡,问他愿不愿意一起返乡定居?孝顺的苏银益毫不考虑的一口答应。从小在优渥环境里长大的黄秀珍,凭着对丈夫的信赖,也无异议的同意了,小两口盘算在大女儿满月后,举家迁回家乡定居。

这个决定让黄秀珍的家人很错愕,舅舅担心地问苏银益:「你已经三十几岁了,刚结婚、又有小孩,回去能做什么?一家的经济怎么维持?」但是,两人还是毅然决定回乡陪伴两老。黄秀珍回忆起这段往事也说:「刚回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娘家亲人都不看好,婆家这边也有人等着看笑话,苏银益的压力真的很大。」

硬着皮摆地摊 第一天就接到罚单

夫妇两回乡后住在土角厝,黄秀珍的妈妈很担心,怕她吃苦。然而,初为人母的黄秀珍似乎没有时间想太多,「姊妹都觉得奇怪,怎么都没有打电话回娘家诉苦?」黄秀珍说:「因为每天忙着照顾孩子、煮三餐,没有时间哭!」

第一年种植木瓜失败虽然没有击垮苏银益,可是改种虎头兰需等两、三年才会开花收成。这期间,除了打零工维持生计,夫妻俩也试着在开花的季节,向同行批发虎头兰,用小货车载到台北摆地摊。

「第一次到了台北,刚开到闹区的路边,车还没停好就被开罚单!」苏银益笑说:「幸好当时景气好,我们价钱比人家便宜,一车五、六十盆两个小时就卖光光!」夫妻俩互相取笑着:「可是刚开始因为脸皮薄,车停在路边不敢下车叫卖,我们两个就猜拳,输的人下去!」当年的景象在说笑间,彷佛苦涩尽去,只留苦尽甘来的甜美......

10张空白支票 扭转危机

由于虎头兰是户外网室栽培,最怕台风豪雨,黄秀珍说:「每次台风都会造成损失,像上次七二水灾时,山上的花圃都是当季要卖的花,整个土塌下来盖掉四分之一,五、六千盆花一夜之间就不见了!九二一地震时,更是整片花架应声倒下,惨不忍睹!」

十五年来,虽然遇到多次天灾、损失惨重,也曾有几次因客户故意刁难而收不到货款,苏银益总是逆来顺受,不怨天尤人。他觉得虽然人心险恶,常常吃亏上当,但生命中也有贵人相助,让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逢凶化吉、否极泰来!

黄秀珍回忆说:「第一次受骗上当使得我们的创业基金血本无归,幸好姊姊在我们返乡时,交给我十张空白支票,让我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得以度过难关。」那份浓浓的手足之情,夫妻俩至今念念不忘。

知足常乐 豁达看人生

外表严肃的苏银益其实很幽默,不仅是苏妈妈眼中的孝顺儿子,也是三个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爸爸,更是太太最信赖的人。知足常乐的苏银益觉得能够每天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很幸福、很满足。

回忆当初岳母跟他说:「早知道结婚后要搬回去,就不把女儿嫁给你!」现在呢?苏银益笑呵呵地说:「她问这附近有人要卖地吗!」黄秀珍则说:「经过十几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辛苦、很不容易!」

从一个门外汉开始,到目前拥有四座兰园,苏银益依然谨守本分、认真工作。因为虎头兰花期集中在年底,其他季节几乎没有出货,有人建议种其他种类的兰花或盆栽,可是苏银益觉得每种花都不一样,没有把握能作好,不如专精一种比较好管理。他说:「虽然行情不如往昔,但还是要坚持这一领域,继续走下去!」

访谈中,苏银益不时展露出胸中豁达的人生观,不管面对多大的挫折或困难,他总是无怨无悔、处之泰然,不曾灰心丧志,反而愈挫愈勇。他淡淡地说:「欢喜做、甘愿受,人要活得心安理得,不要太计较!」

头兰小常识

虎头兰又称「东亚兰」,原生于东南亚之高地上,性喜清凉多湿且日夜温差大的环境,平地不易栽培,目前栽培产地主要集中于台湾中部、海拔500到1,500公尺地区。

南投县鱼池乡得天独厚,气候、土壤都适合虎头兰生长,因而成为全国最大的虎头兰产区,栽培面积达50公顷,年总产量几乎占了全省七成以上。除满足国内市场,每年外销更超过13万盆。

虎头兰因色泽鲜艳、花型优美、花期又长,颇受国人喜爱。又其发音与「福」音相似,因此许多民众喜欢在新年期间,在家里摆一盆虎头兰象征「迎春纳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好新聞何處尋?聽聽他們的心聲……
現代人的生活與媒體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舉凡新聞、知識、資訊、娛樂都可從媒體中獲得。其中,提供真實、正確、快速的新聞,更是媒體最主要的天職。…
驚!我們正在失去花蓮
花蓮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吸引不少台灣與國際觀光客前來旅遊。隨著2008年開放陸客團來台觀光後,花蓮觀光怪象隨之而來。Thinkstock…
卓文君「數字詩」化解外遇危機
卓文君,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為西漢四川巨賈卓王孫之女,貌美有才氣,喜好音律且善鼓琴,是當代才女。十六歲時即嫁給父親同業人之子董家,…
絕祕!點穴功夫是否存在?
60歲的李有甫,12歲開始習武。1982年,33歲的李有甫在中國民族體育比賽上一舉成名。當年他憑著一支3尺多長、拇指粗的鞭桿,舞得滿堂喝采…
不景氣中的景氣 美國二手車拍賣升溫
在美國,「二手車」拍賣是汽車批發市場的主角,每年經銷商的汽車拍賣數量高達數百萬輛。 在這一輪經濟景氣衰退中,…
曾蔭權不諳國情黨性 特首地位危殆
香港的經濟情況不妙,特首曾蔭權沒有像1998年那次金融風暴掛上「勇」字奮力殺鱷,而是面對困局愁眉不展、進退失據,最後只能向北京求救。…
還有多少不能戳的祕密?
3月15日上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裡,一場重要訴訟案正在進行──民間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政府機構農委會,…
去小木屋迎接新生命
不孕症的人越來越多。現在女孩子晚婚又新潮,年輕時就是「頂克族」,只結婚不生子,最後還是熬不過公公、婆婆的三催四請,準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