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价格去年11月份创下16个月以来的新高,中国政府近日出台新政策,试图抑制投机性购房。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根据以往经验,中南海左右不了房市,政策能否落实有待观察。
目前,越来越多的数据支持中国「资产价格过分上升」。「房产租售比」是国际通行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楼市运行是否良好的数据比例。一般而言,国际标准的「房产租售比」为1︰100到1︰200。据中国美联物业北京市场研究部调查显示,去年11月以来,北京的楼市租售比再创纪录,首次突破了1︰500,达到了1︰546,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1︰700。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基本在1︰400左右,上涨幅度达到了25%。上海的租售比也达到了1︰500,深圳的租售比平均为1︰450。造成这一情况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为暴涨的房价。
二手房均价则在11月达到了历史最高,11月上半月北京二手房平均价格达到了人民币13,150元/平方米。而二手房的平均成交总价首次突破120万,达到了123万。二手房均价已经比年初的8,900上涨了47.8%,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翻番的上涨幅度,房价涨幅超GDP五倍。
此外,房地产泡沫化另一个指标是房价收入比。根据北京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按2009年工资涨幅10%计算,夫妻双方2009年年平均收入在10万左右。购买一套北京的普通5环周围商品房平均价为200万元左右。不计贷款利息,一个家庭不吃不喝需要赚20年。中国社科院的《经济蓝皮书》告知,当前有85%的中国家庭买不起住房。这一切都已经提示现在的中国楼市已经有泡沫。
中国国务院去年底12月14日召开常务会议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决策。从2005年的「稳定住房价格」、2006年「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2007年「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到这次提出的「遏制」,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措辞一再加强,但房价一直扶摇直上,只是在2008年放慢了脚步,进入2009年再次直冲云霄,部分城市房价已超过最火爆的2007年水平。
房价调控政策落不到实处,问题在地方政府根本不执行。房地产业产生的相关税费已经占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且房地产业可以立竿见影地拉高当地GDP,地方政府因此将房地产业视为「支柱产业」或「提款机」。如果不能从制度层面上扭转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和GDP为王的政绩考核方式,各项「遏制」高房价的举措,难逃地方政府的拦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