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的「马习会」,不少观察者都用放大镜找寻其积极意义,比如习打破两岸领导人不相见的惯例,互称「先生」,因此算是承认一国两府的平等地位;也有批评马英九懦弱,只强调了「一中」,却忘记了「各表」,错失表达台湾意愿的良机。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则批评说,习近平完全不顾及台湾民意。
本人认为,马习会的主旨是习近平想借机向台湾宣示其一贯立场,表达对国民党的支持,给蔡英文施加政治压力。其余种种猜测,大抵是观察者发挥想象的一种诠释。但「马习会」因各种诠释的烘托,显得非常重要。
习近平为何要在此时此刻举行马习会?
很多评论者误将马英九看作会议主角,认为他可以挺起腰板来表达台湾意见。基于此,《苹果日报》评论挖苦说,马英九需要这个会见,认为这次会见可以让自己留下一点政治遗产,加之北京许诺的马习会第二回合,因此兴奋不已,以至饮至微醺。
其实,马英九只是配角,他是否需要这次会见并不重要,北京从来就不会考虑马英九包括任何台湾领导人的需要。这次举办马习会,只因习近平需要这次会面,而且就是此时此刻需要。
习近平的需要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是藉此次会面向蔡英文女士与台湾人民宣示,台湾要认清自身地位,即台湾是北京的政治附属。北京犹恐解释得不清楚,在马习会后,专门由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再度发言阐释:「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北京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
二是表明,在台湾的政治势力中,北京只认国民党,不认民进党。在会谈中,习近平对马英九和国民党表示支持,希望他们能牵制民进党。这一会面潜在的含义是,北京意识到,过去十多年来用经济促统一,并不能邀买台湾民心,现在还得回到善意对待台湾政府这样一个基本点。
这一点有点小作用,比如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马习会后不久访问美国,得到了与蔡英文规格相等的接待。美国这一姿态不仅提振了在美蓝营台侨的信心,也多少提振了国民党的士气。
习近平为何不重视台湾的民意?
蔡英文女士对马习会深表失望。她指出,「马习会唯一达成的效果,是在国际舞台上,企图用政治框架,框限未来在两岸关系上人民的选择」。美国《时代周刊》亦有相同的评论,指出大陆说自己关心台湾,却拒绝台湾掌握自己尊严的期望。如果习近平想赢得台湾,就必须赢得台湾2,300万人的心。
台湾内部对「马习会」有不同的声音,而中国基本上不可能考虑台湾民意,正如同他从不考虑本国民意一样。Getty Images
在民主国家,上述批评百分之百正确,但中国恰好是世界专制极权国家的「带头大哥」。要求习近平考虑台湾民意,应该是出于不理解习近平的权力从何而来。权力从来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习近平的权力来自于中共党内授受。因此,习近平丝毫不会考虑台湾民意,如同他从不考虑本国民意一样。
那么,中共政权究竟相信甚么?相信实力,无论是国与国的关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不是凭契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加以规范,而是凭实力,这实力主要是武力与经济实力,武力可以恫吓人,经济实力可以让人弯腰。中国历史上除了少数明君如唐太宗等人,认识到民意的重要,提出「水舟理论,「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般情况下,民意之类不在考虑之列,让民众吃饱喝足,维持不饥不寒,就算好君王了。到了中共统治时期,更将民意视为可操控之物,发展到网络时代,雇用大量「网络舆论引导员」(因每发一帖付酬0•5元。俗称「五毛」),制造虚假民意,在网上混淆视听。因此,与中共谈「民意」,无异于对牛弹琴。
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并非台海关系的决定因素
北京政府排斥民主制度,必然轻视民意。经济利诱、渗透控制和武力威胁三大手段是中共港台政策的核心。对香港的统战,北京走以商界精英为目标的上层路线,获得很大成功。因此,中共发挥其香港统战经验,在台湾采用「以商制官」,并以国民党的政、军上层为统战对象。台湾民主的草根性特点,北京当然也看到了,采用大量购买台湾农产品的方式,来安抚本省的台湾草根。
中共认为,台湾人重利益轻原则,只要让台湾商人有钱可赚,就可以牵着台湾鼻子走。《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曾自信满满地说,「整个世界都在加强同中国大陆的联系,欧洲一个个老牌帝国也放下架子……看看蔡英文一旦上台之后靠甚么来推动台湾的经济,将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台湾以往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确实是其致命弱点。但是,北京将经济当作羁縻台湾的主要手段,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局限就是: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问题,北京将失去吸附台湾的魅力。近三年以来,中国经济江河日下,资源型产业的支柱煤炭企业已经关闭了48%,制造业纷纷破产,外资纷纷撤退,失业大潮一波接一波涌现,房地产泡沫随时可能破裂,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经济衰退期。大陆的铁杆拥抱者、富士康老板郭台铭都已闻出味道不对,最近公开说「不能对大陆过于依赖」。
中国经济的衰退,从客观上帮助台湾摆脱过去20年来对大陆过度依赖的不利状态,因为台商不得不从大陆迁移至其它国家投资。北京「以商制官」这招,对台湾下一届政府不见得好使。
马习「历史性会晤」对台湾选情影响不大
马习会的目标,是想让台湾人认清「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台湾毕竟不同于香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已经存在了60多年。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中,台湾民意将决定政治走向。大陆对台政策越积极,在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心目中引起的反感越强烈。
不管北京的「统战」技巧有多高明,都难以驾驭台湾现状:以2014年「太阳花学运」为标志,35岁以下的台湾新公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被称为「太阳花世代」的台湾青年,成长于台湾解严之后,自幼接受自由民主的熏陶。他们只要对中共的意识形态及政治控制有所了解,就产生排斥心理。这个世代在台湾被公认为「天然绿」,人数据说达500万之众。随着他们政治参与热情及能力的增加,台湾政治生态将发生极大的变化。有人预测,在明年1月16日的选举中,除了以前常见的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之外,绿党和新成立的社会民主党结盟、台湾本土意识强烈的时代力量将和民进党连手。
蔡英文近日公布的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名单,在台湾选举史上前所未见,该名单纳入了相当比例的社运人士和专业界人士。如果明年蔡英文当选总统后,将以此为人事基础组阁。因此,观察人士预测,明年台湾将不再是民进党与国民党的政党轮替,而是民进党与台湾公民社会联合执政。
面对具有更广民意基础的台湾政府,中共对台统战策略得重新谋划。从「搞惦」(搞通)几个核心人物变成要「搞惦」很多人,难度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