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9. 賈伯斯劃人生句點 最盛開時歸根

方2011國際十大新聞 - 9. 賈伯斯劃人生句點 最盛開時歸根
2011年6月初,身形消瘦的賈伯斯,在WWDC年度大會上,最後一次親自上台推介iCloud,宣告進入雲端科技時代。Getty Images
第104期
方清月

2011年10月5日,一個將「藝術、科技、商業」三者結合的奇人離開了人世。一直是鎂光燈焦點的蘋果公司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因為胰臟癌在56歲時撒手人寰。

賈伯斯去世的消息似乎沒有讓蘋果迷們有過多的悲傷情緒,反而期待著《賈伯斯傳》的上市。這本傳記原定2012年初推出,因賈伯斯辭世提前到2011年10月發行,全球同步上市時引發了搶購風潮,就像蘋果迷在追逐蘋果的新產品一般。

賈伯斯被視作麥金塔電腦、iPod、iPhone、iPad等產品的創造者,也是電腦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指標性人物。他的一生改變了電腦、動畫電影、音樂、電話、數位出版和零售等六大行業。簡約及便利的產品,加上藝術美學,為蘋果公司帶來許多追隨者。

賈伯斯與麥金塔電腦

1976年,21歲的賈伯斯在自家車庫與26歲的沃茲尼亞克(Stephen Gary Wozniak)成立蘋果電腦公司,製造了最早商業化的個人電腦之一Apple I。隨後開發了更正式Apple II,其後Apple III的失敗讓他決定運用圖形界面技術開發新機型Lisa。但賈伯斯被迫將Lisa項目交給他人管理,他只好另起爐灶發展麥金塔(Macintosh)項目。

1983年,賈伯斯找來百事可樂的約翰.史考力(John Sculley)出任首席執行長。1984年,蘋果首台麥金塔電腦推出。

離開蘋果

1985年,電腦業界普遍蕭條,史考力認為當時吹毛求疵、剛愎自用的賈伯斯已經成為公司的問題來源,於是賈伯斯被趕出蘋果公司。同年,他創立了NeXT公司,並從蘋果電腦帶走幾位高階主管,發展出NeXT電腦及NeXT STEP作業系統。1986年他收購了Lucas film旗下的電腦動畫工作室,成為皮克斯動畫製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而後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這家公司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賈伯斯成為最大的自然人股東。

回歸蘋果放異彩

1996年陷入財政困難的蘋果電腦併購NeXT,賈伯斯也回到蘋果。1997年重掌大權,推出iMac,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之後推出Mac OS X操作系統、iPod、Apple TV和iTunes Store等廣受好評的產品。

外放的十年讓賈伯斯脫胎換骨,放下以往成功的包袱,激發出新的創意,改變了產品設計的概念。隨後蘋果推出了一系列暢銷產品:2007年6月推出使用iOS系統核心的iPhone行動電話;2008年6月發表iPhone 3G;2009年6月發表iPhone 3GS;2010年6月發表iPhone 4;2010年1月推出iPad平板電腦,為平板電腦市場帶來新局面;10月4日,蘋果推出iPhone 4S。每次產品上市都引起搶購熱潮。

沒有賈伯斯的蘋果

2011年8月,賈伯斯因病辭去執行長職位,10月5日逝世。對賈伯斯而言,死亡並不可怕,反而是一種提醒和祝福。他在17歲時讀到一則格言:「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從中會找到人生的方向。」所以他每天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那我要作些甚麼?」因此他能夠排除一切次要的,只專注在最重要的事物上,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順心而為。

在這種意志下,賈伯斯帶領蘋果公司,陸續開發出iPod、iTunes、iPhone、iPad,無不集科技與藝術於一身,讓蘋果迷們愛不釋手,消費成癮,進而成為類似信仰的精神依賴,心甘情願地投身到蘋果半封閉的世界裡。賈伯斯成功的關鍵在於:「用戶體驗是蘋果的核心競爭力」、「重要的不是你能實現甚麼,而是你怎麼實現」。

賈伯斯的一生實現了他的理想,並且引領消費型科技產品進入另一個境界。追求完美、消費者導向、化繁為簡的特質,是賈伯斯帶領蘋果公司創造獨特品味的關鍵因素。賈伯斯之後由提姆.庫克(Tim Cook)接手領軍的蘋果,是否能秉持其精神和理念,繼續創造更多的驚喜和突破,大家都拭目以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文化的復仇:美國禁止德語的後果
在前一期的文章中,筆者提到印度的有線電視節目產生了提升農村女性的女權意識的效果。有讀者看到文章後覺得納悶,怎麼經濟學家竟然做起文化研究?…
《東方快車謀殺案》 是與非之間沒有中間地帶?
於2017年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一部推理懸疑劇,該劇改編自阿嘉莎‧…
彰化南方書店 祖母級書店經歷了些什麼?
一分鐘內,就能從彰化火車站走到南方書店。這是一家超過一甲子的書店,全盛時期有7名員工,發行過刊物《銀星》,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物價管制政策、…
手信坊開創台灣米食文化傳奇
雖然下著濛濛細雨,「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週六一早依然擠滿了參訪人潮,除了學校團體、闔家親子遊外,還有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團體。 看來,…
來自紐約的華人藝術瑰寶
中華文化淵遠留長,有超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然而,歷朝歷代的璀璨文化今日已不復見。令人驚奇的是,就在幾年前,…
美國學者紛紛轉向「中共衰敗派」
中國近年內部局勢的變化,已經引發美國學術圈內一次次激辯,轉變對中國未來的預測。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美國知名的中國研究專家沈大偉(David…
「鳳姐」逛紐約大觀園 引爆熱議
在中國擁有55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路紅人「鳳姐」羅玉鳳,日前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談論了她在美國和中國的生活體驗和對比思考。…
因為理性你就輸了
參加過留美GRE考試的朋友,大概都背過「Pyrrhic Victory」這個片語,意思是「得不償失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