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4月3日揭晓,被称为「香港预言书」的独立电影《十年》获最佳影片奖。这部电影因题材涉及民主自由等人权议题,以及对香港现状的不满和未来十年的惨淡预测,因而被中国大陆封杀。中国官媒报导得奖名单,却未提及该奖项。
多角度思考香港未来
《十年》由五名导演的五个短片组成:郭臻的《浮瓜》、黄飞鹏的《冬蝉》、欧文杰的《方言》、周冠威的《自焚者》以及伍嘉良的《本地蛋》,都谈及十年后的香港。
《浮瓜》讲述中共为在香港推行《国家安全法》,联同建制阵营和黑社会自编自导一场恐怖袭击,最后小混混演员被警方射杀,国安法顺利通过。《自焚者》讲述2025年青运领袖成为违反国安法的首位入狱者,狱中绝食身亡,一名支持者因此赴英国领事馆自焚,有些场面令人联想到2014年警方催泪弹驱散示威者的雨伞运动。《方言》描述了当局规定普通话为香港唯一官方语言后,粤语本地人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歧视下挣扎。《冬蝉》讲述青年男女保存城市化拆迁后,将灭绝的幸存物制成标本,却追不上人间万物(包括彼此间的亲密)消亡的速度,他们最终把自己制成了标本。《本地蛋》中,香港最后一间本地养鸡场因政策被迫停业,多年卖本地蛋为生的阿森,又要担心参与「少年军」的儿子明仔。明仔愈来愈多的「保密行动」包括侦查违禁书籍,甚至为了老师下达的政治任务和「少年军」一起攻击自己的老爹,令人联想到文革时的红卫兵。
电影策划人伍嘉良说,《十年》彻头彻尾是一个实验,同时是艺术作品。为引发观众思考整个社会的将来,团队在制片过程中做了不少访问,希望以不同角度思考,平衡各方的考虑。
电影《十年》拍摄成本仅50万港币,没有广告,公映后口碑相传,几乎场场爆满,在2月前上映的七周内,票房达500万港币。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批评道:「《十年》成为最佳电影,对电影人来说不公平,是政治绑架了专业,将电影评奖活动政治化了。」林建岳是香港知名电影商「寰亚电影」的东主,并担任中国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亲北京政党香港经济民生联盟(经民联)的监事委员会主席。
亲中的《大公报》则引述香港电影工会会长吴思远的评论:「最佳电影必须每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水平,但《十年》更像是一份『习作』,对其获奖感到非常意外。」
社会气氛助《十年》得奖
香港媒体人李怡在《苹果日报》撰文〈世道人生:十年获奖实至名归〉表示:「《十年》是近几年(或十年)来最好、也最重要的电影。……文艺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创意,而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真正的文艺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都极敏感,多能敏锐地感悟到,甚至预见到现实问题和人性纠葛,及时或及早地以虚构故事的方式提出创作者的观察,唤起社会警惕。」
李怡指出,《十年》的五位导演都不是从政或论政的活跃人物,过去几年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抗争中也见不到他们。他们都只是艺术家,基于艺术家的本性,抓住了香港社会现实中人们最感困惑的问题——对未来的忧虑。「这本来是所有关心香港政治和社会的人都应该注意到的,电影工作者怎么会看不到?但是,庞大的大陆市场掩盖了他们的眼睛,政治功利的考虑压倒了他们内心的呼唤,于是对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忧虑感视而不见。《十年》在这时候出现,难道不值得所有真正的电影艺术工作者而不是只想图利之辈反思吗?在这样的为香港电影事业振聋发聩的作品面前,技巧的生涩又算甚么呢?」
政论家石涛认为,《环球时报》等中共媒体在电影《十年》被提名后,对其群起谩骂攻击,反而验证了该电影所预言的种种担忧,等于卖力帮《十年》拉选票。
《十年》表达的就是恐惧感
李怡认为,《十年》的五部作品所表达的就是恐惧感,而电影《十年》自身的命运,也反映了恐惧感。
《十年》的导演透露,在寻找演员时,有演员很认同故事立意,想演,但因为恐惧终于放弃;在电影极卖座的情况下,戏院因为恐惧停止放映;《环球时报》狠批、中共封杀、央视和腾讯禁播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都是在散播恐惧。
在当晚负责颁发压轴「最佳电影奖」的金像奖主席尔冬升称,因无人愿意担任该奖项颁奖嘉宾,他不得不亲自上台颁奖。尔冬升说,《十年》从专业角度看,获奖机会本来不大,最终得奖,只是现时社会气氛如此,可能要多谢特区政府。
尔冬升在颁奖典礼上说,一名年轻编剧之前问他,在典礼稿件中如果提及《十年》会否触怒某些人?尔冬升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句名言回答──「我们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