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侵襲香港,使一些民眾受害。例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迷你債券,不知道能拿回多少殘渣;至於股市,相比去年的最高點,跌幅最多達到三分之二。但是最大的醜聞,卻是中共官僚資本背景的中信泰富炒匯大損手,損失約150億港元(下同),是公司市值的一半左右,經手人被指是太子女榮明方,事後卻找其他高層頂罪。由於事關黨國的顏面,真實情況還沒有完全曝光。
劉主席妻舅曰「國舅」 副主席子稱「榮太子」
說到中信泰富,有很長很長的故事,這裡只能簡略講一講。董事局主席榮智健是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兒子。榮家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20世紀初期在無錫以麵粉業起家。中共「解放」全中國時,榮家大部分人都避居海外,留下庶子身分的榮毅仁「看家」,遂成為中共的重要統戰對象。也由於他的努力配合,最後官至國家副主席。2005年10月榮毅仁逝世時,官方訃告說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人們才明白原來他也是共產黨員。隱瞞共產黨員的身分,只是為了更好進行統戰,欺騙別人而已。
20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為了穩住投資者的信心,在香港註冊兩家公司,一個是光大集團,主事人是中國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的哥哥王光英,香港人稱之曰「國舅」;一個是榮毅仁的北京中信集團在香港註冊的公司,主持人是兒子榮智健,號稱「榮太子」。他們兩個家族以前雖然都是資本家,但是早被中共「共產」而成為「無產階級」,連「定息」都沒有了,因此他們帶來香港的資金都是中共的官僚資本。
他們到香港後,都擺起豪門的架子,揮金如土,要給香港人造成中國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不用害怕共產的印象,其實是更加深共產黨已經徹底腐敗的觀感。
香港中信在香港進行數項重大的收購行動,例如收購香港電訊、國泰航空等大藍籌公司,以顯示對香港前途的信心。這些公司當然不敢不歡迎他們的收購入股,而是「與有榮焉」,並藉此「互利」,國泰航空當然有利於到中國發展,但是電信業涉及國家安全,還是被擋在門外。
紅色資本家借殼上市 中信泰富炒澳元虧百億
1990年,榮智健全資收購上市公司泰富發展後借殼上市,取名中信泰富,並擔任董事局主席。中信泰富為綜合性企業,集團的主要業務為特鋼製造,及其生產所需之原材料鐵礦石的開採和在中國大陸開發物業。但是居然在公司業務內並沒有列上的炒外匯業務中,因為炒澳元而虧蝕甚鉅,顯然公司已經嚴重失控,參與大規模的金融投機炒作。
10月21日,香港各大報幾乎都用頭條報導中信泰富這個事件,《蘋果日報》的斗大標題就是「中信泰富炒濃外匯勁蝕155億 榮智健道歉不辭職諉過下屬越權買賣」,概括了整個事件的主題。報導說:「身為主席的榮智健昨出席記者會時公開道歉,但沒有提出請辭作自我懲罰,反而將責任推給兩名財務部下屬,指他們在沒有他的批准下,越權進行買賣,令中信泰富背上鉅額虧損,金額接近公司的一半市值,亦抵銷了公司過去一年半的盈利。」當天,中信泰富股價跌幅逾5成半,一度跌至6.52元,是1991年10月以來最低。
然而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其網站發表文章,對中信泰富炒濃外匯一事,提出三大質疑。首先,質疑2005年起擔任財務部董事的榮明方(榮智健女兒)參與外匯Accumulator(累計外匯期權);其次,不明中信泰富為何在發現問題六星期後,才發「盈警」(盈利警告)並通知市場。最後,他炮轟范鴻齡(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以行政會議(香港特區政府的決策機構,召集人是中共地下黨員梁振英)成員身分被政府委派入港交所任董事,又身兼積金局主席和證監會收購合併委員會委員,沒有理由不知上市規則,要求上市公司即時披露股價敏感資料。
而榮智健女兒榮明方原是財務董事,事後被調職,因此懷疑應該由她負主要責任的,卻輕輕卸過,把責任推給她的兩個上司張立憲及周志賢(財務董事及財務總監)。而有報導這兩個高級職務不知道是甚麼時候任命的,懷疑是為了承擔責任才臨時任命,以掩護榮明方的責任。
中國官僚資本企業 考驗香港一國兩制
由於疑點重重,中信泰富也沒有公布事件的詳細情況,因此也被懷疑有沒有涉及內幕交易,導致風波擴大,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與香港交所22日分別表明,會調查及跟進中信泰富事件,與此同時,立法會各政黨亦要求政府引用《公司條例》徹查此事;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更建議廉政公署須介入調查。中信泰富則宣布,公司董事總經理范鴻齡為避免利益衝突,即日起暫時離任港交所及證監會職務。
10月31日,北京母公司中信集團證實,已派出集團董事張極井到香港,協助處理中信泰富投資累計外匯期權大額虧蝕事宜。同時,中信集團、中證監及香港監管機構方面,均對有關中港證監會聯手調查中信泰富報導一事表示,「毫無根據」,沒有這樣的事。雖然後來也有榮智健被「雙規」的傳說,事後也被證明沒有這一回事。
眾所周知,中信泰富是中國官僚資本企業,這樣一個企業負責人,相當於一個部級幹部。香港特首也是部級幹部,哪裡有權去查這些事件?何況榮智健的背景是榮毅仁,事關統戰大業,尤其在目前統戰台灣的敏感時刻,更要受到「保護」。然而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黨國權力大於金融中心的條規法則,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何能夠保持?這也考驗香港的所謂「一國兩制」。因此我們必須關注事件的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