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忽然屡发高调,引来各界人士的猜疑和评论。有媒体认为,温以此感慨自己处境以求同情;更有人认为,温高调纪念胡耀邦实为壮大「团派」声势。
所谓「团派」,又称「共青团派」、「共青帮」,是指出身自「中国共青团」之干部与中共领导阶层。2002年起,以上台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为首,和前中共党魁江泽民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之势。
温连续违反常规的举动
从2010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21周年纪念日,中国官方喉舌《人民日报》第二版头条,刊登了温家宝题为《再回兴义忆耀邦》一文,大肆赞扬前总书记胡耀邦。胡耀邦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他是改革开放早期平反冤假错案具体执行者,1987年因权斗被迫辞职。1989年胡耀邦辞世后,民众对他的追悼后来演变著名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虽然胡耀邦在中共内部还存在争议,但一般中国基层民众对其整体评价甚高。
除公开为文称赞「有争议」的胡耀邦,中共享4,000亿人民币堆起的世博会,温家宝竟选择缺席去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五四运动」91周年温与北京大学学生交流之时,又揭穿校方接待造假。温为何打破中共史上常规为没被完全平反的胡耀邦唱赞歌?不去世博会显政治风头却看灾民?为何发难指出校方「把学生关在楼里不让出来」,并指出坐在身边的学生是由校方安排好的?这些反常的举动表示甚么?
由胡悲剧性谢幕感慨自己处境
刊登在《争鸣》杂志不同政见者牟传珩撰写的〈温家宝高调忆耀邦所为何事〉一文指出:「如今,温家宝在党内势单力薄,施政举措处处受制,迫使他今年两会在答记者会中自叹『机会不多了』,今后3年要效法屈原『九死未悔『。为公平正义而战的悲情宣示,颇有点当年赵紫阳在天安门看望学生说『我老了』的味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韩咏红的评论称:「温家宝高调怀念这名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被迫下台的前领导人,以此重申个人的改革意志,又曲折暗示了中国推进改革所面临的重重阻力。」
香港《开放》杂志执行编辑蔡咏梅认为,温营造的与其说是勤政爱民,莫如说是无可奈何。
温为胡控诉也为己鸣愤
牟传珩认为,温在正面赞扬胡的同时,反证的却是对以「支持自由化」为名迫害胡耀邦事件的控诉。其实当年「反自由化」与今天反普世价值,如出一辙。
近两年来,温家宝曾三提「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今年两会前后,他又再三提出公民尊严是「首要价值」。然而再次遭到中共党内左派与军内鹰派的质疑。
中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09年3月9日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誓言「两个绝不」;中共政协主席贾庆林也在《求是》杂志撰文拒绝普世民主。之后,中南海接连发起拒绝宪政道路;接着中共最高意识型态衙门中宣部又推动《六个「为甚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一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求是》杂志和多家官媒与党内外左派势力,连续发表了不少讨伐「普世价值」的文章。
众所周知,「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主要精神,亦是「北大」永恒追求。温揭穿北大校方接待造假,显示出温对北大校方背离这一宗旨的反感。
高调纪念胡耀邦壮团派声势
胡耀邦逝世21年来,虽然不断有部下亲友写文章纪念他,但往往限于发表在《炎黄春秋》等改革派刊物上。而像温家宝这样的现任中央领导人在《人民日报》上高度肯定他,这还是第一次。一些专家认为,这篇文章可能在高层传阅过,并得到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的首肯。
香港时事评论员林和立指出,2005年为胡耀邦办追悼会已算为他平反,现在温家宝发表文章,是期望树立出身共青团的胡耀邦的推动改革精神,藉此巩固团派,预期同样出身共青团的胡锦涛会在十八大再让一批团派上位。
法国《费加罗报》观点论争栏5月22日刊登了该报驻中国记者拉格兰奇(A.de La Grange)撰写的评论文章〈中国的权力「开放」〉。拉格兰奇认为,把温家宝的文章解释为回归改革的信号,可能是错误的。中共2012年人事更替是个敏感期,政治开放对共产党来说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温的文章,至多是为了平息党内和知识界自由派的不满;或者是为下届中共党内权力更替时,加强已故总书记胡耀邦和现任总书记胡锦涛所创立的「团派」地位。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团派出身的现任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虽然力主中央召开纪念胡耀邦诞辰90周年,但执政以来一直宣称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不是民主,这一点温家宝和胡锦涛似乎又不是很合拍。
而温家宝缺席上海世博会去了玉树灾区,在两年前的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温也立即赶赴了灾区。《华尔街日报》指出,温任总理期间营造出了亲民形象,并以频频访问中国贫困地区以及公开同情底层民众著称。
可能也像拉格兰奇猜测那样,也许这其中也有温家宝的个人打算,即树立他作为这个时代中共党内最开放的领导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