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欢歌与悲歌

长久以来,学者们发现在许多高所得的国家,家中排行老大的人,其所得和教育水平,平均而言比老二、老三都来得高。
Fotolia
第174期
樊家忠
作者为台湾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专长为应用个体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效果评估。

今天要跟大家谈的「老大」,不是黑道大哥,虽然近年来经济学家也有在研究黑道的经济行为。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每一个家庭里面最早出生的小孩与其弟弟、妹妹的差异。

 

幸福的老大

长久以来,学者们发现在许多高所得的国家,家中排行老大的人,其所得和教育水平,平均而言比老二、老三都来得高。原本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来自大家庭的小孩表现比较不好的缘故。也就是说,一个社会中有很多老大是独生女或独生子,而社会中所有的老三都来自于最少有三个孩子的家庭。因此,所有老大的平均教育水平跟所得,理所当然会比所有的老三来得高。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故事并非如此。美国的经济学家就发现,即使是将老大跟同一个家庭的弟弟、妹妹来做比较,老大的所得水平跟教育程度平均也是比较高的。例如,Sandra Black、Paul Devereux、与Kjell Salvanes 三位经济学家用挪威的数据发现,所有老大的教育、所得以及有全职工作的比例,都比排行较小的人高;而且,老大的优势在姊妹中更明显。

不仅在挪威,「老大优势」也出现在美国、澳洲等高所得国家。这个有趣的发现让经济学家们开始探讨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

 

资源分散假说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和父母的资源有关系。当一对父母生下一个小孩时,他们会将所有的时间与物质资源花在这个小孩身上。当老二出生时,父母必须同时照顾两个小孩,所以老二打从出生开始,所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比老大出生时来得少。同理,老三出生时得到的资源,也会比老大跟老二出生时来得少。由于老大在刚出生的最初一年或者几年得到更好的资源,这使得后来老大的教育程度更高,也得到更多所得。

这个假说虽然听起来很有说服性,但并没受到实证资料的普遍支持。为了观察父母在个别小孩们身上花的时间,Chiara Monfardini和Sarah See两位经济学家利用美国的「时间使用数据」(time use data)来进行分析。他们的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发现:第一,父母在不同的小孩身上花费的时间大不相同,这跟资源分散假说的基本假设不符;第二,即使控制了父母陪伴每一个小孩的时间,「老大优势」仍然显著存在。

 

心理角色假说

另外一种解释认为「老大优势」来自于不同排行的子女有着不同的性格,也对自己有不同的角色期待。一般而言,老大似乎显得比较成熟懂事,更有责任感;而老二、老三往往个性比较开朗外向,但也比较轻率任性。

这些个性的差异,有可能来自先天的因素,但也许更可能是父母教育老大跟弟弟、妹妹的方式不同。通常,父母会教育老大成为弟弟、妹妹的模范,因此老大变得比较成熟内向,更认真读书等等。但是父母不会对弟弟、妹妹有同样严格的要求。这也就是台湾人常说的「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老三随便养」。

跟资源分散假说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心理角色假说也没受到实证资料的支持。Julia Rohrera、Boris Egloffb、和Stefan Schmuklea三位德国的心理学家分析了来自德国、美国、与英国的大量资料,他们发现与心理角色假说完全相反的结果:老大跟排行较小的人比起来,在责任心、外向程度以及敏感程度这些人格面向上,殊无二致。

 

笨蛋,问题是智商

上述三位德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还有另外一个惊人的发现:老大虽然在人格面向上与其它人没有差异,但是平均智商却高出1.3点,而且这个差异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因此他们认为,智商至少是「老大优势」出现的一个原因。

另外,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期刊《科学》期刊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作者Petter Kristensen和Tor Bjerkedal用挪威超过24名个年龄介于18到19岁之间的人进行研究,发现老大的智商平均比老二高出2.3点。而且这样的差异不但可以在兄弟姊妹间观察到,也可以在跨家庭的比较中显现出来。他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这些智商的差异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后天因素,例如家庭的资源或者兄弟姊妹间的互动所造成的。

 

老大的悲歌

到目前为止,「老大优势」似乎呈现在教育、所得、有全职工作的比例以及智商等几乎全方位上。当老大真是吃香啊!不过,最近经济学家终于发现了「老大劣势」的面向。

同样使用挪威的数据,前述Black等三位经济学家在2015的一篇研究发现,跟排行较小的人比起来,老大比较容易罹患体重过重、高血压以及高胆固醇等健康问题。至于这个差异是甚么原因造成的,作者们发现未生育女性的抽烟比例较高,而她们在怀第一个小孩初期还没有完全戒烟,虽然怀孕中间很多人会慢慢戒掉。因此,这可能导致老大受到比较大的烟害影响,以致于成人了之后会有较多的健康问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軍核子潛艇 百慕達三角驚魂奇航
滿載核子武器的美國「聖胡安」號核子攻擊潛艇2007年3月13日晚7時至14日凌晨5時,在著名的百慕達鄰近水域突然神秘失蹤。…
4.反媒體壟斷 台灣學運再起
2012年下半年,台灣傳播媒體產業發生兩大併購案:「旺中案」和「壹傳媒媒體併購案」,兩者爭議程度高,引發民眾前所未有的反彈。 「旺中案」與…
孤獨的況味
沒有嚐過孤單的滋味,不懂得品嘗陪伴的甘美,無法體會寂寞的靈魂對朋友之間喜悅加乘的企羨。 曾經,我很羨慕住宅大樓電梯裡的一隻狗。…
記錄國寶級攝影大師──李屏賓
他為電影工作超過25年,持續拍攝電影超過60部。作品的人文精神,促進理念交流。他的個人哲學,以開放態度,尋找新的視覺,永遠追求最好的影像。…
遊明池與桃山瀑布 拜訪山巔上的春天
今年春天,我們拜訪了北部橫貫公路海拔最高點1,200公尺的明池,也登上了雪山山脈上標高2,500公尺的桃山瀑布。難得終日盤旋崇山峻嶺間,…
透視3:哪裡才有「正統」華語環境?
外國人想學華語,除了在所在國家的中學或大學選修漢語外,另一個選擇當然是直接到華語國家──中國或台灣來學習。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又是如何?…
令人神馳的花蓮海岸之旅
有句話說:「花蓮的土會黏人。」是壯濶的大山大海孕育出寬宏的特性來廣納異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定居。 得天獨厚的海岸線,…
婦女保障名額的神奇效果
在亞洲國家中,印度女性的社會處境似乎特別惡劣:女性在家庭裡與社會上普遍被歧視;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選擇性墮胎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