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何处寻?听听他们的心声……

柯一正导演。
叶俊宏
第174期
采访整理⊙曾允盈、赖宛琳、刘佩绒

现代人的生活与媒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举凡新闻、知识、信息、娱乐都可从媒体中获得。其中,提供真实、正确、快速的新闻,更是媒体最主要的天职。

根据台北市媒体服务代理商协会(Media Agency Association,简称MAA)最新公布《2016年台湾媒体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台湾五大媒体──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加上户外媒体,其「涵盖率」(参见表1)以电视最高,虽然近年来逐年下降,仍将近九成;报纸、杂志、广播涵盖率则是逐年下降,且大约是二至三成;只有网络的涵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已将近八成。

 

表1:媒体涵盖率。资料来源:Nielsen媒体大调查

注:*杂志为过去七天看过周刊/过去二周看过双周刊/过去一个月看过月刊/过去两个月看过双月刊/过去三个月看过季刊,户外媒体及店内广告为过去七天接触比例,其余均为昨日阅听率。

 

虽然网络媒体后势看涨,但是目前和台湾社会大众最为亲近的媒体还是电视,且影响力依然强大。然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抱怨电视新闻的质量每下愈况,甚至有人干脆拒看。

那么,电视新闻为何让社会大众不满?台湾人想要获得新闻信息,除了电视,还有甚么其它值得信赖的管道?

导演柯一正、台湾公民参与协会理事长何宗勋、大港自造特区执行长杨育修、绿兔子创办人洪闵慧以及台湾大学政治所国际关系组研究生锺贤玉等,纷纷提供了他们对电视新闻现况的看法,以及除了电视管道外,如何获得好的、想要的信息。在其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柯一正(导演):
应多报导感人或使人反思人生的新闻

 

我有时候会看台湾传统媒体的新闻,没有特别锁定哪一台,多半是跳着看,看到重复、没意义的就会转走;政论的部分,我比较常看彭文正、李晶玉主持的节目。

很多新闻会用监视器、脸书或YouTube信息,那是便宜行事的作法。这些媒介可以还原一些真相没错,但如果是为了报导没有意义的新闻就不必要。另外,暴力冲突的画面应该减少,像某次在台中发生的车子冲撞事件,因为画面很有张力,网络上也被广为分享,新闻台又重复剪接,做了好几次特别报导,这种暴力冲突的新闻没有意义。

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几天有则新闻,讲一位市场上卖生鱼丼饭的达人,曾经酗酒中毒,太太依然不离不弃,最后他终于回到人生正轨时,却成了弱视。这类故事会感人或使人反思人生,应该多报导。还有例如台湾好的设计、有创意的工作或产业等,有趣、与民众相关、观众想看的新闻,应该要多报。

另外,新闻记者也不应该加入太多评论,记者常会演过头,失去真实性。新闻又不是戏剧节目,从业人员应该有意识维护真实。还有,全世界没有一个小地方有办法塞得下那么多新闻台,新闻台应该整合资源做深入、有价值的新闻。 

其实我喜欢台湾有各种不同的言论管道和言论自由,但众声喧哗的结果是很难分辨真伪,所以每个人应该聪明一点去判断是非,而不是仰赖任何新闻台提供的单向讯息。(曾允盈采访整理)

 

 

何宗勋(台湾公民参与协会理事长):
新闻逐渐分众,媒体要朝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台湾公民参与协会理事长何宗勋。何宗勋提供(萧嘉庆拍摄)

 

电视新闻已不是我最大宗的信息来源,因为我观察到现在的电视新闻已经有单一化、集体报导的现象,每家的新闻都差不多,没有真正的独家报导,不然就是很多置入性营销。现在会吸引我看电视新闻,顶多就是有大事发生,例如川普当选美国总统,或是一些演艺娱乐性新闻,我会好奇电视台如何报导。偶尔也会看电视台自制的国际专题报导,那对我来说比较有价值。

我的信息来源很广泛,每天会固定点选《苹果日报》App,因为他们的实时新闻做得比较全面。最近也开始看LINE提供的LINE TODAY,里面的新闻来源更丰富,避免来源专一化的问题。除此之外脸书也会订阅各种粉丝页,加上参与公共议题多年,认识不少来自各方领域的朋友,避免同温层的情况。不仅电视新闻,报纸也几乎没看了,都以网络平台上的新闻取代,或是浏览国外媒体的中文版官网,偶尔会去书报摊翻阅《新新闻》、《亚洲周刊》。

近年台湾出现各种新媒体,尤其现在自媒体也很多,但是我认为对于公共议题的完整报导还要加强。新闻逐渐分众,媒体要朝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才有助于公共讨论、公民参与;或是换个方向,变成更广泛汇整各方意见,提供信息平台的模式。「关键评论网」算是目前我觉得做得还可以的网站。台湾现在不缺记者、不缺媒体,但是缺的是专业、深度、客观的媒体。(赖宛琳采访整理)

 

 

杨育修(大港自造特区执行长):
观众其实会想知道实用的新知和国际大事

 

我已经很多年不看电视新闻了,印象中约2006年后就有意识不去看。台湾很多电视新闻没甚么建设性,看一小时重复一小时,阅听者会被轰炸得很疲倦。那么大的电视台都报些大街小巷的琐碎小事,跟大部分人无关,也没有甚么实质帮助,意义也不大。

过去几年还有一个现象,电视台开始报很多中国大陆的新闻,尤其是各乡镇的日常琐事,真正影响世界的事情却没有报。

 

大港自造特区执行长杨育修。李唐峰摄影

 

我小时候的经验,是在家里看台视、中视、华视,就能知道美国、英国发生甚么事,知道中东战争的情势,知道世界的油价,阅听众会有世界观。

我曾在美国待了五年,当时比较容易得知世界消息。2013年从旧金山回台湾后,竟然面临无从得知国际新闻的窘境,管道真的很少。不明白为甚么台湾媒体都变了。

传统媒体没有适应时代去做变化,很可惜。观众其实会想知道实用的新知和国际大事,媒体却没有办法提供。现在我都是透过网络,从国外媒体的网站或新媒体阅读新闻。

我身边很多朋友获取新知的速度早就比台湾媒体还要快,而且都是原始的、一手的消息,不需要新闻台再去加工,加工过后真实度可能都打了折扣。所以很值得深思的是,传统媒体的意义其实在减弱,想获取真正有意义新闻的人,不会透过传统电视台。我也不会给小孩看新闻,有时候会看卡通。(曾允盈采访整理)

 

 

洪闵慧(绿兔子创办人):
现在新闻业界资深的人几乎都跑光了

 


绿兔子创办人洪闵慧。叶俊宏摄影

 

我尽量不看台湾新闻,因为台湾经常报导社会新闻,几乎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耸动的但不太重要的事件,深度不够。而且国际新闻太少,也缺少一些人文或其它面向的报导,缺乏我想关心的议题。

举例来说,一个国中生跳楼的新闻,可是新闻就这样报导过去了,他们也不去探究其它的问题。可是在我心理师朋友的社群中,我就可以看见比较深入的讨论。所以针对不同的特定议题,我就去看专家社群上的讨论,不会只看媒体报导一件事情。

目前我唯一会看的就是公视的新闻,因为它会让我们扫描一下全世界新闻,然后我会去选我有兴趣的议题,再去研究。只有发生实时的灾难时会去看电视新闻,因为电视比较迅速嘛。

而重大国际新闻,我就尽量看国外媒体,去看国外不同媒体对同一件事情的讲法。例如,日本的消息我可能就直接去日本雅虎、NHK上看。像这次美国选举,我根本就不看台湾新闻的,我就直接去看CNN,还有去看我朋友脸书的粉丝团上的讨论,或是社群。

我有满多朋友在媒体里工作,其实他们也很可怜,每个人要做的新闻量很大,所以新闻内容几乎都是大家借来借去,自己跑的几乎是零,这样也造成每一台的新闻内容都差不多。其实现在媒体环境不好,工作量太大,电视台也没有时间、经费给记者去做深入的报导。

现在真的想做媒体报导的人,他不会去做新闻了。他可能跑去《华视新闻杂志》或者是公视去做专题报导。现在在新闻业界的,都是那种很年轻、刚毕业的,包括主播都很年轻,资深的人几乎都跑光了,资深主播也跑去做谈话性节目了。(刘佩绒采访整理)

 

 

锺贤玉(台湾大学政治所国际关系组研究生):
阅听人应该主动要求电视台变好

 

台湾大学政治所国际关系组研究生锺贤玉。锺贤玉提供

 

一般大众都有感觉,新闻普遍都很杂,都报导小事情,比较多都是负面新闻。无聊事情也可以做5分钟专访报导。像昨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一对邻居四年多都在吵架,互相指责对方在敲自家墙壁,敲得很吵。这则新闻就报导了四、五分钟,报导他们为甚么吵架、吵了多久、打甚么官司。这就是芝麻小事的例子。

另外一个问题是不够专业,意思是说,重点应该报导的事件却没有认真去报导。像是之前《自由时报》报导,日本记者来台湾,看见台风来台的当晚,在最重要的危险时刻,电视台还在播早上采访的新闻与影片,并没有更新风灾新闻,到隔天早上也没有,一直到比较晚才有最新的报导。他发现台湾新闻界对于灾害的观察是很不重视的。灾难新闻如果没做好,其实对我们国民会有很大的危险。

我觉得台湾电视新闻会有这么多问题,其实跟台湾通过的广电三法(《广播电视法》、《有线广播电视法》、《卫星广播电视法》)息息相关,导致电视台太多、竞争太激烈,大家赚的钱都少,为了营收,电视台倾向市场导向,导致电视台从业人员跟金钱妥协,放弃了自己的新闻专业。以民众为导向的结果是,增加了许多八卦煽情、仇恨的报导;或是可以购买新闻,例如餐厅可以买新闻作为营销手法。所以新闻中充斥大量的美食新闻,让来台的外国人都觉得惊讶。

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曾任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目前是美国重量级智囊之一的兹比格涅夫‧卡齐米日‧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曾说过:「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意思是现在的电视新闻以大量报导、内容多色情、麻醉、低成本为主,以敷衍的方式抚平阅听大众的情绪,让民众仅获得半满足。太多杂乱、不重要的新闻,会冲淡人对于社会重要议题的重视,并逐渐丧失自己思考的能力。

反过来说,人们应该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应该被电视台控制,也不应去批评电视台做得差,反而是应该主动提出要求,要求电视台做得更好。大众先放弃了电视台,认为电视新闻不是自己主要的信息来源,转向去网络上找其它的新闻来源;而电视台可能也放弃了自己,这样就是一种恶性循环。但是电视台不可能消失,它愈做愈烂,所以阅听人应该主动要求电视台变好。

在大众的声音下,最近台湾新闻在国际新闻方面的确有改善,但专业部分仍需努力。所以我认为大众的要求是有用的。

我还是需要看电视,尤其是午间与晚间新闻、台风来时,这些时刻很多人还是会守在电视机前面看。台风时你可能还是会想看立即的画面,电视对我而言还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有所抱怨,但电视台还是最实时,而且最令人信服的。

因为我读国际关系,有观察中国的需求,所以需要看中国与国际新闻。基于此,我推荐以下台湾媒体。

就国际信息而言,《文茜世界周报》虽然是买国外的报导,没有自己专业的新闻人员去采访,而且报导的立场不太客观,但是新闻画面还是很珍贵的。在国际观或国际专业知识上,联合影音(udn tv)的《全球瞭望》做得比较好,节目请来台湾相关的教授学者或智库研究员来谈他们的专业见解。《全球瞭望》真的重视专业,而其它新闻台较多是采访报导。

此外,台湾对于大陆的新闻信息真的太少,而且报导时的观点模糊。新唐人电视台的《中国禁闻》节目,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面向提供专业的新闻报导,而且10到20分钟就能看完当天的重点新闻,这样的内容是台湾其它媒体看不到的。

就国内报纸而言,我认为要看一份报纸的价值,可以先看他的社论,看得出整份报纸的实力,例如《联合报》、《经济日报》的社论就写得非常好。「外交部国际新闻读报站」则用比较潮流的方式统整国际新闻,容易让读者有整体概念,而且每隔几天就会更新。如果想知道国际新闻的话,这是比较简单而且方便阅读的。还有刘必荣教授在他的脸书上的国际关系分析,每个礼拜二都会播放,也很值得参考。

我觉得要了解国际趋势,看新闻后有问题没有人可以当下回答你,因此我觉得听演讲也是不错的方式。听完演讲后,不仅可以了解整个事情的概念,事后还可以举手发问,或可以取得跟老师连系的方式,这也是很不错的讯息管道。

如果读者对于中国大陆政经情势、国际关系,或是对亚洲、台湾的未来很有兴趣,其实可以去关注不同的相关系所的最新消息,例如我会去看台大政治系、政大政治系与外交系、淡江战略所,去看这些系所的网页有没有邀请新的专家学者来台演讲的讯息。其实他们讨论的议题都是最热门的,但只有少数人关注,我觉得太可惜了。而大学的演讲一般不会拒绝社会人士前来参加,其实是很开放的。(刘佩绒采访整理)

 

相关文章:

 电视新闻 数字解密

 监视器新闻当道 有画面就有真相?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戴勝益半部《論語》創王品
2月初打開外電商業新聞台,最熱門的議題就是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正在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Initial…
台港菁英對於香港的思考
楊月清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理事長、前香港民主黨香港東區支部副主席我跟夫婿林保華在九七回歸前兩天,辭掉在香港的工作、賣掉房子、移民到紐約。…
溫馨五月暖心傳情 助憨兒實現就業夢想
到了溫馨五月感恩的季節,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自從三年前獲全球第二大掃地機器人製造廠「松騰實業」支持,合作推出「珍愛媽咪 暖心傳情」…
人老心不老,「創齡」當道!
高齡、少子化早已是台灣社會的常態,但由於老年政策的不健全、社會普遍對老人的負面觀念,加上年長者退休後的心態常受到自我、家庭、社會等三方限制…
生之役
生命的色彩如焦黑的土地白日 像牛一般地被役使像礦工般使盡最後一點氣力在不見盡頭的黑暗裡夜晚 …
從「綠壩風波」看中國政府的信心危機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為「工信部」)於5月19日發布了一個通知,規定自7月1日始,個人電腦製造商必須為在華銷售的個人電腦上預裝「綠壩-…
產銷瓶裝水 安全環保問題大
近幾年,消費者日漸重視產品安全問題。瓶裝水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消費品之一,中國更是世界瓶裝水第三大消費國。然而,瓶裝水對人體健康、…
飲鴆止渴的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從PX(二甲苯)廠在中國遍地開花談起
隨著成都市民5月4日以「散步」形式抗議PX化工廠落戶彭州,「PX」這一用於生產塑料、聚酯纖維和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