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13年的7月1日,泛民从2003年开始「循例」组织游行要求普选。这次泛民虽然因为对政改方案陷于分裂状态,但是还有5万人参与游行,只是游行队伍中增加了指责民主党与北京妥协的声浪。不过民主党也忍辱负重,明知会出现这个情况,没有因此就放弃参加游行,说明他们对普选的坚持。
「建制派」则组织庆祝「回归」,虽然节目缤纷,有些团体还享用海鲜餐、抹完油嘴才来参与,但也只能七拼八凑到5千人,可知民心之所在。
如果要说明这第13年有甚么标志性的事件发生,那么早前所谓中共对香港第二支管治队伍的现身,或者可以作为代表。只是这次的现身,并不太完美,而且直接由「最高」出面,也有点突兀。
对北京无远弗届的干预缺乏警觉
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除了国防和外交,其他事务都是香港内部事务,属于香港特区政府「高度自治」的范围。但是实际上,北京早就事事干预。且不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释法」(解释〈基本法〉)推翻香港终审庭的判决,还有九七后不久亚洲金融风暴,以及香港的经济路向,当时身为总理朱镕基的指手画脚。如今胡锦涛、温家宝多次故作神秘指出香港的「深层矛盾」,导致香港内部为了「深层矛盾」为何而争论不休;连被海关下架的有毒牙膏,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要为之保驾护航。
香港泛民除了对司法独立比较有警觉性之外(这点感谢英国人培养出来的法律界人士没有受到中国儒家人治思想的毒害),其他事件上都缺乏警觉而被中共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侵蚀,似乎北京无远弗届的干预是理所当然。这点正如中共践踏人权,国际刚开始时反应强烈,久而久之也认为理所当然而麻木不仁,甚至助纣为虐。
这次,香港民主党直接与北京沟通讨论香港政改方案,最后还达致妥协,使政改方案得以在立法会通过,就使北京直接干预香港内政「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不幸的结果。
北京暴露了「皇帝的新衣」
对这个结果,民主党主席何俊仁披露双方沟通情况时是这样回答的:「未来的终极普选路线图,不可能不与中央直接会谈。根据2004年人大释法的决定,中央有权全面审视和批准政改安排,若不承认这点,便脱离了香港的政治现实。此外,香港政府过往已多次声明,根据2007年人大常委决定,他只获中央授权处理2012年的政改问题,故香港官员根本不会讨论2012年后、与2017和2020年相关的终极普选路线图。」
不管怎样,正如凡事都有其两面性,那就是,北京也在这个时候暴露其真面目。民主党透过这次接触,透视了北京「皇帝的新衣」,让大家明白所谓「高度自治」,就是这个样子。
而实情最后的廓清(肃清、澄清之意),还得力于英国人留下来的香港原有的政治与言论自由的空间,在民主党与北京「台底交易」的责难下,民主党最后摊开他们沟通的详细原始情况,由何俊仁署名,民主党内政改六人小组一起签名,说明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违背大家意思做出决定。
应该承认,参与沟通的民主党人有他们一定的民主素质,他们本来也不想隐瞒甚么,不必弄虚作假,所以在适当时候很容易就摊出来了。在这以前,也陆续披露一些事情出来。香港的民主虽然不如台湾,但是泛民政治人物的民主素质远高于台湾某些含有哈佛光环的政治人物,例如国民党与共产党签署ECFA,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台底作业的利益交换,至今仍是黑箱,连在野党的监督都被悍然拒绝。
特区政府 根本没有地位与决策力
根据何俊仁披露香港民主党与北京的沟通,证明原来流传的话是真的:第一,中间人是梁爱诗,她是老资格的中共地下党员,九七后出任律政司司长,现任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北京最后拍板的是总书记兼国家主席胡锦涛。
在民主党披露沟通过程后,梁爱诗发表声明,说她不是主动的,而是受民主党之托。她没有在其他方面指责民主党披露的内容有何不实,说明内容基本是事实,这涉及诚信问题;至于她为何要强调她不是主动一方,也许是要说明她没有就此对泛民进行统战,乃至分化瓦解?梁爱诗在香港土共中算是比较正派的,没有像其他土共那样奸诈,她的说明大概是要维护她的形象。
而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是,民主党人士早前就引述过特首曾荫权披露,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三度否决由他提交的民主党区议会改良方案,最后因国家主席胡锦涛拍板,接纳了民主党方案。如果说这是「绕过」储君习近平而显现党内权力斗争,那么将来习近平坐上大位,会不会对香港来一个大报复?对香港来说,可能避免炒作这个话题较好,全当作是中共高层后来的「集体决定」。
但是由这些内情也可以看出,香港特区政府根本没有甚么地位与决策力,正如何俊仁7月9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解释,日前在民主党公布政改谈判报告记者会上,指曾荫权在谈判中「废废口地」(废物),全因他们与曾见面,讨论到有关政改方案关键问题时,曾每每以中央未有授权为理由,拒绝进一步讨论。何俊仁也承认,这次特区政府未能参与谈判,令他不安,所以民主党争取与中央建立长期政改沟通平台,希望可以有特区政府代表参与,进一步体现「一国两制」。这点也说明他的全局性的思考。
因此也可以知道为何在民主党与北京沟通期间特区政府的「起锚」大动作,那也是感受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可叹「起锚」的愚蠢,反而帮倒忙。因此未来北京如何帮助特区政府重树「权威」,也是一个新课题。期间,也爆出《明报》总编辑张建波邀约梁爱诗与何俊仁见面的饭局,传媒也身兼政「媒」的角色?引发不少争议。如果说,这次北京与香港民主党的「妥协」有某种积极意义的话,更大的意义在于北京也该如何与中国内部的维权人士、异议人士沟通并且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