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加人口老化的共伴效应

当世人越来越长寿,未来商品和劳务等实体供给面,足以应付庞大的长寿退休族吗?Fotolia
第184期
林茂昌
作者为台湾知名的翻译家,翻译过多本重量级财经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忆录《我们的新世界》、畅销书《黑天鹅效应》、《师父》、《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债时代》等。曾任台证期货总经理、期货商公会理事。自2004年即财务独立从事价值投资。2011年出版第一本着作《我的职业是股东》,广受好评。

经济问题通常错综复杂难以理解,更不要说如何预测或因应了。但有一类的经济问题,我们很早就能够察觉,并及早准备(如果有解决办法的话):与人口有关的议题。人口统计学上的问题,通常顽固且长期存在,除非出现新科技、大型流行病或战争等。

另一方面,和人口统计学有关的问题,通常已经被彻底研究过了,一般市井小民都可以倒背如流,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很难提出更高明的见解。因此,有志之士避之惟恐不及,而聪明的读者更是自动忽略这方面的文章。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还有甚么好介绍的?

因此,和人口有关的问题,找出新观点最重要。美国旧金山联邦准备银行今年9月25日的《经济通讯》(Economic Letter)就有一篇文章〈人口转型与美国的低利率〉(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Low U.S. Interest Rates),三位研究学者提出初步的理论模型和数据,主张人口老化造成美国的低利率,同时,世界上诸多先进国家也有类似现象。

 

全球低利率为如何形成?

这篇文章认为,全球利率已经持续下降超过二十年了,显然不是经济风暴之后政府实行宽松政策的结果。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全球人口结构的巨大转变:预期寿命持续增加,且人口成长率持续下降。尤其是美国预期寿命不断增加,在1990到2016期间,对利率有显著的压制效果。

由于寿命延长,在退休年龄固定不变之下,一般人的退休岁月越来越长,因此退休金的财务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倾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因应未来不可知的岁月。尤其当人们觉得政府所提供的退休金专户不足以保障时,更会增加储蓄动力。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利率(natural rate of interest, R*)就跟着下降。而人口成长率的下降,也会减缓经济成长力道,从而使得自然利率下降。

自然利率是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实质利率,而且在此利率环境下,经济资源充分使用,价格可依供需关系有效调整。一般来说,相当于通膨稳定,没有剧烈景气波动时的实质联邦基金利率。

当然,这个理论还有待更多的检验。但人们因为寿命延长、退休岁月增加而普遍提高储蓄的论点,似乎符合一般的观察。而且,我认为,低利率和长寿退休问题会进一步交杂在一起,形成共伴效应。

试想,如果退休年龄不变,现代人一方面寿命越来越长,一方面读书受教育的期间不断拉长,于是人的一生,进职场工作的岁月,相对于没有工作的期间,就越来越短了。大家只好努力工作,拼命存钱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世界上的先进国家都有这个问题,大家都在拼命存钱。于是,按照这篇文章的理论,实质利率就会下降。实质利率下降,就相当于资本市场的无风险报酬率下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也跟着下降。于是乎,进一步形成低利率的循环:由于利率太低,存款孳息和投资收益不足以支撑预计的退休生活,只好提高储蓄,或是投入更多金额去购买资产。而储蓄越多,利率便越加走低;资产的预期报酬率随着也变低,于是存款孳息和投资收益又不足以支应预计的退休生活,只好存更多钱,或买入更多的股票或房产等资产。

这循环一直要到利率等于零为止,但对于资产的投资,却未必有个终点。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虽然就未来配息或租金收益的现金流去换算,预期报酬率是越来越低,但价格不断上涨,投资者却会觉得赚到了价差,值得继续投资。所以在资产方面,投资人并不会在利率等于零时就跳出这个恶性循环。

 

台股走向符合大趋势

最近台股创27年来的新高,美股也不断上涨,似乎符合这个模型的预测。我不敢说将来一定发展成一个泡沫,但利率要反转向上,成为一个新趋势的可能性似乎很低。而在低利率之下,人们走投无路,只好一直投入资产,紧紧抓住所有可能的救命绳索。

但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通常只是浮现问题的表象,除非针对核心,否则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本质还是世人越来越长寿。就单一个人来说,我们可以存多一点钱以作为将来的准备,但「整个世界多存一些钱」是否就解决退休问题?我不认为。现在所存的钱,当然是等到未来花用,购买未来的商品和劳务。也就是说,必须等待未来世代的人来生产、来服务。只有当未来实体面的供给能力足以应付庞大的长寿退休族,问题才算真正解决,而这需要新科技或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创新。如果未来实体面的供给不足,背负不了全球这么庞大的退休族,到时候,我们手上的资产还有用吗?会不会泡沫化?实在难以想象。

我把这个问题拿来和几个朋友讨论,答案竟然出乎意料之外的简单:船到桥头自然直,因为没有钱的人活不久,会活很久的都是有钱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對中政策大翻盤
川普總統上台後,美國對北京政策明顯強硬,各種跡象顯示,這不是川普的短期策略,而是美國對中政策有重大變化,是「大翻盤」。那麼過去的「盤」…
奇人異事
 如同「班傑明」 印度姊弟一出生就比爸媽老看過布萊德‧彼特主演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老店數位化經營 杏芳食品業績翻漲五倍
桃園大溪老街是台灣知名景點,兩旁林立著不少超過一甲子的老店。然而隨著時空遞嬗,人聲鼎沸景象不再,只能在假日遊客如織時懷想過往繁華。如今飲食…
飛虎將軍陳納德的未盡之路
在抗日戰爭中,美軍將領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創立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毒餃風波蔓延 日本巧克力貼標籤
在中國國內發現黑心產品或許有人覺得司空見慣,可是當出現在美國、日本及世界其他地區時,食品安全問題就讓各國消費者格外戒慎恐懼。去年,…
西方學者對中國大饑荒的五點新發現
沒法為「毛主義」找到藉口---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發生的那場大饑荒,造成了幾千萬人死亡。但由於中共封鎖新聞和歷史資料,…
自民黨總裁選舉 日本政界大規模重組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突然在9月1日宣布辭職,日本自民黨緊急決定在9月22日選舉新任總裁。分析家認為,麻生太郎勝出的可能性很大,…
日本飲酒會 新鮮人如何應對
在飲酒文化盛行的日本,社會新鮮人往往會遇到各種飲酒會。一項針對2013年日本新進員工的調查顯示,有高達84%的人認為和同事喝酒對自己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