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鬧劇暫歇 續集或更精采

美國司法部門證實「通俄門」事件子虛烏有。圖為2018年11月30日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合影時,川普(右)與普丁(左)同框的瞬間。Getty Images
第200期
東洲

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提交了關於川普競選團隊是否勾結俄羅斯,干預了2016年總統大選的最後調查報告。司法部長巴爾(Bill Barr)對穆勒的調查報告給出了一個結論:穆勒調查沒有發現川普團隊中任何一個人有「通俄」之事。

巴爾摘要出兩大重點:第一,沒發現川普陣營在2016大選時跟俄羅斯有勾結;第二,對於川普是否妨礙司法,穆勒方面沒法下定論。用巴爾總結報告中的話說,就是穆勒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的調查「並沒有能夠充分證明川普阻撓了司法」。總之,最後的結論是川普總統沒有阻撓司法。巴爾強調,這是與整個司法部的高層團隊一起做出的決定。

消息一出後,川普第一時間對記者說:「完全無罪,沒有勾結,沒有妨礙司法,感謝各位!」

耗時近兩年,耗費超過2,500萬美元,總共傳喚高達500名證人,多達34人遭到起訴的「通俄門」調查,這樣全面鋪天蓋地的調查,最終,以「川普沒有通俄」畫下句點。

川普:不會讓「通俄門」再發生

川普3月26日表示,美國永遠不會讓「通俄門」之類的事情再發生在另一位總統的身上。他說,沒有幾個人能夠應付得了這種事情。他認為,在調查前後撒謊的人,對國家造成傷害,他們做出的事是邪惡的,可說是對美國的叛國罪。 這個事件可以由幾個面向探討。第一個是美國的媒體信譽遭到重創。通俄門調查歷時兩年,據統計,《紐約時報》發表了1,200篇文章,CNN發了2,000個報導,MSNBC發了4,200個報導。最終證明了川普的清白,落實了川普對於這些媒體冠以「假新聞」(Fake News)的指控。這些媒體也未發表聲明,更未向受害的川普道歉,或是恭喜他的清白。

這些媒體自失立場在前,突顯了美國左派媒體並不是追求真相,而是出於政治立場的偏好,為反對而反對,這兩年帶領了反川普的風向,加大了美國社會的裂痕。

媒體是甚麼?媒體是第四權,追求真相是天職。媒體有媒體的倫理,有特定立場是毫無問題,可是不符比例原則地指控現任國家元首,最終卻被證明所有報導都無依據,任何負責任的媒體都應該,至少要說明這些報導的依據何在?當然不是所有的美國媒體都是這樣,譬如:福克斯(Fox)新聞網、《華爾街日報》還是比較中立。準確地說,川普口中那些「假新聞」的主流媒體,幾乎都是「左派媒體」,占了約90%。

炒作通俄門不僅是左派媒體的政治偏好,帶動輿論攻擊總統所營造出的火熱話題,更讓這些媒體吸引目光,大發利市。以《紐約時報》而言,川普主政之後,訂閱量大增,2017年的訂閱收入便超越了10億美元,主因讀者高度關心通俄門的報導。

左派成黨爭工具 媒體信譽大失

但是,這些媒體經此一役,卻是信譽大失。因為這些媒體無疑地成為了黨爭的工具,對川普的報導不是出於事實,而是發自反川普的動機,頗有「先畫靶,再射箭」的味道。美國這些社會主義的陣營,隨著左派主流媒體的消風,也可說是大受打擊。

其次,《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曼鳩(Farhad Manjoo)發表一篇文章說:「在急著指責通俄門時,美國人浪費了時間,浪費了政治機遇,而這些時間本來可以更好地運用……」彷彿這起通俄門事件,美國大眾是真正的輸家。

其實,美國大眾不是輸家,因為美國司法制度捍衛了這一切。無論怎麼黨爭,美國司法還是值得信賴,美國大眾也沒有因為調查報告不符合某些人的想法,就去街頭抗議司法不公。雖然通俄門事件的動機不純,結果卻是好的,表現出美國民眾的理性與守法。

是誰希望川普下台?

最不樂見這個結果的,恐怕是希望川普下台的那些人,尤其是中共,最希望川普下台,結束美中貿易戰以來中共遭逢的一連串厄運。尤其正值美中談判期間,川普背後的烏雲忽然散去,對於中共的確是噩耗。川普的任期至少至2020年,而且很有可能連任成功,再來個4年,恐怕中共撐不下去。

通俄門還突顯了美中兩國制度性的優劣。美國的獨立檢察官可以如此調查總統的清白,但在中國可能嗎?美國司法的獨立與公正更讓中共望塵莫及。中共不只輸了貿易戰,在司法體制、文明素質等方面也毫無可比性。

最後,川普語帶玄機地說:「撒謊的人對這個國家造成了傷害,他們做出的事是邪惡的,可以說是對美國這個國家的叛國罪。」這話出自言出必諾的川普口中,恐怕不是簡簡單單的,「叛國罪」是何等重大的指控。通俄門事件看來還有戲,看來川普要反攻回去,是誰利用媒體撒謊?是誰炮製這一子虛烏有的事件?是不是美國司法要調查一番?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印度造最便宜汽車 每輛台幣8萬
印度汽車協會統計,因為汽車的普及率平均每千人不到7輛,遠低於德國每千人550輛與法國每千人476輛,使得印度車市具有龐大吸引力,…
中國工人「世襲制」引發的縱火悲劇
在諸多影響中國社會安定的問題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失業。中國媒體有個特點,凡討論也解決不了的就不再多談,因此「失業」…
地震救災之後的第一要務:問責中國政府
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發生至今已十餘天。儘管中國國內有人寫文章聲稱,目前不是問責與反思的時候。…
針對需求建立供應鏈 obis從賣床墊躍升為選物店
成立於2015年,「obis歐必斯國際家居」從床墊異軍突起,初期便立意要成為「台灣的IKEA」,打造台灣的居家平價時尚品牌,…
台灣出口成長不像表面上看那麼高
出口一向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相對重視和依賴出口的結果,也使我國出現出超太大以及國內建設和生活品質低落等問題。因此國內常有要發展內需…
2011華人十大新聞 - 9. 投資中國受害台商 全台遊行駐點抗議
2011年下半年,當各界期待第七次江陳會能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時,9月9日卻有二百五十多位在中國受害的台商走上台北街頭遊行抗議,…
激烈對壘 洋微博中國闖江湖
近日,據中國大陸社群網站「新浪微博」市場管理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5月份,已有14名美國政要開通新浪微博。其中,…
千年智慧 三十年經驗 讓身體真正健康
「從自己的需求出發,以自己要吃的高標準,提供優良的保健食品給國人。」 32年前,台記創辦人林駿杰因為一次嚴重的意外造成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