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何处是蓬莱」展 暑假到仙山集点仙气吧!

文伯仁〈方壶图〉细部。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图版
第192期
谢子

热腾腾的暑假到了,国立故宫博物院本馆推出的「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中展出的海上仙山画作,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重要的内涵,也让我们重新回味远古年代,君王不但忙于国事,更对寻仙访道有着相当的渴望。

这些画作具体呈现了传统文化中「修炼」的一支重要脉络,而在文献上记载的更多。司马迁《史记》被称为正史,其中记载了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位于渤海以东的亿万里处。

汉初重视黄老之术,讲求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也奠基国家实力,让承继的汉武帝能向外大力发展。

其实,中国的三皇五帝早已寻仙访道,这样的修炼文化也从帝王之家深入到寻常百姓。因此,在文献上的奇人异事记载一直延续到清朝,更广泛延伸到中医、武术、气功等领域。因此,修身养性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基底。

古人如何访寻仙道?黄帝求访广成子成仙之道、孔子请教老子如何得道,得到的答案都类同于先修心,再论及其他。

黄帝希望能摄取天地精华、主宰阴阳,于是询问已经千百岁的广成子,自己如何能做到?第一次,带了大批文武百官求见广成子的黄帝没有得到答案,反而被广成子说了一顿。第二次,黄帝自己独自上山寻访广成子,才得到答案──心神宁静,行为与形体自然端正。若能如此维持下去,自然就可以长生养命。

而老子告诉寻道无果的孔子说:「假设『道』是可以献祭的东西,大家一定会拿去献给君王;假设『道』是可以传述的,大家一定会立刻分享给自己的兄弟;假设『道』是可以送人的,大家一定会送给自己的子孙。」

「为甚么『道』不能献、不能传述、不能分享呢?」

老子说,因为「道」在人的心中,一个人的心无所依循,就无法稳定;行为不够端正,即使听过「道」,其机制也是无法运作的。

这样的哲思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中,这也是为甚么以前中国人都讲修身养性的原因。而从故宫这次的展出作品中,我们更可以看见古人对海上仙山的丰富想象。

 

▲文伯仁〈方壶图〉。

 

这次展出文伯仁〈方壶图〉,「方壶」即为《史记》所记载的仙山「方丈」,后被改为「方壶」。画中碧波万顷、祥云缭绕,仙山「方壶」浮现其中,数间道观藏身其间。

明代文征明侄子文伯仁传承家学,用笔细致,构图特殊,在严密的结构中散发出文征明一派的雅澹气息。

另一幅明朝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画葛洪如何举家迁移。葛洪本身是中医,对植物颇有研究,亦追求长生不老之道,是道教知名的代表人物。他向南海太守鲍靓学习炼丹术后,娶了鲍靓擅长灸术的女儿鲍姑为妻。

 

 ▲〈仿王蒙葛洪移居图〉。


 ▲〈仿王蒙葛洪移居图〉细部。

 

葛洪听说越南(交趾)出产丹砂,于是带了妻儿、僮仆一同前往。后来被广州官员留下来,最后在罗浮山上羽化成仙。

在这幅长轴中,上、中皆是巨大山石。葛洪与妻子各骑一头牛,僮仆手捧着白鹅,还有羊犬同行,在山峦下方,徐徐前进。该做画笔绵密,布局窄长,似乎让人感受到在如此曲折的山径中,步步迈向成仙的世界,是如此艰难,没有意志力,难以达成。

此外,「何处是蓬莱」也同时展出董源〈洞天山堂〉、仇英〈云溪仙馆〉、赵伯驹〈飞仙图〉、石锐〈轩辕问道〉、〈画钟离仙迹〉、〈赤松子〉、〈安期生遇仙〉等,还有难得一见的织品〈缂丝仙山楼阁〉。


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日~2018年9月25日
地点:国立故宫博物院
陈列室:北部院区第一展览区202、208、212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李克強經濟學」可以紅多久?
最近國際媒體將「李克強指數」炒成了「李克強經濟學」,在7月中旬的20國集團財長會及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財長樓繼偉在會議上表示,…
紅包和現金 催生希臘信貸危機
去年12月,全球三大評等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拉響了希臘信貸危機的警報,歐元兌美元隨之下跌。至4月23日,希臘正式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走近暗紅色山脈 馬駝鹿山環線Day1(上)
馬駝鹿山環線(Vuelta al Huemul)位在查爾騰(El Chaltén,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山村)南方,和菲茨洛伊步道(Fitz…
溫家寶謝幕 告別胡溫時代
  在中共3月5日召開的第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中共總理溫家寶做完政府工作報告後,面向全體代表,三鞠躬,象徵性告別了自己十年的總理生涯。…
郊遊
總覺得在很多事情裡,「人」最重要,即使是旅遊場所、名勝古蹟,那裡的人態度、心態對了,這個地方才可愛得起來。 友人想念多年不見的九份,…
距離最近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第二個「地球」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日前科學家又搜索到一顆人類適合定居的「地球」,這個新的行星是「沃爾夫1061c」(Wolf-1061c)。…
中國官僚資本在香港的大醜聞
金融海嘯侵襲香港,使一些民眾受害。例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迷你債券,不知道能拿回多少殘渣;至於股市,相比去年的最高點,跌幅最多達到三分之二。…
楊榮文的一中主張 忽視事實且自相矛盾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到台灣來演講,提出一些他對兩岸問題的主張。這些主張台灣也有某些人提過,邀請他來的人士可能也想用楊的言論來支持他們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