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对于人,是本能的满足,感官的享受,记忆的连结,更有着不可取代的心理意义。美食当前,要抗拒诱惑,真是件难事,也难怪佛家会说,眼耳鼻舌身意都得修。因为食欲就如同是被惯坏的小孩,越是刺激他,越是贪求刺激新奇的味道,食量也随之增大,到后来,可能坏了肚子还管不了那张嘴。
这「食色性也」,人类至死不休,加上生生不息的本性,简直就像《神隐少女》里的无脸男,食物再怎么多都不够。为应付数十亿人每天的生存需求,可苦了作为我们食物来源的动植物,因此被迫提前长大上饭桌,就连不该吃的(例如鲸鱼、鲨鱼、蛇、虫)也被「开发」成了食物。
既然食物这么不够,那是不是就应该珍惜?实则不然,前一阵子CNN做了个报导,日本一年被浪费掉的食物就高达九百万公吨,原因只是食物外表长得不够好看,或者包装有瑕疵;美国也没好到哪,一年有27%的食物被浪费掉;号称比较环保的欧洲亦然,长得不够直不够美的瓜或茄子就直接扔掉,连当饲料的机会都没有。
大家可能还理直气壮地认为,食物本来就要卖相好,煮起来才会色香味俱全啊!唉,如果你知道因为有一半的食物被无谓地浪费,所以你得付出多好几倍的价格购买时,在咽下去的那一瞬间,心里会不会不平衡?到底这和我们自小被教育要敬天惜福的观念实在差太多了。
而我们口里的油脂丰厚,甜美多汁的食物,除了前面的因素外,有可能也是被「严格筛选」,或者是农夫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在饲养或种植过程中「加料」的结果。
为了应付严格的筛选,农夫们势必要更大量地生产才能获得利润。让土地休耕?别傻了,大量的肥料与农药,可以让农作物长得硕大肥美,却鸟兽不近,地力枯竭。
牲畜在大规模饲养节省成本的考虑下,被剥夺了漫步移动的自由,一辈子被迫只能在狭小空间里被不断地喂食养肥打针,好让农夫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利益。至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早在「不超过一定摄取量,对人体无害」的说词掩盖下,被巧妙地忽视。
所以现在的人连吃东西还真得靠运气,要不然要祷告爹娘给的身体解毒能力够强。天晓得吃进去的肉有没有瘦肉精还是狂牛症,喝下去的奶是不是加了三氯氰胺,蔬菜里面不知放了多少氯化钾还是杀虫剂,吃下去的鱼有没有泡过福尔马林。
胆小如鼠的贪吃鬼虽然很喜欢美食,但在不小心几次误食中毒后,也学到了教训,知道找食物的过程,好比打GAME一样惊险刺激。很多鲜艳美丽的进口水果是拿来拜拜的,不是给人吃的,因为放半年可能都不会坏。漂亮的蔬菜如果连家里动物(包括狗、猫、兔子、蟑螂与老鼠)都避之唯恐不及,死都不开口,那建议还是早早丢弃,以免误食后真的再也无法开口,这就麻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