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对我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没想到现在的我竟对着未知的读者敞开心扉絮絮叨叨。
写作之于我,无法出于伪;只有真意,才得令我下笔。曾经,我用不同的名字写作,笔名多得自己都数不过来,只因畏惧被人看穿种种心事,想象别人背后指指点点的难堪。
我不喜虚与委蛇或意图过于浓厚的作品,只觉那大大减损了艺术原本可带来的惊奇、美感与真性情。艺术创作带来的感动与心灵洗涤是阅听者愿意进入作者世界后的附加产品,非作者意欲强加可遂其所愿。
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题材、结构、铺陈与个人学识涵养都在字里行间形状显现。修饰太过,如同着粉太白;文采不足,则缺大羮之遗味。有时光是题材的选择,就足以让作者大伤脑筋。对我来说,大自然与书本是灵感的泉源,像是厨师的主要食材。
每天下班的路上,公交车在拥挤的街道逡巡打转一阵后,一过红绿灯,左转上桥,马上摆脱了成群急躁难耐的摩托车与混乱的市容。再过一会儿,拐个弯,窗外的视野顿时开阔清朗,可以看到原原本本的天空与波光潋滟的河海交会。我感到十分庆幸这是我回家的路。在春夏的晴朗好日里,这片景致带来无庸置疑的欢喜,心情好的人再生感激,忧郁的人得到的是水光灿烂的安慰。即便处于秋冬的冷冽,这片苍茫天地还是予人以无比的舒缓,释放闭塞的胸怀。
有天阅读久坐,站起来伸展一下筋骨。往后折折腰,往前压压腿,一抬头,看见客厅长窗上映着屋后的大海,海上的波浪清晰可见,像《纳尼亚传奇》电影中那幅波涛涌动、海水竟尔流注满房的画。我噗嗤笑了出来,原来我的海洋芳邻还会用这种方式跟我打招呼!
心灵的富足尤其来自阅读,我对写出好书的作者大人感谢得五体投地,这种无价的精神陪伴拯救了不知多少宅男宅女。不过我也见识过有些作者可以糟蹋钻石般的题材,写出土块儿般的内容。曾经在书店翻阅过纯考试导向的企业管理工具书,编写方式之无聊透顶,呆板到竟使我火大。企管是何其灵活的主题,却可以搞成乏味至极,对不起这门学问,摧残读书兴致,其罪大矣。
除了大自然与阅读的陪伴、启迪,海边安静而简单的生活,也打开了我的耳朵、明亮了我的眼睛。风声、远方的海鸟与船舶、窗外大片的天空与云、港口的灯火、客厅里杏黄落地纱帘的飘扬、屋后菜园夜晚的犬吠,与假日中庭里小孩的嬉闹,这些环境音与平凡中自带的美感都足以使我宁静欢欣。
我很喜欢电影《真善美》里的〈我最喜欢的事〉(My Favorite Things)这首歌:「玫瑰上的雨珠和小猫的胡须、亮晶晶的铜壶和暖烘烘的毛手套、月下的野雁展开宽阔的大翅膀、白衣少女系上蓝色缎带、雪花片片飘上我的鼻头和睫毛、银冬大地融成春光煦煦。」歌词所带出的意象温暖、光亮而纯洁。这些图像平易温馨,令人感受得到大自然呼吸的起伏以及人间的温暖。难怪当作曲者「被狗儿咬、被蜜蜂螫、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想到这些自己喜欢的事,就觉得雨过天青。
除了物质上的简单,性情单纯,日子也好过些。自承缺点虽然罄竹难书,倒是不容易真的讨厌或记恨别人,也因此豁免了我仇恨的诅咒与重担。只要想到一个现在得罪你的人,他也曾经有过善待我们的一时三刻,当下就宽心不少了。又如我不喜欢《神鵰侠侣》中工于心计的黄蓉,但想想她的机智谋略对守卫襄阳城的贡献,这不就是每个人个性特质中的双面刃吗?如何能求全?有时我们喜欢或讨厌一个人只是因为立场的不同,尽量全面地观察考虑,就会比较心平气和吧。
写作至今,有两篇文章我不想给妈妈看。一篇是〈惊魂记〉,因为怕她老人家读了以后担心、无法释怀,所以杂志一寄到家,马上被我没收强压了下来。还有一篇就是读者似乎心有戚戚焉的〈孤独的况味〉。这篇因我人在台北,拦截未果,母亲一阅毕马上打电话给我,说她看得「心里酸酸的」。其实这篇文章搁了约四年才发表,现在的心情已经算度过小月了,不过偶尔心头还是会浮起「人要怎样才能不寂寞」的问号。我想孤单这事儿,几乎是每个人都很难逃脱的课题,像影子。
我知道有几位读者是交心地读着我的文章,包涵着我的不足。与大家分享写作、生活偶得之时,想到刚搬来这北风呼号的海边时心情的绝望与今之心境如何能比。每个人迟早都会找到使日子好过一点儿的办法,祝福读者们偶遇不快,总能使上重抹微笑的法宝,开心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