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管家」,一般人总是将之和美丽庄园里的富豪、富家千金,或是跟高级饭店内的总统套房、大明星联想在一起;对管家本身的想象,亦不出沉稳老练、帅气贴心等形象。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家中有位「赛巴斯汀」(日本卡通中的管家代称)随侍在侧,可以说是一种梦幻的想象。
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针对个人财务状况,即使是一般民众也能够聘请「专业级的管家」来替我们把关审视,提早达成财务目标。
走进「巴菲特财务管家派遣中心」创办人卢镜仁的会客室,空间不大,少了一般企业老板气派的排场与铺张,却多了股亲切与体贴的氛围,让人迅速对眼前这位看来年纪颇轻的创办人产生好感。
卢镜仁曾位居大型行库总行财富管理部决策核心,也担任过理财规划顾问公司的副总经理,并同时拥有两岸「CFP国际认证理财规划顾问」证照,可说是理财规划界菁英中的菁英。对卢镜仁而言,坐领高薪可谓轻松不过,但他却选择离开现有体系转而自创品牌,成立「巴菲特财务管家派遣中心」,企图以更简单专精的「财务管家」模式,走出理财服务产业的另一条新兴道路。
其原因何在?
惊觉「国际资本家」的阴谋
根据多年实务经验以及为了寻找更好的投资理财方式而做各种研究,卢镜仁逐渐发现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实:那些真正能在理财投资领域获得胜利的人,居然就是在幕后掌握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欧洲中央银行,实力足以决定美国总统人选的神秘联盟,而非外界所知的彭博信息(Bloomberg),也不是现在最夯的高盛银行(Goldman Sachs)等金融机构。
这样一个躲在幕后操控全球经济的神秘联盟,有十数个百年历史以上的犹太家族共同参与,卢镜仁称其为「国际资本家」。他认为,国际资本家近百年来不断地运用其庞大的政治、资本势力,制定有利于己的投资游戏规则,在全球化、全民理财浪潮之下,操弄全球人民的投资资产及银行存款,逐步侵吞世人的财富。
「如果你选择目前主流的理财方式,管理自己的财富,有朝一日终会发现,自己一辈子都在为这些国际资本家保管钱财!」
这个答案或许让人一时之间无法置信,但是卢镜仁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许多知名财经部落客在文章中,亦都有大略提到此势力之存在。
在这信息爆炸时代,拥有最多信息的人才能保护自己不被大鲸鱼吞食。可惜的是,一般民众仍属于信息不对称中的弱势群体。卢镜仁说:「现今的世代,知识的落差即为财富的落差,能率先掌握重要的信息,可以越早让自己越变越富有。」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卢镜仁决定离开现有金融体制,尽量不被既有的规则制约,以自身专业和知识全力服务客户,让越来越多人有能力去抗衡「国际资本家」。简言之,也就是为客户量身打造「财务管家」。
甚么是财务管家?
所谓的「财务管家」的主要工作,简单说就是将客户的资产公司化。因此财务管家就像一个家庭的财务长。卢镜仁说道:「客户就像是董事长,我们就从执行长的角度去把这家公司(家庭)管好,我们不是要跟其他的投资哲学去对抗,我们是比较包容性的,是站在一个总经理、执行长的角度去帮董事长(客户)思考问题。」
这也就是卢镜仁为何要将公司名称定为财务「管家」的原因。因为财务管家并不是顾问、理专,其角色应该是员工、专业经理人,负责管理家庭财务状况。通常一个财务管家本身须具备税务、法律、保险及投资等专业素养,随时帮雇主检视每次所使用的财税决策、管道及Know-How(方法、原则、程序)是否受到情绪及外界的干扰,或是可以提供雇主更好的选择。
由于每一个财务管家的定位是客户的执行长或专业经理人,考虑目前台湾环境,卢镜仁认为以人力派遣公司形式运作是最适合的。因此他预定在三年内训练至少一百位储备财务管家,并协助每位储备财务管家透过自己的派遣公司,帮助更多雇主处理各种财税需求。
事实上,财务管家在欧美已经是个普遍的服务行业。在台湾,由于金融体系文化、储蓄率及理财价值观与欧美国家不大相同,使得独立理财规划师行业一直无法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台湾的财务管家模式正处于萌芽阶段,卢镜仁希望能够结合更多有志一同的理财规划顾问或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一同来建立完善的理财服务产业,发展适合国人的服务模式。
「财务是一种艺术,财务管家就是妆扮人生,让人生更丰富、更开心的财税艺术家。」短短一句说明,卢镜仁将财务管家做了一个非常具有文艺气息的比喻。
财务管家≠理财规划人员
或许一般人又会有疑问:究竟财务管家和一般金控集团或财务顾问公司的理财规划人员有何不同呢?卢镜仁简单说明两者不同之处:
一、财务管家重视现金布署;理财规划人员则认为资产配置最重要,现金无法对抗通膨,不主张将现金纳入配置。
二、财务管家强调「减法」,不够好的时机、投资标的或价位,以不参与为原则;理财规划人员运用「加法」,认为只要分散买进时点及产品,就可以纳入资产配置。
三、财务管家重视基金及投资型保单以外的可能性;理财规划人员大多认为只有基金、投资型保单比较好,对其他的东西并不推荐。
四、财务管家不贩卖、代理任何境内与境外金融商品,只领雇主(即客户)给予的薪水,雇主利益至上;理财规划人员受雇于金融机构或财务顾问公司,雇主与客户利益要同时兼顾。另外,财务管家更重视理财目标达标率,如果未达到目标绩效则减少收取费用,同时提供资产报表、财务预测与投资咨询的服务。
虽然认为财务管家和理财规划人员有以上的区别,卢镜仁强调,他并非特意要和理财规划人员对立:「我认为一个好的东西应该是把旧的东西整合起来,并想办法把旧的东西变得更好,不是去把它打破并且不要了,应该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卢镜仁认为,同业间除了彼此依自身条件发展多元模式,同时也应继续维持互动合作的关系,才能为整体业界制造双赢。
稳赚安全的十大法则
「有句话说:『你一理财,财就离开你。』这听起来很让人惊讶吧,但事实上就是真的。」谈及现今全民最夯的理财,卢镜仁深深觉得相对于专业人士,一般民众由于在信息上有非常严重的落差,每每导致「不进场比进场赢得还多」。无怪乎常常有人说:「不赔钱,怎能叫散户?」
针对这样的情形,卢镜仁凭借着其长期研究、教学及辅导理财规划人员等扎实的资历,整理了世界投资大师的致富过程,加上自身从客户身上学得的经验,归纳出十个稳赚且安全的法则。透过这十大法则,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用来判断各种金融投资机会或其决策是否可靠、安全。
这十大法则有些很容易理解,有些尚需一点意会。简单说明如下:
一、财源法则: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钱是怎么来的」?投资人应彻底了解自己的每一项投资,其现金流的走向、来源,知道「我为何会赚到钱」?而非纯粹买低卖高赚其差价这样单纯的过程。
二、交换法则:利用市场上的供需状况或是统计数据,判断现在场内、外投资者情绪的高低程度,以分析未来的市场供需状况,较能精确预测进出场的时机,而尽量买在低点卖在高点。
三、十月法则:每年10月1号到来年3月31号,历年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会比每年的4月1日到当年的9月30日多8%;意思是说若是4月1日去买,9月30日卖掉的话会比另外一个半年(10月1号到来年3月31号)少掉8%。
四、指数法则:狭义的指数法则即是指近来出现的指数型基金概念。买指数型基金的好处就是整个投资标的是一篮子的标的,较能平衡和抵消掉当中有几家公司出状况的风险;而广义的定义就是指较不会被个别标的物所伤到的产品,或是说这产品是一个全世界都通行的东西,例如黄金、白银。
五、简单法则:投资标的应该简单易操作,才有办法深入了解所谓风险在甚么地方,亦较好掌握情况。
六、开心法则:要时常保持开心,心境一开阔,好人缘、好运、好的赚钱机会自然就会跟着来。若是投资一个标的会提心吊胆、让人睡不着觉,那么这样的投资也不太有机会赚到钱。
七、负相关法则:透过两个标的在同一事件发生的时候是一涨一跌的关系,让短期的风吹草动对整个资金的影响达到最低,虽然短期来讲两者的涨跌关系呈现反比,可是长期经营下来两者都是属于会上涨的产品,从而提高报酬率。
八、大数法则:就是说不见得每一次投资一定要赚钱,才能出手。可以利用九成的机率赚九次钱,以弥补一次的亏损,这样长期累积下来仍然是赚钱。
九、储蓄分配法则:所谓的储蓄分配就是指投资者愿意把钱投资在哪一种商品上,当未来储蓄分配慢慢移动到集中到一种产品上的时候,那它价格就会上涨,因此可以透过观察大众在储蓄分配的趋势去预测未来哪个东西是有潜力或危险的。
十、总市值法则:总市值就是价格跟数量相乘的结果。所以我们看一个投资标的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或该资产是否泡沫化,应该要考虑其总市值而非价格;也就是判断一个商品时,必须同时考虑其数量,即存量、总数量是多少。如果数量没有被考虑进来,就很容易被误判产品未来的走势,忽略了未来商品泡沫化的可能性。
卢镜仁特别提到,这十大法则看似简单,但仍视运用者的经验和专业度高低决定其效益。这就是所谓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充分运用这十大法则以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是一门需要长期且深入研究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