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虎(Yahoo)首席执行长(CEO)巴兹(Carol Bartz)9月6日被董事会通过电话辞退。更引人关注的是,更换了首席执行长的雅虎能否走出「迷失的丛林」东山再起?毕竟雅虎的问题不是一个首席执行长的问题,长期以来找不准定位、陈旧的战略模式,曾经辉煌的雅虎呈现颓势不可避免。
巴兹战绩不佳尴尬离职
对于曾经身为全球最高薪CEO的巴兹而言,这种解雇方式十分尴尬。然而,这样的结局似乎从她到雅虎时就开始显露苗头了。因为细数她在软件行业的辉煌战绩,从升阳(Sun Microsystem)、思科(Cisco)、欧特克(Autodesk)一路走进雅虎,很难在她的简历上找到有关「网络产业」或「媒体营销」的基因。
这位年过六旬的「铁娘子」或许不适合日新月异的网络产业,而她更是让雅虎走入「迷失的丛林」。2009年1月,巴兹走马上任,这个会用脏话攻击竞争对手的女强人开始以铁腕大规模改革雅虎,包括关闭及出售大批庞杂业务来削减成本、改组人事结构、与微软达成合作等。但在两年多之内,雅虎股价一直徘徊在15美元左右,市值不过170亿美元,远不及巅峰时期的800多亿美元。
巴兹的尴尬离场甚至没能赢得雅虎员工的同情,Glassdoor的调查显示,巴兹在第三季度的支持率仅为33%。在巴兹被解雇消息曝光后,雅虎盘后股价大涨近7%。
雅虎持续落后方向不明
雅虎首创的门户网站概念,实际上做的是「内容聚合」,将各路消息汇集在主页,本质上还是传统媒体。真正让雅虎「风生水起」的关键人物是2001年上任CEO的赛梅尔(Terry Semel),他来自美国娱乐影视公司华纳兄弟,他让雅虎由亏转盈,业绩蒸蒸日上。
赛梅尔从传统影视媒体跨行到门户网站媒体的难度不算大,这也是他能很顺手地让雅虎发达原因。但正是这个缘故导致雅虎无法跟谷歌竞争,因为「让用户长时间停留」的媒体式思路,跟「让用户快快离开」的搜索引擎思路完全不同。
赛梅尔因此在2007年下台,换上雅虎的灵魂人物杨致远。他在短暂的任内集成了广告部门,推出新的广告平台。但这依然是因循媒体的思路──做好用户要看的内容,透过更有效的方式跟广告主互动。只不过,这是改良,不是改革。
因此,当巴兹上台后发布「优质数字媒体」战略时,人们的惊讶可以想见了,这家公司对网络的变化接近于无视。巴兹既不具备网络思维,也不具备媒体思维。从她开始执行战略起,并没有看出「媒体」在网络业的定义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雅虎亟需创新领军人物
举例而言,最近红极一时的「脸书」(Facebook)兴起,网络从「内容聚合」转向了「关系聚合」;部落格兴起,网络从「门户网站」转向了「个人媒体」;网络的信息流通,从「网站推送给你」转向了「朋友转发给你」。网络的思维,就是看见了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本质──个人的能力被放大了。
传统思维相信自己能做完所有的事情;而相信开放给别人来帮忙完成,透过用户的选择,最好的东西会自然浮现,这是网络的思维。具体来说,就是不去定义甚么对用户是最好的,而是去定义透过何种机制让用户能轻易地找到对他最好的;相信透过集体智能能够成就比自己单挑要巨大的成果。外界从行为上看不见雅虎有这样的思路,这才是雅虎最大的危机。
把「优质数字媒体」做好其实也没有错,就像电视出现后没有把广播消灭掉一样,继续守着门户网站,做好擅长的事,不理会脸书等后起之秀的竞争也是一条出路。但关键是雅虎的投资人不答应,守着一小块地稳当地赚点小钱可不行。
巴兹下台后,据传雅虎创始人之一杨致远打算找资金收购雅虎,但是杨致远已经不是正确的人选了。他曾有过创业的激情、梦想,然而,现在的他对网络的开放精神思路甚少。雅虎需要的是一位有开放思维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