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外佣在港居住7年,能否申请居港权问题,高等法院于9月30日作出判决:外佣有资格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外佣申请永久居民身分 检视香港法治程度
香港《基本法》第24条规定有6种情况可以被列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永久性居民,其中第4款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前或以后持有效旅行证件进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7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国籍的人」,但这是否适用于在香港居住连续7年以上并以香港为永久居住地的外佣?
这个官司由菲律宾籍的Evangeline Banao Vallejos申请,她来港当外佣已25年,2008年向入境处及人事登记处申请永久居民身分证被拒,去年入禀(上诉)提出司法复核,今年8月审理。
香港现有住满7年的外佣约12万5千人,假设他们全部都申请为香港永久居民,然后全部再申请他们的直系亲属在香港团聚,则香港将增加约40万名原本是外籍的永久居民,这将给香港目前的7百多万人口生态带来比较大的变化,对现有的就业与福利结构,都产生冲击;外佣因为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可能转行,也引发雇主因为她们的离职而不安。因此这件案子在社会上引起重大争议。特区政府以此恐吓民众,也有不少民众担心自己利益受损而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然而香港是一个法治地区,《基本法》白纸黑字,法官如何判决引发关注。尤其是一般外籍人士在香港工作7年,申请为香港永久居民都没有问题,为何有一个「佣」字就被拒绝,这是否涉及歧视?
居港权争议 各方角力
类似的居港权争议在12年前也发生过。那是《基本法》第24条中的第3款,也就是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国籍子女,也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然而这个「所生」比较含糊,有婚生与非婚生;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子女还不少,因为他们是香港永久居民,香港特区政府没有理由不让他们来香港居住,中国政府也没有理由阻止他们出境到香港。当时法庭判决这些子女胜诉,结果北京出来解释《基本法》,认为那是指获批单程证(中国公安部有关部门发给中国内地居民来香港或澳门定居的证件)的才算,否决了香港法庭的判决。至今这些人的子女还在抗争中,还发生过火烧入境处事件。
目前也还有一宗争议也涉及《基本法》,那就是大批中国孕妇运用各种手段来香港生产,根据《基本法》第24条第5款规定,他们在香港所生的子女也是香港永久居民,当然也享有香港永久居民的各项权利。孕妇的大量涌入导致香港的医疗能力不堪负荷,影响香港孕妇的权益。但是堂堂《基本法》摆在那里,谁也奈何不了。
显然,《基本法》在制定的时候,偏重政治、经济与司法条款,尤其在政治问题上如何杜绝香港的民主发展,在司法方面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释法」守住底线给北京干预的权力,对这些民生条款不够重视而出现问题。
但是北京又不能承认《基本法》有问题而修法,除了有损中共「英明」的形象,更因为北京担心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因为泛民也会要求就阻止民主化的条款进行修法。但是香港民众都不希望事事由人大来「释法」,因为这样做就摧毁了香港司法独立的精神,打开大门让北京插手,香港的「终审庭」就变成「中审庭」了。因此至今由北京「释法」的案例还只是3项。
利益凌驾理念之上 恐非单纯司法问题
这场官司的攻防焦点,在「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7年以上」的「通常居住」4个字上。主审法官林文翰根据终审法庭之前的案例认为,「通常居住」应了解为「以安顿作为目的而自愿留下」,只要外佣自愿留港工作,已满足「通常居港」定义,而政府根据入境条例,只可限制外籍人士留港年期,不可以剥夺《基本法》第24条赋予已连续通常居港7年人士的居留权,故裁定入境条例指外佣「不得被视为通常居港」属违宪。不过,林文瀚认为入境条例对外佣所施的限制不涉及歧视,因主权国有权决定哪些外籍人士可拥有居留权。
虽然政府败诉,但是入境处决定上诉,即使上诉失败,还有中央「释法」的最后关卡。
然而这场官司不纯粹是司法问题那样简单。一般来说,从法律与人权的角度出发,应该支持外佣的权利,因此泛民多站在这个立场,尤其是由几位大律师作为核心的公民党更是如此,案件申请人也由身为公民党党员的资深大律师李志喜代表。那天公民党党魁梁家杰在高院外遭人围攻,斥责梁及公民党要为结果负责。
那天判决,中共外围组织的工联会组织了约百人在场外向法官施压,到场支持外佣的只有10位左右。在这以前,亲共人士已经煽动民粹情绪广造舆论及制作文宣攻击泛民的立场。由于11月香港举行区议会选举,这种民粹式的攻击,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泛民的政治人物相对都比较低调。
亲共人士的这个立场,当然也与北京有关,除了把利益凌驾在理念之上一贯就是共产党的行径,也还因为,如果有十几万外籍人士突然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而拥有选举权,他们当然会支持泛民而不会支持亲共人士。以香港目前外佣中最多的菲佣与印度尼西亚佣来说,他们自己的国家已经是民主国家,而且过去也经历过共产党的暴乱,怎么会认同共产党的价值观,怎么会支持亲共人士?加上他们不是「炎黄子孙」,也可能增加香港未来的涉外事务,这当然也是北京所不愿意见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