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任期还有一年半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即由经济新兴国家(主要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商业领军企业所参与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时,再度呼吁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温家宝谈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他说:「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并首次公开指出:「扩大民主,可先从党内做起,由党内逐步扩大到党外。」引发外界关注。
这是温家宝上任以来第十次提到政改。但这次的讲话在中国各大官方媒体几乎不见显著版面,甚至根本没有报导。尽管温家宝政改讲话依旧「铿锵有力」,但中国民众已是「波澜不惊」。究其原因,乃因温家宝仍旧只能在中共体制内转圜,在党内权贵集团利益高于国家民众利益的大环境下,中国民众普遍认为,温家宝只能落得个「干打雷不下雨」的「影帝」称号。
六四中的温家宝
温家宝最早引人侧目的,是22年前六四天安门广场一幕。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表情疲惫凄苦的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手持麦克风慰问绝食学生,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一脸悲情陪伴在侧。
其后,赵紫阳与温家宝两人命运迥异。赵紫阳因同情学生和反对武力镇压,而招致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元老们的不满,被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最终在软禁中度过15年的余生,于2005年逝世。温家宝则毫发无损、扶摇直上,由中央办公厅主任升任副总理进而至政治局常委,最终至国家总理。
温家宝当年到底扮演甚么角色?近两年,六四当事人赵紫阳和李鹏(时任国务院总理)回忆录的问世,使人们对此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010年李鹏的《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中多次提到温家宝。对温家宝陪同赵紫阳去天安门一事,李鹏在日记中记载道:「凌晨5时许,由中央办公厅统一安排,赵紫阳由中办主任温家宝陪同,我由国务院秘书长罗干陪同,分乘两辆救护车去天安门广场,看望绝食同学。」
此记载无疑肯定温家宝陪同赵紫阳是中央工作部署,而非温家宝个人帮派行为。李鹏还提及,宣布戒严之后,温家宝积极表态拥护。
李鹏还透露,戒严令宣布之后,彭冲、叶飞为首的一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要求委员长万里中止外访,回国主持紧急会议,赵紫阳也口头表示同意,时任政治局常委的胡启立要温家宝发电报通知万里,但温家宝「看了电报稿之后,就对胡启立说,这个电报中办不能发」。李鹏称赞温家宝「做的是对的」。这些无疑证明温家宝在六四期间,始终以党性而非人民利益为原则要求自己。
这也与2009年赵紫阳的回忆录《改革年代》中的有关记载相印证。赵紫阳在回忆录中说,他要求中办主任温家宝通知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当时温家宝说,中办实质上已被撇在一边了,现在所有这些部署都没有通过中办,一切活动都是李鹏、杨尚昆另外安排的,并不通过中办。如果我一定要开会,中办也可以发通知,但他感到后果会很不好,希望我慎重考虑。」后来赵紫阳听从温家宝的意见,放弃召开政治局会议。
往事并不如烟
今年10月底,温家宝到他的母校天津南开中学与师生交流。温家宝透露毛泽东当政期间,他的家人受到政治迫害。
温家宝说,上高中和大学以后,家里人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他说:「爷爷在1960年因脑溢血去世,是我把他背进医院的。现在他教过书的学校还留着他的档案,里面装了一篇篇的『检查』。父亲也在1960年因被审查所谓的『历史问题』,不能教书,被送到郊外一个农场养猪。」
无独有偶,胡锦涛父亲胡静之在文革中因开罪当地造反派,被造反派诬告「贪污公款」,并且将其批斗和关押。胡静之被关的时候惨遭迫害。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年仅五十多岁的胡静之死不瞑目地离开人世。
时年36岁的胡锦涛正在青海任职。已是副处级干部的胡锦涛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后,马上赶回泰县。安葬父亲前,胡锦涛找到泰县有关部门和当时的陆姓县长以及父亲的单位领导,请他们为自己死去的父亲平反,开一张盖棺定论的证明,但遭冷遇。此事对胡锦涛刺激极大,事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泰县。
此后胡锦涛和温家宝两人的从政历程表明,「党性」主宰两人此后的政治抉择,注定两人不可能成为当年的赵紫阳或是前苏联的叶尔钦力图改变共产体制、青史留名的人物。温家宝虽然敢言「政改」,但看来也只能一路悲情的走完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