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中国政府预算年底「突击花」

中国政府预算年底「突击花」
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刊登驻上海记者摩尔(Malcolm Moore)的报导称,中国各级政府12月预计将花掉全年政府开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约4.5兆元。图为上海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模型。Getty Images
第103期
杨浩

岁末年终,在西方政府官员纷纷为预算赤字、公共开支紧张而伤透脑筋的时刻,中国政府也有另一种「财政危机」,即中国官员们正在为花掉本年度手中剩余的预算款而伤脑筋。

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刊登驻上海记者摩尔(Malcolm Moore)的报导称,据中国财政部的估计,各级政府部门今年11月份的开支高达3.5兆元人民币,而12月则预计将花掉全年政府开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约4.5兆元。如今中国各级政府都急着为如何在12月31日前花掉这笔巨额预算而绞尽脑汁。

预算执行催生政府部门花钱乱象

据21世纪网报导,2010年底,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花了三千万元买下市价一千五百万元的物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直言表示有「预算执行的需要」。同样出于「预算执行需要」,广州每年10月左右四处都是刚铺好又挖开的「拉链路」,年底高速公路集体进入大修期;深圳花160万元翻修尚未验收的天桥;长春警方采购单价近3万元人民币(台币超过10万元)的笔记本电脑;国土局为了花完预算,以每台1万多元的价格购置几百台计算机,结果一年过去了,机器连包装都没拆,全部堆在库房里长灰尘……

有专家评论说,这些荒诞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花光预算」的逻辑。有媒体整理出年底突击花钱四大妙招:肆意扩大开支范围、虚假列支、提前进行各种项目、以拨代支浑水摸鱼等。

节约无效显赫政绩才有效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一直实行「基数预算」。在这种模式下,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并且结余全部上缴。

在这样的制度下,政府部门「节约不仅没好处,而且还吃亏」。广州地铁2号线建设负责人卢光霖就因这个制度「吃了大亏」。因为,广州地铁2号线实际建设的花费比原本预算「节约了18亿」,但负责人卢光霖不仅没得到奖励,反而因为「钱没花完、绩效不好」挨了批评。

《中国青年报》报导说,在投资带动经济成长的思维模式下,政府大多「宁可花钱也不愿意省钱」,因为花掉的钱可以转化为光鲜的GDP和显赫的政绩。因此,对于各政府部门,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民生财政支出不够

据大陆「强国论坛网」报导,财政经费不能及时花掉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预算规定虚高,大大超出支出的水平;其二,预算拨付的速度较慢,进度滞后。第三,由于突发的情况或其他原因,支出超越预算,按照有关规定批复追加经费。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这些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明显不足。

有报导说,中国今年在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和医疗卫生等财政支出,三季度完成进度不足40%。报导指出,既然在社会保障上、在教育上、医疗卫生上还欠着老百姓的帐,就应该及时地偿还。这样才是真正地为了民生谋福利。

贵州网络博克(部落格)作家、专业律师何先武刊登在《贵州都市报》数字报(网络版)题为〈谁种下「为花钱而花钱」的诅咒〉一文指出,「诚然,地方政府『突击花钱』怪圈,与不甚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不无关系,但当前地方政府缺乏『服务型』的行政理念是财政花不到民生上的重要原因。」

何先武认为,当下地方政府在能创造光鲜GDP和辉煌政绩的工程项目上就「不差钱」,而对于真正惠民的民生工程建设却是「缺衣少食」。

实际上,据相关人士分析,每年政府财政只要拿出2,030亿元用于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和为老百姓建立大额保险基金,其他人通过缴费参加医疗保险,中国就可以建立覆盖全民的保险制度,3.5兆就足以用来全民社会保险15年。

立法能约束乱花预算吗?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11月16日刚通过《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其中提及「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各级预算都要向社会公开。」为此,许多人寄予厚望。

刊登在《经济观察报》题为〈拜托,请别突击花我的钱〉作者张凯欣指出,「『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公费出国(境)费、公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公开,在中央政府部门这个层面都拖拉,还有一些部门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公开,更有一些部门,其预算连媒体都不能提。2011年2月,曾经公开114个部门预算的广州,现在只有21个部门还在公开,其他的又回到老路上。如果立法能约束权力,中国早就成法治社会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修車廠的理性歧視
美國著名的實驗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的John List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Uri Gneezy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首先,…
河洛嶺上的星星雲海
去年8月,號稱超級強颱的聖帕颱風來臨前,參加了由「國姓鄉休閒農業觀光文化策略聯盟」及喬園山莊主辦的「巴布薩音樂演奏會」。在窮鄉僻壤間,…
薪資問題的經濟結構對策
低薪問題近年備受注意,也有很多政策推出及很多相互指責出現。但問題並未解決甚至未釐清。薪資是提供人力勞務的價格,…
大媒體小故事:32. 良禽擇木
每天夕陽西下,覆蓋整棟東科媒體大樓的冷光薄膜就漸漸地的發出淡淡的藍綠色,相當的具有科技感。許多台北人把這棟建築叫做「精靈城堡」,…
迷霧4:民工荒顯示甚麼危險信號?
中國農民工,是具有農村戶籍的工人。他們是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一手打造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幕後英雄。 他們,去年底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
重獲外資青睞 東南亞經濟翻紅
東南亞國家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再度成為投資人青睞的對象。其中印尼受惠於改革派當選,國際市場對當局政改重拾信心;…
經濟停滯 中國企業颳起裁員風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的經濟狀況出現持續的成長速度下滑乃至停滯局面。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上半年GDP成長率,三年多來首次跌破8%,…
英國興起「前世療法」找病根
英國最近興起一種有別於現代醫學的替代療法──「追溯前世療法」(Past-life Regression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