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地释放压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境。
失败与成功只是一时,重要的是过程中培养正面的态度。
我是一名土木工程师,拥有「土木技师」和「工学博士」的头衔。回想起来,成就今日的我,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记得当年从淡江大学土木研究所毕业时,虽然取得了也算令人羡慕的硕士学位,可是如果从高中念建国中学,大学念国立中央大学,研究所却念私立学校来看,这段念书过程是每况愈下。这期间,总觉得自己人生节节败退,加上感受到家人的失望,我丧失了年轻人的朝气和信心。
重拾信心
研究所毕业后服完预官役,先后在一家小型及中型工程顾问公司服务。偶然机会中,我进入了国内工程界首区一指的中兴工程顾问公司。对于大学以后成绩一向不亮眼的我而言,内心感到十分庆幸,却也不免战战兢兢……
果不其然,进公司第一次开会,组长就提到:「我们这组实力不错,六个人有五张牌……」所谓的「牌」就是指技师执照。对工程师来说,技师执照相当于是对专业能力的肯定,在当时是非常难考的。这个会议我可说是如坐针毡,因为我就是那个唯一没有牌的人。
难得的是,在中兴这样历史悠久的大公司里,许多资深且优秀的同事都愿意无私地将经验倾囊相授,传承新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发现自己的专业能力日渐提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也幸运地考上土木技师。
说实话,我考上技师连家人都感到意外,但是这样的结果,渐渐地让我重拾学生时代丧失的信心。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套句俗话:「努力不一定成功,可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后来我才知道,那激励我考上技师的「六个人有五张牌」,其实有三张牌是同一个人的,并不是除了我之外每个人都有。而这样的误解,却阴错阳差地成了我向前推进的动力。
如果说考上技师让我挥别了学生时代的阴影,那么拿到博士学位就是让我成为一个严谨的工程师的关键助力。
工地的试炼
进公司的第二年,我被调到北二高木栅工地,负责处理工地的工作,这是工程师另一面向的能力养成。在这里,我见识到传统土木人的工程伦理。我的长官行事正直、清廉,谨守监造单位的份际,尽心尽力为业主服务,让我去除长久以来对于工地的刻板印象,也为我培养了工程师的价值和道德观。
工地工作快结束时,基于求知的热念,我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对我而言,这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半工半读。然而,几年工作下来,加上考技师的经验,我已经能够按部就班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终于,我如愿考上了国内知名的台湾科技大学营建工程所。
工作多年后重回校园,对于学业与研究,刚开始不太有信心。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自己并不是很聪明的学生,老师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幽默地说:「很好啊!不聪明的人更适合念博士。」后来,我体会到从事科学研究在面对未知事物时,需要的是一份执着、踏实的态度,而聪明、反应快的学生往往在第一时间会主观地判断认定,这样的特质反而不利于研究。
我的指导教授很严格,他是连论文标点符号都会要求精准的人。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当老师给一个问题,我不会在第一时间主观反应,而是先收集资料,思考过、分析过、整理过,才会回答老师。
博士的训练,让我跳脱从小到大填鸭式的教育,改变只会回答是或非的僵化思想。在博士班的研究学习中,老师教导我重视过程,他不只希望我告诉他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我必须清楚描述这个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这样过程慢慢磨练出我严谨的态度。
博士班的挑战
课业与工作的兼顾,是一场脑力、体力与时间的角力战。博士班四年级时,我的身体出现警讯,肝功能指数偏高。我意识到自己需要调整,应该寻求一个平衡点,不能只凭一股傻劲往前冲。博士班六年级时,我申请到国科会奖助博士生奖学金,办理留职停薪赴德国研究一年。在这一年,我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一方面向老外取经,另一方面完成了论文的大部份。第二年回国后,顺利通过口试拿到学位。
当我拿到毕业证书时,心中百感交集,感慨这薄薄一张纸竟然花了我近七年的时间;也深感在博士的光环下,外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成功,而造就我态度严谨、意志坚定的养成过程,才是我真正珍惜的。经过了这段扎实的训练,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纯熟,思考问题的面向也更为广泛。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回顾以往,我从一个注重技术和研发的土木工程师,到近年来转而成为传承经验与对社会付出责任和关怀的大学教授。的确,我们不能将人生的点点滴滴预先串在一起,但是多年后回首来时路,一切就豁然开朗。人生际遇不管是顺境或逆境,只要能够正面去面对,适当地释放压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境。失败与成功只是一时,重要的是过程中培养正面的态度,学会如何面对危机以及解决问题,才是我们人生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