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古代秘方,让你赢得「好口气」

古代秘方,让你赢得「好口气」
印度人口腔保健的指导老师可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难怪印度男说:「虽然我的皮肤黑,但是我的牙齿可白得很、健康得很呢!Getting Images
第12期
温月
一根杨枝,不仅可以刷牙、剔齿,还可以拿来刮舌。根据古书记载,杨枝刷牙还有解毒、除痰、消宿食等十大好处,除此之外,中国有最早的洁牙口香糖,还有健康有效的专业漱口水,以及现代人可能不知道的口腔保健秘方!

 

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在Discovery频道看到原始部落一个强健的非洲猎士,竟然因为牙痛而痛得摀着嘴倚在墙角,精神萎靡,欲振乏力。我突然有个疑问:「在没有牙刷的年代,要如何做到口腔卫生保健呢?」这个疑惑竟等到我在印度自助旅行时,看到印度人清早咬着一根树枝,才让我恍然大悟!

话说用树枝刷牙的习俗起源于印度,至今仍有许多印度人沿用从古流传至今的刷牙法,觉得树枝比现代的牙刷还好用,而且刷得更干净!无怪乎看到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却拥有光亮洁白的一口好牙,简直就像《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的牙齿「齿如瓠犀」一样,牙齿像葫芦子般的洁白整齐,真是教人羡慕不已。

是谁教导古印度人如何刷牙?释迦牟尼佛!

原来,牙刷的发明还真有趣。公元前六世纪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弘扬佛法时,发现围在他四周的弟子们,大都有口臭难闻的毛病,于是帮他们额外上了一堂口腔保健课:「汝等用树枝擦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觉,可得五利也!」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建议弟子用树枝刷牙,不仅可以消除口臭,更可让味觉灵敏。公元25年东汉高世安译的《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就提到洗浴时所需的七种用具之一的「六者杨枝」,就是古代的牙刷,当时的「杨枝」又叫做「齿木」。

你一定很难想象要怎么用树枝(齿木)刷牙吧?

首先,咬嚼一截细木枝,把前头咬成丝状,再用来刷牙剔除牙齿间隙的食物残渣。「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用罢擘破,屈而刮舌。」在刷完牙后并没有马上把树枝丢掉,继续把树枝劈开,再弯成弧状,用它来刮舌头。古人不仅将一根小小的树枝「物尽其用」,还把口腔卫生保健发展得淋漓尽致!

释迦牟尼佛传法以「戒、定、慧」为主。在物资并不丰富的古代,僧人要化缘而食,然而「戒」是得戒去常人中的一切欲望,包括不太能挑食。不过,当僧人在禅定中打坐入定时,如果有人吃了葱、蒜等,可能因为味道很重,会干扰其他人无法入定修行。也许因为如此,后来演变成规定僧人早上起床及饭后得先洁牙,才可以去诵经礼拜。据说,「齿木」可是当时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呢!

另外,在古代医书《外台秘要》中,也记载了杨枝的用法:将杨枝的一头咬软,或将杨枝的一端或两端打扁成刷状,像是扫帚的样子,然后用这样制成的牙刷蘸药刷牙,可以使牙齿「香而光洁」。

佛经《华严经》同时记载着嚼杨枝的许多好处,包括可以消宿食、除痰疾、解众毒、去齿垢、发口香、能明目、润泽喉咙、唇无皱裂、增益声气、食不爽味等十大项。看来,杨枝可比现代的牙刷更有用呢。

杨枝成为印度「祝您健康」的伴手礼

用树枝刷牙如此方便好用,印度人用树枝刷牙消除口臭的秘诀,也随着古代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来就地取材大多用杨树,「齿木」也就翻译成汉文的「杨枝」。

但是现代汉语已经不再用「杨枝」称作牙刷,只有日本人仍沿用此一古词。此外,由于牙齿的健康居全身健康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

除了杨枝可以当作「齿木」,柳枝、槐枝、桃枝、葛藤等,跟杨枝一样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也可以因地制宜成为适合的洁牙材料。明朝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着: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另外,如果找不到牙刷,还有一招「手指揩齿法」,也就是手指头可以应急充当牙刷。在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中,便画着刷牙者上身全裸,蹲在地上,左手握净瓶,右手横于嘴上,把「右手中指」拿来当「牙刷」,真是有趣! 

不可不知,洁牙口香糖最早出现在中国

世界上最早的「洁牙口香糖」出现在中国。北宋记录的古代用口香剂加工制成口香糖,早在中国唐代就已经出现,比现在「经过世界牙医联盟认可及中华口腔医学会验证的可以有效防止龋齿的XX无糖口香糖」,还要早一千多年。

中国古代的「洁牙口香糖」,其中一种叫「含香圆」,采用共十五味中药研为细末,加蜜炼制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圆。

经过现代医学分析,「含香圆」所包含的药物,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成分,有杀虫抗菌、润燥生津、消肿止血的作用,经常口中含着既可以生津去腻、香口除臭,还可消炎固齿,使口腔和牙齿获得良好的卫生保健。

它的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圆,咽津」。

 

春秋时期就有的专业漱口水

古代还有「漱口水」呢。春秋时期《礼记》上就记载着:「鸡初鸣,咸盥漱。」也就是一早就要晨起漱口。

古人普遍采用「含漱法」,把有解毒杀菌的作用酒、醋、盐水、浓茶拿来当成漱口剂,含在口中或用来漱口。五代时期出现了复方配制的洁牙剂,逐渐又发展到在牙齿清洁剂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用香药去除污秽,不仅能保持口腔清洁,还能治疗口腔疾病。

宋代赵令畴着的《侯鲭录》记录好友苏轼自创的浓茶固齿法:首先把普通的茶泡成浓浓的茶,在饭后用来漱口,既可以去除油腻,又不伤脾胃。而且残留在齿缝里的肉屑、残渣会不自觉脱落,自然就漱洗干净,不需要再剔牙。同时,牙齿还能常保坚固不会蛀牙,「齿性便若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

现代中医认为用茶漱口能产生功效,是因为吃饭时会分泌大量带酸性的唾液,而茶里面含有碱性的茶碱和咖啡碱,吃完饭后用碱性茶水漱口,可使酸碱中和,让口腔清洁,残留口中的酸碱麻辣诸味一扫而光,味觉神经疲劳得以恢复。

此外,用茶漱口还有个好处。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用茶漱口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因为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防止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与人类细胞结合的抗菌效果。

 

不用看牙医,简单易行的古代牙齿保健法

真难想象没有牙医的古代,如何处理牙痛?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养生》就有这个经验:「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扣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

原来颜之推在亲身感受牙痛后,采用养身专家抱朴子牢固牙齿的方法:每天早上叩齿三百下,不到几天,牙痛就好了,于是每天早上持之以恒地身体力行叩齿。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种较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有一种说法叫「叩齿三十六」,就是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叩齿三十六下,同时将产生的口水咽下,从小坚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齿坚固,不生牙病,相传这还是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方法。现代医学认为这样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

看来古人自有其养身保健之道,主要的护齿洁牙法和现代相仿,就是刷牙、漱口还多了一个叩齿,况且那时候也没那么多种类的食物和糖果来残害牙齿。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許陳春立體刺繡 巧奪天工
走進離鹿港天后宮不遠的「巧昕立體繡」工作坊,入口的牆面掛著各式剪裁合身、色彩亮麗的「肚兜」,吸引著年輕女性的目光。工作坊裡一件件栩栩如生的…
台大校長選舉的經濟學分析
近年來台大一旦被新聞媒體報導,多半都不是好事,不是醜聞就是各類不幸事件。雖然這多少是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媒體習性,…
華夏大歷史:王者治國,功成問道
這一年,道家稱之為道曆元年,史學家們推演出的精確年份是西元前2697年,距今4712年。軒轅黃帝一掃六合,天下歸心,遂攜領各方諸侯,…
青史流芳的古代賢德婦女
母親節剛過,許多人都在這一天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提到中國古代的母愛事蹟,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孟母三遷、歐母畫荻、岳母刺字等故事。事實上,…
中共新〈勞動合同法〉上路 企業大地震
2008年元旦剛過,新年伊始,中國大陸因新法新制的施行,中外企業天翻地覆。其中〈勞動合同法〉讓各企業忙於應對,許多外資乾脆撤資走人,…
中國機場人臉識別令人不安
一名外籍行動電話網路技術分析師馬修‧布倫南(Matthew Brennan)日前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體驗「臉部識別系統」,並發推文說,「…
小孩堤防風車群 感受荷蘭永不止息的風
談到荷蘭的代表性地景,風車絕對是多數人的首選。到訪荷蘭如果想欣賞風車,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距離首都阿姆斯特丹不遠的桑斯安斯風車村(…
蜡藝彩繪館 大小通吃的童趣體驗
座落於宜蘭蘇澳龍德工業區內的「蜡藝彩繪館」,門口有三枝巨大的蠟筆,令人印象深刻,也深深吸引著小朋友以及陪同的家長。對於大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