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1950年共军跨越鸭绿江侵略朝鲜半岛纪念日),中央电视台播出驻港共军在24日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这场军演有几个特点:这是海陆空的联合军事演习,这是九七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军事演习。
香港军演目标竟是香港人!
但是最令香港人感到恐怖的,这场演习目标不是针对「外国敌对势力」,而是针对香港人。因为是模拟香港街道的巷战,有香港人日常见到的银行商铺名称,例如正体字的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尤其后者是香港独有。除此,更用广东话喊话:「你地(们)已经被包围喇,快地(点)放低(下)武器!」也就是要香港人投降!
不要说是专家,就是普通香港人也感觉到这是冲着香港人而来。因为在这以前,一些退休的涉港官员已经像幽灵般漂浮出来,说是香港人在搞「港独」。
首先是已退休的前港澳办副主任、九七前是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成员的陈佐洱,9月20日借他的新书发布会发表讲话说,他对于有反水货客示威者,高举殖民地时代的香港旗感到心痛,认为「这面旗子应该进历史博物馆」。
陈佐洱以「左耳」闻名,只是倾听「左」的意见,所以表现左就不奇怪了。因此九七前发表闻名的「车毁人亡」论调。这是因为九七前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以前太强调自由经济,社会保障体系很弱,所以这时开始提升市民福利,但是一贯「阴谋论」思维的中共,就认为英国人要掏空香港,促使香港「车毁人亡」,挑拨香港人与港英政府的关系。
实际上,1997年英国人离开香港时,我记得留下的外汇储备近900亿美元,财政储备3,000亿港元,共约1兆港元。1998年香港对抗金融风暴,一天就动用1百亿美元承接蓝筹股,从而击退大鳄的进袭。倒是九七后,香港经济低迷,加上一批低收入者从中国移居香港领取「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以及「双非」产妇(父母皆不是香港居民,但却在港产子)侵占香港医疗资源,中国民众抢购香港物质;加上政策失当,贫富差距恶化,导致香港人强烈不满,激化中港矛盾,而特区政府与中国当局无心解决、甚至有意放纵,以致带来「车毁人亡」的危机。
捏造港独树立「风车」敌人
陈佐洱「博物馆」之说,还算客气,其后又再层层加码。10月12日,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说:「这些鼓吹香港独立的人是纯粹的傻瓜,没有内地的支持,香港就会变成一座死城。他们知道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的吗?」10月24日,陈佐洱在人民网作客,就再发挥说:「港独势力在抬头,像病毒一样蔓延得很快,要提高警惕,严正应对。」
龙狮旗等于港独,这就是这些当年极左官员制造出来的「风车」敌人。龙狮旗是当年英国人统治香港的旗帜,现在中国统治香港的是洋紫荆旗。抬出龙狮旗是表示对英国人统治的缅怀,与是否独立没有关系,因为如果香港独立,就不是这个旗帜了,因为龙代表中国,狮代表英国。
一些年轻人推动的「香港城邦自治运动」就是港独?香港《基本法》不是规定「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怎么现在谈自治就有罪?古希腊式的城邦自治怎么就是独立国家?雅典与斯巴达是脱离希腊的独立国家?圣约翰大学毕业的鲁平也那么无知?还是年纪大变胡涂了?或是不甘寂寞,充当中联办的枪手?
中联办与港共之所以捏造「港独」,很简单,就是为自己的无能推卸责任。不是认真解决中港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捏造「港独」来激化矛盾,更可以为自己推卸责任。尤其中联办推出前港澳办官员出来冷嘲热讽、揶揄恐吓,旨在进一步激化矛盾,自己更可以脱身。
实际上这些矛盾的激化,就是「中联办治港」产生出来的恶果。照理,怀念英国人的应该是香港的老一辈,尤其是英国人刚撤走时的恋恋不舍,可为何却是15年之后,没有经历过,或对港英统治没有甚么印象或没有亲身经历的80后与90后?
如果再想想,九七后的第一任中联办主任姜恩柱,就很少出来讲话,只是处理中国与香港的关系,而不是香港甚么事情都要管,尽量遵守《基本法》的规定,也就根本没有龙狮旗的出现,也没有这样多人出来游行、集会。不检讨自己,只会怪罪别人,只能把香港搞得愈来愈糟。
现在搬出军事演习来恐吓,更是最下流低劣的手段,如果香港人不怕恐吓,继续搬出龙狮旗,难道就在香港街头杀人?北京已经放出空气可能平反六四,即使不是这样做,六四给中共的包袱也够沉重了,难道有胆在众目睽睽的香港这个国际都会,再次表演六四屠杀?现在科技非常发达,不像23年前,袁木之流还可以说只死23人。而中共,尤其太子党在香港有许多投资,他们敢把香港变成臭港、死港,损害到自己利益?
我倒想看看中联办有没有这个胆量?共军也敢这样做吗?如果不敢,那不是黔驴技穷,自曝其短?
我不信北京高层会这样愚蠢,但是高层正在忙着十八大,香港理不过来,中联办为了挽救自己支持梁振英,与这些年来的工作失误,也就是极左路线的错误,才出此下策,逼爆矛盾,让北京来承受恶果。以扩大敌情来显示自己存在的必要,就像王乐泉在新疆干的好事,根本就是因为既得利益作怪,不惜毁坏整个大局。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