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的侄女上MSN打字聊天一把罩,可是一遇到作文就没辄。只见她每写几句话,就在那儿用手指头一个字一个字地数,算算还要再写几个字才可以达到老师规定的字数。看见她令人怜悯的苦恼模样,不禁想起我与文字的苦涩初恋。
曾经担任过深度报导的文字工作,那是我最痛恨写文章的日子。还记得每到截稿前夕,几乎要睡在公司里,还怕挤不出稿子来那种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其中的折磨,非当事人很难体会,颇有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之慨。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虽然称不上浮藻联翩,不过当灵感一涌现,不写会内伤;「病情」严重时,上班还必须请假几个小时,将之落成文字,才能安顿我那躁郁的灵魂。由于生活型态忙碌,写作如今已经成为奢侈。
写作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当下笔出乎自然,没有特定意图时,人的真性情表露无遗,行文也才能免于矫情作意。文如其人,一如「乐」如其人。就像听一个人的音乐演奏,会「听」的人一听就知道此人真实的心灵世界与内涵。不过更妙的是,阅听者绝大部份是陌生人,不是知己,而作者或演出者竟然就这样将自己赤裸裸的呈现在大众面前。「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随着时代的推进,大部分人对视听感官的刺激需求愈来愈大,口味愈来愈重,没有耐心,可能也失去了灵敏度,而无法体会文字或音乐背后的意涵了,遑论与创作者神交。
或许喜欢写作的人都有一些共通的特质吧,例如孤独,但这其中不必然带有伤感。星期天骑脚踏车经过小时候常去玩儿的土地公庙,看到旁边的那棵大树依旧挺拔,念小学时,我就是躺在交叉的树干间读完隋唐帝王史的。想到这儿闭起眼睛,彷佛还听的到树梢间的风声与悠悠蝉鸣。倒是爸爸骑摩托车时不经意一抬头,看到女儿独自在树上乐消遥,怕我摔伤,赶紧把我给叫了下来。
小女孩终究要长大面对风雨。现今的社会,人们说话往往言不及义或言不由衷,明明「是」又说「不是」,明明「喜欢」又说「不喜欢」,讲话拐弯抹角,人际间的防备之心让我感到受伤又烦扰,还不如自个儿静静地记载心中的真实。「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很庆幸我在字里行间找到了情感上的避风港,找到了这片可以安居的心灵国度。在这里,生命无与伦比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