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出租车司机服装整齐,车内布置典雅。乘客上车后,他会贴心地询问车内温度是否适合、想听怎样的音乐或广播、想聊天或是安静休息,车上并提供当天日报、杂志、果汁、可乐,甚至温咖啡。抵达目的地后,还会绕到后面帮乘客开车门,并递上印有专线电话的高级名片,说声:「希望下次有机会再为你服务。」
一位乘客忍不住问道:「你是从甚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方式的?」
这位专业的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
「伟大,不是环境使然,」毕生研究「企业如何长期维持卓越」,并出版过《基业长青》、《从A到A+》与《选择卓越》等书的管理大师柯林斯(Jim Collins)这么说过:「伟大是清醒选择下的产物。」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生意,从来没有受到不景气的影响,他很少会空车在城市里兜转,客人总是会事先预定好他的车。他觉醒后的改变,不只创造了更好的收入,而且更从工作中得到自尊。
被学习型组织大师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形容为天才的寇夫曼(Fred Kofman),在其经典著作《清醒的企业》中,区分了「受害者」与「参与者」:「受害者只把注意力放在他所无法影响的外部因素。当事情变糟,他会向外寻求归罪的对象。而参与者,认为自己能够响应外部的环境。当事情变糟,参与者会去寻求了解他能够做些甚么,以便修正问题。」
这一期《看》杂志的封面故事,将为您介绍五个重要人物,每一个人都有他动人的「改变」故事。
前五大金控之一,富邦金控的董娘陈蔼玲,为何愿意登高一呼,号召各界名流一起监督核电厂,反对核电?
执导《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写下台湾电影史传奇一页的魏德圣,如何能不断在资金窘迫的电影环境里、自身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坚持拍出心目中的理想国片?
一个连高中都考不上、只读农校的黑幼龙,如何成为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经理、制作主持热门节目、担任宏碁计算机副总经理,又成为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的负责人?中年不断转换跑道的他,哪里来的勇气做出改变?
经历过离婚、母亲过世,到手上节目都停播、投资的事业也血本无归,甚至生计都成问题的艺人许效舜,如何走出几乎崩溃的日子,重建生活,夺得金钟?
曾经外遇离婚,被认为「不诚实」,读者纷纷离去的苦苓,如何从爱憎分明、讲话毒辣、不留情面,到现在却能处处体谅他人,又重新写作?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