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当局自4月1日起解除了近半个世纪的报禁,除了开放民营日报外,同时准许美联社与日本广播公司开设办事处,成为除了来自中国官方的新华网与《光明日报》外的头两个境外媒体。原本3月拟立法通过的《印刷出版法》,在媒体界普遍忧虑下,当局暂缓公布,预计6月将送交国会。
缅甸当局开放媒体的作为并未让人民对过去有更多的释怀,而翁山苏姬近乎与军政府妥协的态度,也引发部分民众的不满,《纽约时报》甚至以「招安」二字形容翁山苏姬当前的处境。至于越演越烈的宗教冲突,已经成为阻碍缅甸民主化的另一桩隐忧。
允许16家报刊发行日报
在这一波的报禁解放中,包括了民主运动领袖翁山苏姬所属全国民主联盟(NLD)发行的《民主浪潮》日报(D-Wave)在内的16家媒体。许多原本在军政府执政期间遭到驱逐的本地媒体也获准重返缅甸。在过去,这些民营媒体仅能发行周刊,当局总是在审查上百般刁难,导致他们错失发刊时间。
缅甸当局原先也禁止外国记者长期驻留,如今美联社与日本广播公司获准成立办事处。至于审查作业,在缅甸总统吴登盛两年前上台后,已将事前审查制改为事后审查制。
基础建设不足存活困难
受到当局1964年以来长期的桎梏,缅甸报业的印刷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由于民众对国家媒体兴趣缺缺,使得民营报刊广受大众青睐,10年来成长近200家。如今16家报刊媒体被核准转型日报,蜂拥而至的日报印刷需求,让印刷厂根本无法消化。
另外,由于缅甸网络不够普及,电子化编辑作业能否实时传到印刷厂也成为营运上的盲点,大量合格新闻采编人员的需求也非当前缅甸产学界所能实时提供。而媒体赖以为生的广告营收,更是由「特供」所供养的国家媒体所垄断,民营报刊如何打平开销,也成为一时难以逾越的鸿沟。缅甸媒体界估计,在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立足点不平等与市场相互排挤效应下,这16家媒体最终恐怕仅存不到5家。
拟推印刷出版法变相箝制
今年3月,缅甸当局发布《印刷出版法》草案,其中包括禁止媒体报导、禁止出版商刊登任何「反对和触犯」前军人政府在2008年拟定的《宪法》、禁止刊登任何「扰乱法治」、「煽动动乱」、「违反宪法或其他现有的法律」等新闻,以及明订出版物若未登记在案负责人最高将面临6个月刑期、当局将委任「注册官」负责监督媒体和发放出版准证等规定。
草案公布时舆论大哗,在野各政党纷纷发言指出,当局「撤销媒体审查、开放言论自由」的说法根本是空话,草案本身就足以说明当局掌控下的立法权依旧违背了自身的承诺。总统吴登盛虽然立即要求暂缓实施,但是,当局依然表明,将在6月提出送国会审查。
解除报禁固然显示缅甸民主改革即将迈入另一个进程,但也更加突显了内部两股势力的矛盾,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克钦邦军事战争与境内四起的宗教冲突。吴登盛政权原本极力促成的北方克钦族停火谈判,由于不愿释出更多政治利益,双方再度发生冲突,当局也毫不避讳地采取大规模的军事武装力量进行清剿,导致过去军政府时代一贯的压制手段又再次重现,让缅甸的民主改革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宗教民族冲突日趋严重
此外,从去年6月和10月在若开邦爆发的穆斯林群体罗兴迦人与当地佛教徒之间的冲突,演变到近期针对穆斯林的暴力事件,已开始在境内大规模延烧,甚至逼近仰光,让缅甸的民族对立和宗教冲突问题,成为民主改革进程最大的阻力。
由于缅甸长期以来始终不承认罗兴迦人为缅甸族群之一,当局甚至在1982年立法将其除籍,造成该族群与当地人民的紧张对峙关系,冲突与屠杀事件时有所闻。吴登盛当局虽然已下令成立9人紧急委员会,并将严惩教唆煽动的不法分子,但被点起的这把冲突恶火,恐难浇熄。
当地NGO人权组织指出,该事件是有心人士所挑起,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和干扰当今政府的民主与经济改革进程。隶属执政党的部分国会议员也承认事件扩大的内情并不单纯,不过,他们认为事件幕后是为了驱逐罗兴迦人,但这将对民主经济改革进程产生极大影响。分析认为,混乱的社会局势可以成为军事干预的最佳借口,而挑起民族与宗教对立是最快速的手法,也是独裁政权最擅于应用的手段。
翁山苏姬或遭招安
缅甸的民主改革还遭受另一种形式的挑战。《纽约时报》近期的报导以翁山苏姬或已遭缅甸军政府「招安」来形容当前缅甸改革的处境。
身为国会议员的翁山苏姬,接受吴登盛政权的指派,前往调查一起因中缅合作开发铜矿而迫使当地少数民族迁村导致冲突的事件。当时冲突的处置失当,警方负有责任。翁山苏姬与民众恳谈,呼吁居民应合法抗议。但是,民众显然不领情,他们认为翁山罔顾了抗议申请均遭当地政府无情驳回的事实,且未站在他们的立场替少数民族发声,痛斥翁山已背弃了人民对她的爱戴,也辜负了她的身为缅甸民主独立建国的父亲。
此外,缅甸首都内比都3月27日举行庆祝建军68周年阅兵仪式。在阅兵仪式上,将星云集,翁山苏姬赫然出现在第一排的VIP席位上。她不但被安排坐在前排座位,还与过去软禁她的军事高层比邻而坐。翁山苏姬过去数月来已多次公开暗示,应扩大与军方合作,1月还表示她喜欢缅甸军队。专家认为,双方相互利用的意图甚为明显,军方利用她洗刷半世纪专制暴政的劣行,翁山则以接受邀请表示她不是他们的敌人。
有人认为,翁山此举形同认同军方在缅甸民主化的道路上继续掌握大权。《纽约时报》也说,缅甸军方倘若再次坐大,必须归功于翁山苏姬使其正当化,甚至认为翁山或是被招安,并已落入当局算计之中。
从宗教冲突到铜矿事件的沉默或发言保守、从军方招安的迹象到「喜欢」缅甸军队的妥协立场言论,各界对翁山批判的声浪一波波接踵而至,也让坚持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进行抗争诉求的翁山苏姬承受了远超过以往军政府所施予的压力。
从过去的经验中,翁山苏姬清楚明白,与其与军方对着干,不如寻求妥协,抓住这场由具有军方色彩的吴登盛所主导的改革机会,以便先争取93%席次由军人控制的国会同意修法,取得她在2015年大选得以参选总统的资格,并争取时间让国际的介入更深更广,促使这场民主改革成为一个无法回头的既定之路。翁山苏姬或许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让她与她的政党有机会成为下一波真正改革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