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撷取自翁惠平脸书
冷气强、空间大的台北车站11日成为3万名外劳庆祝伊斯兰教开斋节(如同台湾的过年)的「大型交谊厅」,大厅内有5、6千人席地而坐,有人拿着汉堡、炸鸡甚至端出大蛋糕在大厅里野餐、拍照,也有人用智能型手机边听家乡的网络广播边谈心。
因为车站大厅被挤爆,许多民众必须绕路买票,垃圾量也大增。一名检察官在脸书po文,认为「台北车站被外劳攻陷」,政府不处理不仅有碍观瞻,也会出乱子。此言引发网友热议,有人附和是该管一管,有人质疑这是歧视外劳。台铁说,只要不发生维安冲突,还是以柔性劝导为主。外劳很无奈,因为真的没有地方可去。
车站本是公共空间,如果秩序良好,不制造噪音、脏乱,不影响他人观瞻及权益,人多未必是问题。不是说「数大便是美吗?有什么机会可以让人一次看到这么多「外国人」办活动?
只不过,在很多人心中,恐怕就连对「外国人」和「外劳」都有不同认知,甚至是不同概念。延伸来看,所谓的「外配」似乎也多被认为是来自东南亚或中国大陆的配偶,那么,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配偶就不是「外配」吗?这其中的差别代表什么?
如果聚集在车站的不是外劳,而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是否有人会说「超级卡娃伊」呢?如果是一群型男、辣妹在车站办活动,是不是会说「青春洋溢、热力四射」?如果是一群洋妞、俊男呢?一群老人家呢?大家又会怎么看待?
假如我是离乡背井的劳工,遇到「过年」这种大日子,自然希望能和同乡们同乐同庆,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是,找不到更适当的空间,也只好在车站大厅聊天、野餐了(其实又不是在野外)。
话说回来,很少有人能够天天过年啦,一年只有一两天。假如闹出事情,恐怕明年就很难过年,甚至没地方过年了。没有人希望这样吧。
当然,在这种难得的时刻睡觉,实在是太浪费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