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才是最美的

大肚山上風車轉 立全從幾近廢墟到模範社區

立全社區的標誌──風車。
張銘宏
第4期
陳古風
日夜旋轉的環保風車,除了供應電力,也是社區共同成長的記憶。由於住戶利他精神的實踐,這個建商蓋一半的山上社區生機活絡,溫情滿溢。

一過中秋,即使是艷陽高照,台中縣大肚山台地的東北季風依舊如往年一般使勁呼呼的吹。一個星期日的上午十點多,山上一條略顯狹窄的六米寬產業道路上湧現四輛大型遊覽車,讓靜謐的鄉間社區一下子顯得擁擠而熱鬧。遊覽車魚貫轉入田間的巷道後停了下來,映入眼簾的不是別具特色的風景區入口,也不是古色古香的廟宇,而是看來不但普通、甚至有點破舊的幾棟四樓公寓建築。 唯一讓人會特別多看一眼的,是彩繪在二、三樓外牆上的兩座鮮豔橘色的風車圖案,旁邊寫著幾個斗大鮮明的字:「風車之鄉,立全社區」。

走下車的一百多位民眾來自台北縣樹林鎮樹人社區發展協會,立全社區是他們此趟南下作縣外觀摩的參觀點。只見立全社區環保志工隊總幹事陳達成拿著麥克風,熟練的招呼這百來人進入社區,倏而又從社區旁的有機菜園旁涼亭走了出來,一邊介紹一邊走向社區外的產業道路,參觀在道路兩旁擋土牆上、由立全社區居民合力用廢棄瓷磚拼貼改造出來的景觀牆,一段又一段、總長百來米,圖案包括當地紅土產出的甘蔗、番薯、老人小孩的自由創作、陶磚、還有被社區選為發展特色的各種風車。

參觀人潮的湧進在立全社區是常見的場景。陳達成說:「幾大電視台都來採訪過,教育部長也來參觀勉勵,學校或社區來參觀交流的數不勝數!」

 

慘澹的過去

一戶跌到九萬,建設公司倒閉未完工的荒城

立全社區位於大肚鄉蔗廍村,共有七棟四層樓分層公寓,民國六十八年建商搶建,原設計二百八十餘戶,每戶十七坪,扣除法定空地只剩約十三坪。由於建設公司中途倒閉,一些公共設施無法完成,全社區只有一座路燈,當時也無自來水供應,僅靠一口七百餘呎的地下水井供水。

後來雖有建商接手,但僅能簡易完工交屋。原本購屋者多是投資性質,實際進住的很少,初期僅有五、六戶住進來,後來陸續住進二十多戶,多數是經濟條件不佳的勞工階層。由於社區位處偏僻且格局太小,加上設備不良又無人管理,空屋被人圍起來養雞養鴨,社區周邊一片荒蕪,雜草叢生至一樓多高,馬路坑坑洞洞,整座社區逐漸猶如一座荒城,入夜後風聲呼嘯,住戶很沒有安全感。

「如果當年沒有堅持下來,這裡可能會成為全國最大的廢墟!」住在社區二十多年,現任立全社區管理委員會副主委的陳文程對那段過往記憶猶新。

陳文程說:「當時社區最低行情降到一戶開價九萬元拋售,啥情形可想而知!而在那時候,社區唯一的深水井馬達壞了,僅有的住戶只得湊了錢來維修,怎知經手人竟拿去簽賭大家樂輸掉了!」

 

活力的現在

各式工人聚居,人情味濃厚的幸福家園

為了追回欠款並解決用水的生活需求,幾個住戶不得不聯合起來,耐心處理問題。由於將實情真誠相告獲得信任,修理馬達的商家願意寬延半年付款,被挪用的欠款也分期追回。此後,用來解決問題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因而成型,管委會也成了社區對外互動的窗口。也許立全社區真的也走到厄運的谷底了,「水井事件」的危機,反而成了社區開始凝聚共識的轉機。

社區有了管理單位,住戶也從二十多戶開始緩慢增加到五、六十戶,其中許多是租屋居住的建築勞力工人,有鐵工、模板工、水泥工、水電工、機械操作工,就是這樣的一批人堅持了下來,立全社區才能走到今天。

「我們社區什麼人才都有,都是可以實際做事的人。社區團結最重要,要有人肯犧牲奉獻!」在社區自建的環保涼亭中,社區環保義工隊副隊長黃烱發一邊踩著他以廢棄腳踏車研發的發電設備,一邊訴說著他的親身體會。

黃烱發說:「我就是因為這裡濃厚的人情味才搬來的!」在食品工廠上班的他因為公司要在台中工業區設廠而從桃園南下,他在二十年前初次到社區看房子時受到多位居民熱情招呼,因此立即就下訂金決定進住。簽約後,才聽人說他買貴了(當時屋價約一百三十萬),不過他說因為越住越喜歡,就不覺得貴了。

 

光明的未來

以「風車為特色,環保為主題」的模範社區

雖然觀摩人潮絡繹不絕,社區溫情滿溢,可是社區建築物的外觀卻依然斑駁破舊。曾擔任主委的吳嘉狄表示,社區管委會決議每戶半年的管理費才一百五十元,剛好只夠支付活動中心水電費,所以油漆翻修的工程一直沒有經費,他說:「那就這樣吧,時機未到不必強求。」

然而社區許多決議案還是必須執行,沒錢怎麼辦呢?幾個幹部就主動分頭募款,住戶總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甚至有社區外的人也因認同而捐款贊助。

陳文程舉了一個社區動員力很強的例子:九十年桃芝颱風來襲,社區有一個鐵皮屋頂被風吹落纏到電線,導致鄰近幾個社區停電好幾天,電力公司無暇來搬移,找縣政府、民意代表都無法解決,最後是全社區三、四十戶的人出動、鄰近村的吊車也來幫助,一個晚上就把那個屋頂弄下來了!

「我們社區的人非常團結,什麼人才都有,只要通知大家社區要做什麼,就會有人跳出來幫忙,有許多看起來不可能做成的事情,都不可思議地完成了。」從陳達成臉上漫開的笑意,看到了身為立全人的安適與榮耀。

大量社區居民的認同參與,也讓成果逐一為外界肯定。九十一年,立全社區環保義工小隊榮獲內政部的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單一特色獎;九十三年獲環保署第十三屆「全國績優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城鎮鄉村型優等獎,也獲環保署補助「永續家園執行計畫」;九十四年入選營建署「生態社區示範計劃」的示範點。當九十四年獲營建署補助執行以風車為主題的「風車的故鄉」社區風貌營造規劃設計案後,「風車之鄉」成了立全社區的標誌。

「我們希望能達成『能源自給、環境親和、資源永續』的目標。」陳達成說出了立全以「風車為特色,環保為主題」的未來光明願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代理人當選總統 翁山蘇姬逐步領導緬甸
緬甸國會議員3月15日表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長久以來的親信吳廷覺(Htin Kyaw,又譯碇喬)當選新總統,…
傳承五代全家齊心 百年藥房「益生堂」進化再升級
聽聞台南安平「百年中藥房」的名號,來到門前,門牌上「益生堂」三個渾厚方正的大字映入眼簾,然而門口花花綠綠的海報,以及貼滿牆面的Q版卡通人物…
美國中產階級如何投資理財
不同於中國中產階級投資管道相對單一,把「寶」都壓在房地產上,美國中產階級的投資眼光較寬廣,除了投資房地產外,還投資股票、基金,…
小攤販的夜市人生
走進興仁花園夜市,看著琳瑯滿目的招牌、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一時之間,真是不知如何下手。當忙著獵取目標時,您可能不知道,美食的背後,…
創業伙伴魏文傑相知相挺
從初創小公司到電聲零件大廠,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副董事長魏文傑,令外界特別好奇他是怎樣的人物,可以和廖祿立合作無間地打造出電聲製造王國? 「…
嚇世界一跳 中國龍年郵票驚人
每逢黃曆新年,兩岸郵局都會發行十二生肖郵票以示慶祝。尤其2012年適逢龍年,連西方媒體都很關注。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導演楊力州給女兒的溫柔絮語
今天是六歲的楊乃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天。每天接她上下學的爸爸楊力州,在幼稚園畢業典禮上,一手抱起她放在肩上,一下叮嚀她不要玩得太累。…
兩岸夾擊香港媒體
一個月前剛剛談到亞洲電視的風波,哪裡想到亞視的新聞還沒有完,因為亞視在年初五宣布台灣旺旺集團的老板蔡衍明入股亞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