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創小公司到電聲零件大廠,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副董事長魏文傑,令外界特別好奇他是怎樣的人物,可以和廖祿立合作無間地打造出電聲製造王國?
「我會緊張,我比較內向,尤其正式場合會緊張。像學校找我演講,我從來都沒有接受。我喉嚨不舒服,平常不太適合多講話。」完全顛覆一般人想像中叱吒風雲的開疆老將形象,身材削瘦的魏文傑邊咳嗽邊吸鼻子,緬靦地微笑著說。
與眾不同
高中就開始進行「創業布局」
自小多病的魏文傑,早年叫得出來的嚴重病大概都得過:白喉、天花、小兒麻痺、百日咳……在當時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期間資源有限下,這些病可能隨時都會要人命。
雖然身體瘦弱,但魏文傑卻有超人的意志力和細密的心思。很有企圖心的魏文傑,早在高中時期就開始了他的「創業」計畫。高中二年級快結束時,當時想當醫生的魏文傑,有一段時間每個星期天就到大小醫院觀察醫生的生活。從開門到關門仔細觀察到最後,結果決定不學醫。因為魏文傑覺得醫生每天要看到許多生病的人,這種生活對他來說難以負荷。
民國53年到55年,正好是台灣輕工業開始發展的時候。魏文傑隔壁的鄰居剛好是一家工廠的老闆,讓他有機會接觸工廠的工作型態。「當時父母非常希望我出國留學,我卻已經在思考想要在台灣發展。但有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語言,因為那個時候我完全不會講台語,對我在台灣發展是個致命的問題。在中部地區,台語很重要、很普遍,國語只有在政府機關、學校才比較普遍。」
過人毅力
將台語學得超流利的外省人
為了學台語,魏文傑在高三時把讀英文的時間用來學台語。但因為同學都「教一些亂七八糟的」,魏文傑最後學得好台語,是拜「一起和鄰居的老先生、老太太聽收音機」之賜。後來魏文傑的台語竟好到同學都不相信他是外省人了。魏文傑很得意:「到大學畢業時,我畢業冊籍貫寫外省人。第二天一早被同學叫醒說:『你喝醉了,籍貫竟然會寫錯!』」
高三畢業後,魏文傑就一直在「物色」創業伙伴,他自有一套標準:「從同學到同事,觀察裡面誰和我有互補性的特質;再來就是品德很重要,要人很正直、品德很好、能力夠的這種。」魏文傑認為,長時間一起奮鬥,和合作對象理念的契合非常重要。
在魏文傑眼中,廖祿立就是那個「很真摯、很努力、很值得長期在一起的人」。
「我跟廖祿立董事長到現在已經認識43年。那時讀大同工學院,在私立學校已經算最便宜的。他哥哥提供給他學費,雖然哥哥的收入已經不錯,他卻不想增加哥哥負擔,自己賺生活費,每天做清潔工讀,一天10塊,正好是餐費。所以我覺得他滿獨立的,靠自己,很奮發。」魏文傑回憶起兩人在大同工學院的生活,說明他「挑選」廖祿立的原因。
眼光非凡
退休之路與老伙伴繼續同行
跨越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合作,顯然這兩個事業上的伙伴,已經培養出充分的默契。
「董事長身體比較好,我身體比較差。其實我想退休的打算比董事長早,2000年底我就跟董事長說想退休,但當時狀況還不太允許。後來又發生金融海嘯,所以我們有個共識,等之後較適當時再退,現在時間沒有預計。董事長在找他的接班人,要等接班成熟。我也在安排相關的,要有潛力、能契合這樣企業文化的人。」
一直對社會有使命感的廖祿立,為了培養出多元價值與思辨能力的下一代,在2006年號召有志一同的好友們成立了「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在全國成立「愛的書庫」,迄今已成功設立105座,讓許多偏遠地區的小朋友都有書籍可以閱讀並共同討論。
對於廖祿立投入對下一代的教育,魏文傑有志一同地說:「董事長想把它當成退休以後主要的一個公益方式之一;對我個人來說,因為我父親在台灣一直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也參加這基金會。在父親一百年冥誕時,我認養三個書庫,算是延續父親的教育職志。以後退休跟董事長在公益上也是會一起工作。」
青年時期就開始物色創業伙伴的魏文傑,決定退休後的人生,也要在公益之路上與廖祿立繼續同行。
魏文傑當年選擇伙伴的眼光,果然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