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志願者以各種方式向他們的社區提供幫助。他們捐款、給窮人送去食物、為無家可歸的人建造住房等等。志願者認為,不論用哪種方式,奉獻都是有益的行動。
因為這個理由,作家卡羅爾.威斯曼敦促家長幫助子女經歷向他人奉獻的喜悅。她說,幫助孩子參加志願者行動的第一步,可以是先讓他們捐出一點點錢。「我兒子喬諾第一次捐款是他四、五歲的時候。」
威斯曼建議家長把捐贈做為孩子每年各種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在孩子過生日那天,除了送給他一件小禮物之外,也讓他為自己挑選的慈善機構捐款。」
威斯曼在她的《培養樂善好施的孩子》一書中,建議家長應該向孩子提出問題,幫助孩子決定他們要支持哪一項慈善事業。她說:「向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是:明年你希望世界發生哪些好的變化?過去一年讓你擔心的事情是什麼?你特別希望跟別的孩子共同分享的是什麼?」
丹娜.雷曼是一位母親。她說:「孩子們往往有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主意。」雷曼認真傾聽女兒塔麗婭的想法。「塔麗婭告訴我們,她希望幫助颶風災民。我本可以說,這主意太好了。可是實際上我對她說,好吧,這是你的感受,那麼儘管去做吧。」
在媽媽的支持下,塔麗婭組織了一次為災民募捐的行動,當時她十歲。塔麗婭說:「我要求全國各地的孩子們在萬聖節時不要糖果而是要硬幣,然後把募集到的錢捐給颶風救災行動。最後我們籌集了1,000萬美元。我們動員了將近5,000個學區。」
那次行動大獲成功,塔麗婭並成立名叫Random Kid的非營利組織,幫助孩子向別人提供幫助。
塔麗婭幫助建立的一個項目叫做「互相關心」(For Each Other),迄今已經為愛滋病患者募集到6,000美元,還募集到2萬6,000美元在柬埔寨農村建一所學校。
安東尼.廉納也是從小就參加慈善活動。五年前,他十六歲時發起了「來自天堂的帽子」的組織,專為在治療期間脫髮的癌症患者捐贈帽子,已經為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捐獻了13萬多頂帽子。
玩具商「熊熊工作室」每年都表揚參與這些慈善活動的年青人,鼓勵他們再接再厲,並激勵其他孩子也參與這類活動。他們被稱為「可愛的英雄」。
這些孩子們參加志願者行動得到的收穫,遠遠超過金錢的獎勵。他們還磨練了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有責任感,從而成長為以奉獻為樂、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
現代的年輕人備受呵護,卻難免有被過度保護、自我中心的情況,對於父母而言,這個作法似乎也是一個培養子女主動關懷他人、勇於承擔責任、樂於付出奉獻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