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趣聞

救貧助人 從小培養子女同情心

父母的誘導,有助於啟發孩子的善念。Getting Images
第4期
向天星

  在美國,志願者以各種方式向他們的社區提供幫助。他們捐款、給窮人送去食物、為無家可歸的人建造住房等等。志願者認為,不論用哪種方式,奉獻都是有益的行動。

因為這個理由,作家卡羅爾.威斯曼敦促家長幫助子女經歷向他人奉獻的喜悅。她說,幫助孩子參加志願者行動的第一步,可以是先讓他們捐出一點點錢。「我兒子喬諾第一次捐款是他四、五歲的時候。」

威斯曼建議家長把捐贈做為孩子每年各種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在孩子過生日那天,除了送給他一件小禮物之外,也讓他為自己挑選的慈善機構捐款。」

威斯曼在她的《培養樂善好施的孩子》一書中,建議家長應該向孩子提出問題,幫助孩子決定他們要支持哪一項慈善事業。她說:「向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是:明年你希望世界發生哪些好的變化?過去一年讓你擔心的事情是什麼?你特別希望跟別的孩子共同分享的是什麼?」

丹娜.雷曼是一位母親。她說:「孩子們往往有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主意。」雷曼認真傾聽女兒塔麗婭的想法。「塔麗婭告訴我們,她希望幫助颶風災民。我本可以說,這主意太好了。可是實際上我對她說,好吧,這是你的感受,那麼儘管去做吧。」

在媽媽的支持下,塔麗婭組織了一次為災民募捐的行動,當時她十歲。塔麗婭說:「我要求全國各地的孩子們在萬聖節時不要糖果而是要硬幣,然後把募集到的錢捐給颶風救災行動。最後我們籌集了1,000萬美元。我們動員了將近5,000個學區。」

那次行動大獲成功,塔麗婭並成立名叫Random Kid的非營利組織,幫助孩子向別人提供幫助。

塔麗婭幫助建立的一個項目叫做「互相關心」(For Each Other),迄今已經為愛滋病患者募集到6,000美元,還募集到2萬6,000美元在柬埔寨農村建一所學校。

安東尼.廉納也是從小就參加慈善活動。五年前,他十六歲時發起了「來自天堂的帽子」的組織,專為在治療期間脫髮的癌症患者捐贈帽子,已經為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捐獻了13萬多頂帽子。

玩具商「熊熊工作室」每年都表揚參與這些慈善活動的年青人,鼓勵他們再接再厲,並激勵其他孩子也參與這類活動。他們被稱為「可愛的英雄」。

這些孩子們參加志願者行動得到的收穫,遠遠超過金錢的獎勵。他們還磨練了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有責任感,從而成長為以奉獻為樂、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

現代的年輕人備受呵護,卻難免有被過度保護、自我中心的情況,對於父母而言,這個作法似乎也是一個培養子女主動關懷他人、勇於承擔責任、樂於付出奉獻的好方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華為進軍美電信業 美國會憂國家安全
《華盛頓時報》10月20日報導,過去這4個月來,美國國家反間諜主任布萊特(Robert Bryant)已經向參眾兩院的情報委員會簡報,…
轉型正義將席捲中國
轉型正義始於德國,指的是一個社會在民主轉型之後,對過去的極權或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迫害、違法濫權,以及因壓迫而導致的社會分裂,所做的善後工作…
3.港中矛盾白熱化 港人堅決反洗腦
2012年是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後的第15年,但該年中港間的矛盾激化,層面之多、程度之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香港人,忍夠了!」…
陳傑豪三十歲前身價千萬的奧祕
網路時代的來臨,造就了許多年輕巨富。多少年輕人也嚮往像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與佩吉(Larry Page),…
達賴喇嘛的絕望促台灣人覺醒
在台灣的馬英九總統說要在任內和北京簽《和平協定》之際,流亡的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卻準備放棄與中共和談的「中間道路」政策,…
全球化更須努力發展在地經濟
「一石二鳥」是很愉快的想像,但在現實上很少可能實現,要打到兩隻鳥通常至少要兩顆石頭。「摸蜆仔兼洗褲」也許不錯,但通常也洗不乾淨。…
亞洲米價創20年新高 恐致社會動盪
受全球食物價格飆漲波及,亞洲人的主食稻米價格近期攀高至1公噸500美元,創下近20年歷史新高。…
小職員求生記
早晨的捷運車廂,上班族侷促地爭取立足之地、搶奪著求生的把手,像雞籠裡擠得無法動彈的飼料雞,像擱淺的魚絕望地呼吸。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