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文, 學專業報告格式(之四)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的〈六國論〉,可以做為古文中的專業報告範例。Getting Images
第8期
劉孟奇

這一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我想舉出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六國論〉,來做為古文中的專業報告範例。這一篇文章,其實是我在「意識型態咖啡」部落格討論這個主題時,一位署名「魔法設計師」的網友在留言版中所舉出的好例子,在此先向他致謝。

蘇洵的〈六國論〉

〈六國論〉全文如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邪?』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與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滅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結構嚴謹清晰的專業報告範例

〈六國論〉是一個結構嚴謹清晰,非常漂亮的專業報告範例。以「魔法設計師」網友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有人給蘇洵出了一個國際關係的研究題目:「為什麼六國最後會被秦朝滅亡?」而如同我們一再強調的「專業報告必須結論先行」的原則,在文章一開頭,蘇洵就先明確說出自己的結論:「這並不是因為六國的武力不足,或者是仗打不贏,而主要是因為他們一再割地求和,造成我消彼長,終於被秦國滅亡。」

不只於此,如同我們強調的「專業報告首重事實與邏輯」,蘇洵接著指出自己結論可能有的事實與邏輯問題,那就是:「有些國家並沒有割地,那為什麼這些國家也被滅亡?」針對這一點,蘇洵同樣提出簡潔的結論:「因為那些割地求和的國家一旦被秦國滅亡以後,剩下的國家就孤立無援,也難逃被秦滅亡的命運。所以歸根結底,罪魁禍首還是在於有些國家採取割地求和的策略。」

我們接著往下讀,可以看到蘇洵針對這兩個主要結論,分別在第二段與第三段中運用了史實與邏輯來說明為什麼他的論點可以成立。這符合我們強調的「根據所提出的結論重點,逐點說明這些結論的內容意涵,以及自己是如何推論出這些結論」與「主要以事實與邏輯來說服他人」兩個原則。

舉例而言,在第二段中,他指出事實是「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而他說明「割地求和」的邏輯結果是:「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蘇洵運用了比喻:「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但是可以看出,這個比喻只是扮演畫龍點睛的作用,並沒有喧賓奪主。整個第二與第三段論述的力量,還是建立在事實與邏輯之上。

〈六國論〉不只在一開頭有清楚的結論簡述,在第二段與第三段結束也都有清楚的小結。在第四段與第五段,蘇洵所寫的,其實就是現在研究報告結尾必有的「結論與討論」。在這個部分,蘇洵不只清楚說明自己的研究結論(例如:「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更明確向讀者指出其「現實政策意涵」為何(「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滅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這也完全符合我們強調的「報告要有明確結論」的原則。

中學的古文教育應受重視

「魔法設計師」網友在留言的結尾寫了一段話,我相當贊同。我就借用他的這一段話來做為這一系列文章的結論:

「這樣的文章,放到今日當國際關係的論文,我想也是很可觀。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非常有這方面的價值。但是我們最近幾年中學的古文教育越來越被忽視,這些經典的論說文一篇一篇從課本裏面不見,換上白話文的一些文章,非常的可惜。不過就算以前我念高中時,國文作文的教學方向,也很少就陳述、邏輯、分析、推論這些做深化(多半在背名詞吧?),個人覺得這也是個缺憾。我覺得學校教育是要好好做變革的時候了。義務教育不一定要培養每個學生都成為感性的大文學家,但至少要能好好陳述一個客觀事件,說明各人的判斷,以及為什麼這樣判斷,合乎道理。如此一來,每個學生出了社會,才能有用文章溝通的基本能力,這也是基礎教育應該有的任務。」(全文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經濟將再次繁榮
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規模曾占世界的40%。近年隨著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日本、歐盟,甚至印度、…
中國過渡政府總統伍凡邁開大步
相較於王丹、魏京生、吾爾開希的知名度,中國民運人士伍凡對台灣民眾而言顯得陌生,不過,他卻有個令人好奇、震撼不已的頭銜--中國過渡政府總統…
美中博弈 是「外患」還是「內憂」?
就在美中兩國因貿易和朝核問題而博弈不斷的同時,雙方的軍事對抗也逐步升級。但外界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目前面臨的其實主要是「內憂」而非「外患…
同學會
車子十萬公里要保養一次,人的身體也有進廠維修的時候,尤其到中年,前半生如何使用身體,帳單一次開給你。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稍微停下腳步,…
中國網路監察員人數超過軍隊
中國的網路控管的嚴密舉世皆知。國外媒體最新披露的事證與數字,更加證實了這項事實。 據美國《石英》(Quartz)雜誌10月8日報導,…
在東洋的柔波裡──陶笛樂饗
我一直很感謝與欽佩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論是音樂、文學、繪畫或舞蹈,帶給人的精神滋養那麼珍貴,獲得的物質報酬不成正比,他們卻依然獻身其中。…
馬克宏兌現承諾 法中學以下校園禁手機
 法國國民議會6月7日投票通過了由共和前進黨提出的從今年秋天開學起,在初中、小學和幼稚園「切實禁用」行動電話、平板電腦、…
中國工人海外頻遭綁架
29名中國工人1月28日在蘇丹遭到綁架後,引發媒體關注。未料事件發生不滿一週,1月31日又有25名中國工人在埃及被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