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中小企業的藍海與內海

知識經濟不一定要高科技,重點只在「我們會而別人不會」,也就是發展少有別人競爭的產品。這就是「藍海策略」。
知識經濟不一定要高科技,重點只在「我們會而別人不會」,也就是發展少有別人競爭的產品。這就是「藍海策略」。
Getty Images
第13期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許多國家正在互簽自由貿易協定或成立其他合作組織,它的基本概念就是組小圈圈,圈內更密切合作,而相對地和圈外國家較疏遠。目前中國正積極推動「東協加三」(即10個東南亞國協國家加上中、日、韓三國)和「東協加一」(即東協國家加上中國)等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不讓我國參加,而且警告其他國家不得和我國簽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要把我國排擠在各種小圈圈之外,以使我們受到傷害。

「全球化」無懼「區域化」

由於自由貿易協定簽約各國間大部分產品貿易不必再納關稅,所以會有一種貿易移轉效果。例如本來我國同品質的產品若比韓國便宜,美國人就買我們的產品,但在美、韓有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它們的產品不必納關稅而我們的要納,結果從美國消費者來看,我國產品加稅之後可能變得比韓國貨貴,美國人就會改買韓國貨,我們就會失去市場,並因而使生產和就業減少。

所幸各國已簽資訊科技協定ITA,所以資訊產品貿易本來就免關稅,而資訊產品占我國出口一半以上。各開發中國家為了出口,對進口原料零組件也都有出口退稅制度,而我國對它們的出口中約有八成是原料零組件,其中許多是它們加工出口用的,本來就不必納關稅。目前洽談中的自由貿易協定把很多產品排除在免稅之外,圈內也一樣要納稅,因此不影響我們。面對開發中國家低工資的競爭,八年前民進黨政府即有先見之明,提出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協助廠商發展別人不會生產的獨特產品。而只要我國產品夠獨特,就不會被圈內產品取代,也就不會受害。生產以上這幾類產品的廠商都不太會因外國組小圈圈而受到大傷害。此外台商已在各國大量投資,很多產品可以更容易在某國加工而進入其他圈內國家。世界貿易組織仍在推動全球性之自由化,若有成效,小圈圈的圍籬就愈低,對圈外的傷害也愈小。

由上述分析,我國受到的損失相對於整個經濟而言並不大,一些研究的估計應小於國民所得的1%,因此不致於使我國被邊緣化,也不致於因而無法成長。不過相對損失雖不算大,但全國絕對損失的金額卻很大,即每年有幾百億到一千億元損失,因此我們應該強烈指責中國故意造成我國損失的做法。

簽自由貿易協定是WTO制度下各會員之間的協定,完全不涉及各會員是什麼國家,是一國、兩國、三國的問題,中國故意阻礙就是故意要傷害我們以及故意要使我國不能與其他國家關係太密切而只能更依賴中國。可惜國內有些人一方面誇大外國簽自由貿易協定並將我國排除在外的傷害,另一方面卻不敢責備,甚至還一味討好中國。

台灣應發展「知識經濟」的「藍海策略」

「區域化」雖對我們造成一些限制,「全球化」卻提供我們很多新機會,只要方向正確,我們不怕被小圈圈排擠。以往我國廠商比較重視降低成本競爭,也就是到開發中國家投資。這條路現在因為別人也會做了而很擠、很難走。政府近年已領導多條較正確的方向,最近國外也有一些暢銷書恰好指出了一些相同的方向。七年多前我在經建會提出知識經濟時即一再強調,知識經濟不一定要高科技,重點只在「我們會而別人不會」,也就是發展少有別人競爭的產品。這就是「藍海策略」。我國的創新能力在國際上極受肯定,世界銀行今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評比我國為全球第十九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十七名。許多企業和股王都是因知識特殊而賺大錢且由中小企業變成大企業。還未努力發展知識的企業要有信心。

我國中小企業經營靈活,一向在「少量多樣化」的生產上具有高競爭力。二十年來我也持續鼓吹企業要發展差異性產品。我們的創新能力,我們長期生產銷售的經驗,以及有電子資訊等相關產業的支援,使我們可在既有產品中加以演變出不同功能設計,甚至發展出不同產品及客製化產品。這些少量的產品以往或許會因市場有限而獲利不大,但現在因網際網路發達及全球化而可以行銷全球,整體市場可能不小。這即是「長尾理論」,值得中小企業努力。

「世界是平的」有利台灣中小企業

全球化減少了各種障礙而讓中小企業可更方便利用全球的零組件和技術服務等等支援,來讓自己只做最專精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像我國這種小國家裡的中小企業,反而比以往各國市場分隔時,相對更有和大國及大企業競爭的機會。這就是「世界是平的」之意義。(編按:《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區域整合其實是降低它們內部的障礙而不是提高對外的障礙,因此雖然對我們有些不利,但產品一旦打進其中,卻可面對無障礙的環境。以前我國最能拓展美國市場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是個大而平的市場,因此各種整合後的區域也可能更有利於中小企業的行銷。

台灣「內海」蓬勃發展

除了依上述方向在國際上與人競爭,我們也要發展國內市場。有些產品和服務在國際間不易貿易,是國內企業獨享,外國產品不能來競爭的「內海」。內需產業多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在我國富裕之後原有極大發展空間,但過去常被落後的觀念及法令限制。因此七年前我在經建會時即提出發展提高生活品質之產業的政策方向,以及一些相關的政策方案。近年照顧服務、農村特產、休閒旅遊、傳統文化產業、以及生態保育等產業已快速發展,不只創造投資與就業機會,也使人民生活更幸福。政府同時也已協助一些出口型製造業轉型為地方文化特產,而兼具國際競爭和國內文化休閒特產的功能。我國的泡沫紅茶、KTV、婚紗攝影等因人民生活方式而興起的新創產業,如今已揚名國際。可見在生活方式及生活品質上的創新是我們很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就是一個大「群聚」

除了個別廠商的努力,集體力量也很重要。相關產業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支援並擴大規模經濟,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中小企業尤需「群聚」。政府過去這幾年在土地政策上極力讓企業可發展產業群聚,包括讓廠商得到靠近其產業群聚之用地、提供廠商可能擴廠及上、下游關聯廠商設廠之用地,非工業區工廠依合理條件就地合法化及變更相鄰農地為工業用地,以及設立產業專業區等等。政府也積極獎勵可讓產業群聚更完整之產業,特別是將可以幫助中小企業研發和發展知識經濟的技術服務業列為重點獎勵的產業,以及推動可以幫企業更有效運用全球資源與市場的全球運籌發展計畫。

高鐵完工使台灣西部成為一日生活圈或一個兩千多萬人口的大都會區,而其中又有廣泛之產業和資源,將可形成在世界上極有競爭力的群聚,也是中小企業有極多發展機會的大內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世局喜憂參半
新的一年開始,世界更平安,還是更多災難?從政治和安全角度,全球可能更趨穩定,或者說危機爆發點減少,可控性增高。但從經濟角度,…
我們曾經是另一個人
人有「輪迴轉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另一個人,也會再次成為另一個人。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誰抹去了我們前世的記憶?…
總感覺有甚麼人正在那兒看著我
英國34歲男子科林‧福斯特(Colin Foster)旅遊時拍到了鬼影,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拍到鬼影並不是甚麼新鮮事,這類報導已經很多,…
春運一票難求 「實名制」開跑
2012年新年伊始,中國全面實行火車票「實名制」。旅客自1月1日起購買火車票,均須憑「本人有效身分證件」購票,…
眼神炯炯
二千年前老祖宗就認為「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又說肝開竅於目,肝藏魂,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 眼睛保養首重肝經。《內經》說:「…
你Hungry嗎?你Foolish嗎?
蘋果電腦教主、一代科技創新天才賈柏斯(Steve Jobs)去世的消息於日前傳出後,掀起一波討論風潮,…
企業充電站
2024TiBE出版人才培訓 AI、Z世代讀者、IP轉譯     「TiBE法蘭克福出版人才培訓課程」針對眼下熱門議題與新科技,…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人類召喚的惡魔?
人工智慧(AI)正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發展。從生活到藝術,從政治到軍事,幾乎無處不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或將全面顛覆人類生活並逐步取代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