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兩岸資本開放的風險

第21期
陳博志

馬政府「開放兩岸資本市場」的政策多被藏在救股市的政策之中,但它們卻更像是摧毀股市的政策。這部分政策可區分為三類,即讓台灣人民買更多中國證券,讓更多中國企業來台上市,以及讓中資購買台灣證券。

一、救台灣股市

實則救中國股市?

馬政府以救台灣股市為名,大幅提高在台販售之基金含有中國股票之成分:中國A股的比例由0.1%提高到10%,香港紅籌股完全不設限。這項政策將使更多人和錢透過買基金而買中國的股票,結果造成更多資金外流中國。所以這項政策被中國的機構投資者視為「台灣資金將去救中國股市」的政策,7月3日中國股市也因而止跌回漲。但更多資金外流中國,即表示國內股市資金減少,股價當然也可能因而下跌。

馬政府也以引進資金為名,要開放中資企業及在中國的台商來台上市。然而上市就是印股票換鈔票,所以國外企業來台上市乃是要讓更多資金外流,而絕非馬政府所說之引進資金。目前我國股市平均三成由外資持有,將來來台上市的企業即使有一半股票由外資購買,每上市100億元之中仍有50億元要由國內資金來購買,也就是淨外流資金仍達50億元。國內股市則將因股票供給增加、資金外流而價格下跌,因此和讓人民買更多含有中國證券成分之基金一樣,是打壓台灣股市的政策。這樣的結果,是那些在中國的企業能得到更多資金,所以也是幫助中國而非幫助台灣之政策。

開放中資來台購買股票確實可引進資金,並可能造成股價一時的上漲,因此是有道理可稱為救股市的政策。然而大量中資流入之後,中資的買賣和流出卻可能製造股市和匯率的動盪。而且,中資在中共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或政策調整之前買賣台灣股票,不只可因掌握情報、類似內線交易獲利甚多,而且以後也將吸引其他國內外投資者跟進買賣,因此中資操縱股市的能力將遠高於其實際投資比例。政府若不做好準備,將來中共也可用這種能力來脅迫我國政府,就像中共常想以出售美國公債來威脅美國的情況一樣,但影響力則要大很多。

中資也可藉對個別企業的持股而介入企業經營並獲得其商業機密和技術。在盲目開放中資及中資背景的私募基金投資我國股票之後,如果中資大買台積電而取得控制權,試問政府有沒有想到要怎麼辦?另外中資亦可在企業經營權的爭奪戰中支持某一方,而由要被支持者採取親中的政治立場及言論,這種情況政府更將無法處理。

二、放寬投資中國上限

兩岸分工 其實整碗被中國端走

在股市投資之外,馬政府另一個大動作是開放直接投資,一方面大幅放寬我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的上限,另一方面也允許中國來台投資。表面上看這也和股市投資一樣是雙向的,而且馬政府認為在台灣投資將可因而增加。

然而放寬去中國投資可以增加在台投資的主張是毫無根據的。過去的經驗顯示去中國投資愈多,將把愈來愈多的生產過程和相關產業搬去中國,技術也將外流。而這種加速外流的原因之一是在台灣的生產鏈被切斷,以及產業群聚縮小,而相對地在中國的產業群聚加大而生產鏈更完整,因此殘留在台灣的產業也不得不移去中國。

加速外流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採取了不公平的貿易及產業政策手段、甚至政治干預,威脅利誘在台灣生產而出貨到中國的廠商搬去中國。所以各種以「兩岸分工」開始的合作,最後變成「整碗被中國端走」。馬政府在放寬對中國投資及鬆綁其他政策時,不只未考慮維護國內產業群聚和生產鏈的完整性,也竟未能同時要求中國放棄或降低這些不公平的手段,因此將會使更多產業和技術流失,政策十分粗糙。

馬政府說不管資金但仍要管技術,但管技術只是空話。民進黨開放8吋晶圓去中國投資時花了許多時間和各界協商討論,而擬出須先在台灣發展12吋晶圓和更高技術的策略條件,而使我國目前能成為全球12吋晶圓最大的聚落。馬政府沒有任何討論及配套政策,就先有讓12吋晶圓去投資的結論,執政能力和關心台灣的程度值得檢討。

馬政府除了放寬廠商去中國投資上限,也要允許台商回台上市,同時要讓金融機構去中國擴大對台商的融資。這些政策除了使更多資金流向中國之外,也可能使「債留台灣」的問題更為嚴重。目前在中國的台商遭遇人民幣升值、中國加稅、減少退稅,以及提高勞工標準、工資上漲、全球經濟成長率低落,以及奧運之後中國經濟可能像其他奧運國家一樣趨緩甚至硬著陸等等問題之衝擊,數以千計的台商已關門或遠離中國,而有很多則在苦撐,此時大幅開放資金流向中國,將有很多人拿更多台灣資金去硬撐該關門之企業。目前超過投資上限的企業也都是因為虧損使淨值下降,因而在對中國投資金額未增之情況下仍使對中國投資比例超過上限。所以此時大幅開放更多資金移往中國,必有不少會被拿去苦撐經營不理想的企業,而最後導致債留台灣。而馬政府的開放政策並未設法防止這類債留台灣或遺棄台灣勞工的情況發生。

三、開放中資來台

技術流失經營權轉手 福禍難測

至於讓中國企業來台投資的政策,表面上好像會引進資金和工作機會,但事實上恐怕不然。我國多年來的經濟發展都靠自己的資金,引進外人投資的目的都是要引進技術。而目前的國際競爭在高所得國家主要更是技術的競爭,但中國企業的主要競爭力來自低工資,因此中國的企業來台生產並不具國際競爭力也難帶來技術。他們若來台投資,主要目的恐怕反是像我國企業去美國投資一樣,只要取得技術,或者只要規避貿易障礙以取得我們的國內市場,這對我國都不見得有利。

馬政府要允許中資取得金融機構20%以內的股權,並說這不會讓他們取得經營權。然而實際上目前掌控金融機構和大企業經營權的家族,大部分持股都不到10%,中資若持有20%,極可能會直間接掌控經營。而有此經營權,這將使他們能掌握企業和企業人士的資金情勢,甚至台商在中國獲利及隱藏利潤的情況。這一來更多企業和企業人士將被中國所掌控。

馬政府也極期望中資來參與投資他們的愛台十二大建設。而實際上國人並不缺資金和技術來從事這些建設,中資的參與一方將使台灣資金過剩更多,另一方面中國人員來台工作,也將讓已面臨不景氣的台灣相關產業、設備以及人才的失業更為嚴重。

至於開放中資來台購買不動產的政策,在一度被用來炒作房市之後,大部分國人應已瞭解他們的炒作只是對部分建商有利,其他人民將因高房地產價格而受害。大陸炒樓團因被高度期待變成廣受責怪,正反應社會對吸引中資來台的幻想之覺醒。但馬政府仍未覺察,或者不計代價要增加兩岸的經濟關聯,所以仍在期望中國來台的投資。

國際競爭是很實際的事,幾乎和人際競爭一樣。一個人若自己沒有能力,要靠和別人的關係來發展,是不太可能的。特別若是要靠和敵對的人之關係來發展,那若非做白日夢,就是敵人的合作只是一個餌,後面有個更大的陷阱等你掉下去。馬政府實在應該更小心一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反對復旦大學設校 布達佩斯現萬人示威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6月5日出現萬人示威遊行,抗議中央4月27日與中國政府簽訂協議,預備在布達佩斯建設上海復旦大學分校。…
薛永昌逆向思考 打造彪琥製鞋王國
1990年代前後,台灣傳統產業因為勞工短缺及成本高漲問題面臨抉擇的當口,台商流行一句充滿無奈的玩笑話:「是要在台灣等死,還是要去中國找死…
美債務上限難調 財政預算再現危機
10月1日是美國下個財政年度的開始。和去年一樣,白宮和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對財政預算各持己見,對抗激烈。國會今年的難題還涉及歐巴馬的健保法案…
邀舞
當你在雲端放眼海洋如鏡的含蓄是否聽見我無聲的衷曲 當你在海中央沉浸於孤獨的沁涼能否想起心的原鄉 …
綜觀古人發明的奧祕
中國古代許多發明往往位居世界的領導先趨,讓擁有強大實證科學的西方發明家望塵莫及、百思不解。何故呢?且來觀察咱們老祖先智慧的由來。 魯班…
魏寶生的金融海嘯危機管理
魏寶生小檔案 現職:     凱基證券董事長     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EMBA班副教授 學歷:    …
古之伯嚭 今之雅虎 利與義之間的兩難?
2004年,湖南《當代商報》記者師濤,以署名電子郵件向各海外民運組織公開一份中國政府對六四事件15周年的報導禁令,…
主角都成長的《長歌行》
改編自漫畫家夏達同名作品的陸劇《長歌行》於2021年3月播出,故事以唐初「玄武門之變」為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