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臉譜

編竹藝織夢想的右手

正專注削竹篾的瓊文,這是竹編工藝中最困難的部分。
正專注削竹篾的瓊文,這是竹編工藝中最困難的部分。
第3期
梁若蘭
單手劈竹子,析厚薄,她用膝蓋和嘴巴協同完成;
挑、壓、彈,插、繞、穿,塑形編製,左臂與腳指都用上。
竹編姑娘總是微笑著輕聲細語,
那張樂觀笑顏,比她美麗的藝品更動人。

夏日的某一天,逛完台中縣石岡鄉土牛客家文物館後,原本正準備要離開,在不經意回眸的瞬間,視線卻突然被廣場另一邊,擺滿了精緻美麗的竹編藝品攤位所吸引。

我的腳步隨著我的心移動到小攤前,豔麗的陽光下,一個長髮及肩的年輕女孩,正專注且熟練地,編織著手中尚未完成的作品。此時,她柔靜的臉龐微仰,對造訪者報以略帶靦腆的笑容。

一頂寬圓的草帽戴在頭上,算是對豔陽的交待,但汗水仍是一滴滴從她的額間流下。儘管如此,她總是微笑且輕聲細語地,回答我的詢價和對藝品的種種好奇。在深入交談的當下,我才發現她的身體並非如常人般便利,而柔弱外表下所流露出,那種不畏苦的堅毅神情和樂觀笑容,竟似乎比美麗的藝品更扣人心弦。

那一刻,我發現自己這顆浮動如雲的好奇心,不知何時已從竹編藝品悄悄地轉移到她的身上。

只有右手靈活,缺是圓的開始

石岡鄉是一個勤儉樸實的客家小城,也是瓊文出生的地方。出生後三個月,因為腦部受到細菌感染等因素,導致她身體留下缺陷,只有右半邊可以靈活動作。不過,身體上的缺陷卻不曾在瓊文心裏造成殘缺,從小只要是農忙時期,她就會幫忙務農的父母採收,學習盡量替家中分擔一些工作。

農家生活的艱辛,看在她的眼裏,成了一種逐夢踏實的體會;她堅信只要自己肯做,一步一腳印的累積經驗,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她。因此只要能幫忙家裏的,她都會盡力去做。

瓊文的父母對子女在課業上的要求是自動自發,但禮儀上就特別嚴格。他們認為書盡量唸好即可,唯有做人的基本原則與禮貌,是一定要做好的。原來,掛在她臉上的微笑與說話的輕柔語調,不是一種生意上常見的語言,而是一直含藏內在、溫柔敦厚的教養。

嚮往古代生活,熱愛傳統文化

在台灣,身為客家人卻不太會說客家話的情況似乎已相當普遍。同是客家人的瓊文,藉由參加石岡鄉客家協會辦的客家歌謠班,開始深入接觸客家文化。透過這樣的機緣,她對客家歌謠、文化與文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學會了自已的母語。

在樹德科技大學就讀時,為了想發揚客家文化,她創立了客家歌謠班,擔任指導教師,教同學們唱傳統客家山歌、小調與創新流行歌曲,從中讓他們了解客家的民俗風情,這樣的經驗使她感到生命更加豐盛和充實。

瓊文非常喜歡傳統的文物,在舉世追求科學文明帶來的所謂「進步現代生活」中,她卻宛若天邊一顆寂寥的晨星,嚮往著能過古代的生活。她說:「我非常喜歡三合院,從以前就很希望自已的住家也是一間三合院,尤其是鄉下田野間的三合院,每當出去旅行時,如果看到老式的建築,我的目光都會在這裏多停一會。此外,對於以前人們生活上的用品,例如農具、家具等等也非常喜歡。」

大學四年中,她就努力的收集許許多多的客家文物、竹藝品等,來滿足她內心那小小卻也不易實現的渴望。收集竹藝品之外,瓊文也試著自己製作,竹籤屋就是她嘗試的第一個竹編藝品。憑著自己對三合院的熱愛和熟稔,大二時她花了一整個暑假和一整個寒假,在沒有任何人指導的情況下,做了又拆、拆了又做,好不容易才在不斷地摸索中,完成了這個讓她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作品,也帶出她對竹編藝術的學習興趣。

練習劈竹技巧,摸索自己的路

大學畢業前夕,瓊文開始思考未來的工作,考慮到自已的身體會比一般人受到更多的限制,於是想朝自已的興趣發展。她尋找所有關於「竹藝」的相關資訊,好不容易找到了當時住在潭子的徐暋盛,並利用大四下學期,往返於學校與潭子間,向徐老師學習竹編技藝與知識。

畢業後透過徐暋盛提供的資訊,她參加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舉辦的竹編研習營,在這裏認識了徐老師的老師──國寶級大師李榮烈。或許是想考驗她,一開始李榮烈便告訴她:「兩隻手的都做不好了,你一隻手學做竹編會很辛苦的。」但勇於嘗試也從不輕言放棄的個性,反而激發她努力學習的意志,也讓李榮烈在報名截止前的最後一天,收她為學生。

學竹編的辛苦過程,若非親歷其境可能很難想像。不管是劈竹子或者是在編製時,一有做不好或沒有辦法用一隻手完成時,李榮烈總是勸她放棄這份工作,甚至會建議她:「妳可以去學畫畫啊!畫圖用一隻手就可以很輕鬆地完成,不是很好嗎?」她一臉微笑而已。我似乎漸漸能明瞭初見時,那在她臉上綻放的堅毅神情,是如何一點一滴被刻劃的。

她不斷地練習劈竹的技巧,也慢慢地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已的方法。例如,用腳膝蓋夾住竹片、當要竹片撕得更薄時,就用嘴巴咬住竹片,然後用右手去控制竹片的厚薄度;在編製時就靠左手臂去雕塑出形狀與腳指去編製。

偶爾,當她因為編竹器受傷時,李榮烈還會著急的喊:「我叫妳不要學,妳就要學!」說完後仍是一旁耐心的不斷指導她。體會到恩師的責備與阻撓,其實是內心牽掛和關懷的反影,讓李榮烈成了學習竹編之路上,瓊文最想感謝的人。

給自已機會,就有希望

瓊文目前學會了各種壓、挑、三角與六角孔、單和雙輪口等編法,她較擅長於器具類編織,如各式各樣的提籃、花器與水果盤,其中又以花器最為拿手。此外,對於小吊飾像球、竹蓮花、魚等欣賞類編織,也多有涉獵。

為了持續提升竹編的技藝,每週六她都會到草屯工藝研究所參加竹編研習,至於原本週日在客家文物館前的擺攤,也已改至石岡鄉情人木橋風景區。

她期許自己竹編的技術能愈來愈熟練,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技巧,製作出一些較有曲線與編法較為複雜的花器,希望有一天可以走出屬於自已風格的竹編之路,用竹編藝術來實現與滿足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希望將來能夠擁有一間屬於自已的工作室,讓一些對竹編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一同來分享和切磋。

面對生命之路上難免會遇到的風霜和冰雪,瓊文常樂觀的勉勵自己:「不要想你失去什麼,而要想你還擁有什麼?只要給自已機會,就有希望。」下次若您有機會到石岡鄉去,記得在情人木橋邊放緩您的腳步,相信您也一定會被那努力綻放生命熱力的美麗身影吸引,走近那認真擁抱夢想的竹編姑娘。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不能回鄉的遊子給母親的告白
母親節就快到了,每當腦海中浮現出「媽媽」兩個字時,我的眼中就不禁浸滿了淚水。因為個人信仰的緣故,我已經多年不能回鄉。…
香港「特別恐怖區」
反送中運動開展以來至今已經接近半年了,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讓我們大感意外,也大開眼界,這居然是「一國兩制」!…
特首狼性畢露 萬箭齊射香港
香港特首梁振英完成「清場」,鎮壓了雨傘革命,壓制了不同聲音以後,香港政改就進入第二輪諮詢期。所謂諮詢,自然是讓人講話,而由政府耐心傾聽,…
紓困各彈各調 歐銀拒擴大振興方案
在全球金融風暴之中,該用甚麼方法挽救經濟?各國政府意見不一。美國財政部3月公布了幫助解決美國銀行業危機的1兆美元銀行不良資產的公私合購計畫…
青冰白雪 日本日光公園華嚴瀑布紀行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周遊日本列島。足跡不僅踏遍了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還曾南下到九州與沖繩之間的種子島,…
新華社「亡國」?習近平成「中國最後領導人」
 北京3月一年一度的「兩會」(「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充斥著同官方統一口徑的振振有詞,卻戲劇性地出現「…
遊美國北瀑布國家公園 陶冶情操
我在童年時代的夢想就是雲遊四方,其中名山大海更是心中的嚮往之處。經常仰望名山大海,感受宇宙的博大渾茫與人類自身的渺小,…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