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奧巴馬挑戰雷根

美國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和《今日美國報》聯手做的「誰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的調查,結果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榮獲這個稱號。
美國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和《今日美國報》聯手做的「誰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的調查,結果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榮獲這個稱號。
Getty Images
第31期
曹長青

在美國出現經濟危機、全球衰退之際,新任總統奧巴馬,提出了被稱為「地球上最龐大的救市方案」,金額高達近萬億美元。在人類兩千年的歷史中,還從沒有過這麼多的資金被政府用來救銀行和企業。奧巴馬競選時喊過「創造歷史」的口號,這次他真的做了,但不是創造出財富,而是創造最大筆花錢的歷史,而且是花納稅人的錢(未來幾代美國人的錢),來擴大政府開支,並注入私人企業。

奧巴馬花納稅人錢的大手筆,從他用近8,000萬美元舉行歷史以來最昂貴的就職典禮就開始了(布希的就職典禮只花了1,700萬)。他在就職演說時說,「我們要問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而是有沒有成效:是不是幫人們找到薪水不錯的工作,付得起醫療保險,然後體面地退休。」奧巴馬政府的發言人解釋說,「我們做事情是根據成效,而不是任何意識形態和特殊利益。」

如果奧巴馬真的注重「成效」,那麼美國近代歷史上,到底哪個總統做得有成效?哪屆政府更應該借鑑?

美國人眼中的「最偉大總統」

說來也巧,在奧巴馬全力推銷他的社會主義式的龐大救市方案之際,美國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和《今日美國報》聯手做的「誰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的調查,結果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榮獲這個稱號(候選總統還有華盛頓、林肯、甘迺迪,以及二戰時的羅斯福)。在美國233年歷史、44個總統中,雷根能夠獲得美國兩黨民眾的一致推崇,成為「最偉大的總統」,除了他的個人魅力之外,主要是因為他堅定反共(打贏冷戰)、推行市場經濟政策,重塑了美國人的樂觀精神。

曾在雷根政府政策發展辦公室任職、現為「政策改革研究所」(IPI)預算政策主任的彼得.費拉拉(Peter Ferrara)2月11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雷根經濟學vs.奧巴馬經濟學」的文章說,僅僅是在經濟政策方面,雷根政府的「成效」就體現在四個方面:

雷根上台的八十年代初,正趕上經濟衰退。雷根在競選總統時,就提出使經濟復甦的四個具體措施,第一個就是減稅。雷根的前任、民主黨籍的卡特當總統時,美國的稅收最高等級是70%,有評論家說,美國政府簡直像「強盜」,把富人的三分之二以上收入強行收繳,高稅收政策已近乎搶劫。而雷根上任後,把最高稅收等級從70%一下子減到28%,砍去了42個百分點!從而成為美國200多年歷史中最大幅度的減稅。

政府是官僚主義的同義詞

減稅刺激了經濟復甦和增長。因為減稅,使人民手裡有錢,自然增加了消費;大眾消費占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企業獲得減稅,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擴大投資,由此自然增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啟動經濟。同時降低稅收,也迫使政府「瘦身」,縮小政府規模。古往今來,政府幾乎都是官僚主義的同義詞;而政府規模越大,當然官僚主義越盛行。所以,減稅、還錢與民,等於是減「大政府」,樹「大個人」,更重視「個人自由」的價值。

第二個則是取消限制企業和經濟發展的規章制度(deregulation),使企業更加自由發展,同時也限制政府壟斷經濟的企圖。所謂市場經濟,就是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調節,而不是由疊床架屋的層層政府機構和官僚們來控制。彼得.費拉拉在他的文章中說,對於今天的美國來說,就是取消在沿海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限制,重視核子發電工業,建造更多的發電廠。雷根時代美國經濟迅速復甦和增長,就和大幅削減限制企業的規章有關,等於給企業「鬆綁」,使市場更加自由地發展。

政府「瘦身」,人民才富有

第三個是削減開支,控制政府規模。雷根總統上任後,在向國會提出歷史性的減稅方案同時,也提出減少政府預算的方案,把聯邦政府開支削去近5%,相當於今天削減了1,500億美元。在雷根任內,從1981到1982年,非國防部分的政府開支降低了14.4%,之後兩年,降低了16.8%。在雷根執政的兩屆8年中,非國防部分的政府開支,從沒有再回到1981年的程度,直到1988年雷根總統任滿時,政府開支(非國防部分)仍比他上任時降低14.4%。

雖然雷根時代,為打贏冷戰,美國軍事開支大幅增加,但整個政府開支(國防和民用都算上),1989年在國民生產總值(GDP)中占的比例(21.3%)仍比1983年(23.5%)下降近兩個百分點。綜合算起來,美國政府開支在雷根時代瘦身了10%,這自然非常有利於經濟復甦和增長。

第四個是成功地實行了嚴格控制通貨膨脹的政策。1982年,雷根上任的頭兩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就從1980年的13.2%被砍去一半,降至6.2%;1983年時,再次被砍去一半,降至3.2%。

美國目前走在錯誤的方向

雷根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取得巨大成功,不是因為他當任時美國經濟沒有甚麼危機,事實是當時的美國經濟比今天還要糟糕,雷根的前任、民主黨籍的左派總統卡特執政4年,把美國經濟弄得一塌糊塗,通貨膨脹率是兩位數(現在是3.85%),失業率是兩位數(現為7.6%),收入降低,貧困人口增加。事實上,今天美國的經濟危機,並不是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而應該說是七十年代卡特時代以來最大的。

但是口口聲聲說衡量政府的標準是「成效」的奧巴馬,提出的鉅額振興經濟方案,卻沒有包括雷根政府的上述四個具體方案的任何一個,恰恰相反,反而是鉅額擴大政府開支、預算飆升;猛印鈔票(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增稅;以地球過熱為名,制定更多限制企業的規章,來滿足極端環保分子的意識形態。

奧巴馬的上台和鉅額擴大的政府開支,都和美國目前嚴重被左翼意識形態主導有直接關係。左派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就是靠政府。他們不相信每個個人有能力管理好自己,不相信自由市場的經濟規律的自然調節,要依賴官僚機構來拯救人類。凱因斯主義曾經帶來的經濟災難對奧巴馬政府來說,好像從沒發生過一樣。從不接受教訓,大概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曹長青網站:http://www.caochangqing.com/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溫情滿人間
1.   肯亞穆斯林展現人性光輝 捨身保護基督徒同胞 2015年12月21日肯亞東北部曼德拉(Mandera)發生一起攻擊案,…
書法家陳嘉子 磨20年筆功再執畫筆
忙、盲、茫,是台灣上班族的寫照,似乎事情不夠多、速度不夠快,就會在高速競爭中落伍。而書法這個極需靜心專注的寫字藝術,…
Open Data時代來臨 你該怎麼做?
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了「開放政府前瞻」(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的各項作為。此舉在世界造成風潮,…
國是會議應討論的具體問題
馬政府擬於7月間召開經貿國是會議,以求凝聚朝野對未來整體經貿發展策略的共識,政府主辦單位也初步建議了一些議題。…
美夢成空:台灣政治馴服難換經濟利益
在對華外交上一向奉行「重貿易、輕人權」路線的法國,這兩個月來不得不開始痛苦反思這條外交路線給本國帶來的巨大屈辱,重新舉起「人權之國」的火炬…
震前徵兆 是上天給人的警示
人類在災難面前總是那麼的渺小與無力,無論是面對瘟疫、地震、海嘯還是洪水,在生死關頭,科技的力量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強大,而遵循上天給人的警示…
未妨惆悵是輕狂
我願化作一抹綠 在你的瞳孔裡投影一幅好風景 換取你眼中的笑意盈盈 我願化作一池山泉 與你共浴在暮色裡 晶瑩你的肌理…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