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談起這個詞很難不加上驚嘆號!因為不僅對洋人而言,「Chinese Gong Fu」就是神祕東方的表徵,即使對當今的華人來說,功夫也是一個似近又遠的傳說。有多少個青春少年曾經夢想著有朝一日入山拜師,習得一身絕世武功?也許,年事稍長後,這樣的心願已經縹緲,但回想起來卻可能還有著一些眷戀、一些懷想......
走進台南市安南區的溪南寮,因為聽說這個村子還留著習武的風俗。從8號國道而下,繼續往南,不多久,車子開進幾條小道路之後,來到台南古城裡近海的村落。
村裡的武術總教練董瑞同見了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真厲害,能找到這個地方來!」的確,沒來此前,真沒想到在「全台首學」文化之都,還有這麼一個鄉野;然而,董教練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是:他們村子習武之事如此低調,我們怎麼還能查到而找上門來?
我們在董瑞同教練所開的早餐店裡碰頭。年近50的他,面孔黝黑,身材結實勻稱,看得出是練武人的體態;臉上親切且柔和的笑容,卻又有點讓人意外。
在早餐店裡拜會武學總教練,這種情境很難避免令人聯想到武俠小說,尤其是電影《少林足球》,趙薇在影片中用太極拳和麵團,確實讓人印象深刻。所以,類似的奇想,就在董教練開的早餐店裡湧出。
這村子裡的教練團,個個身懷武功,他們白天上班,晚上免費教拳。看著他們厚實的手掌,有點分不清那是屬於「練家子」所專有的特色,還是在建築工地工作的結果?
全村總動員,珍惜一甲子的傳統
武術在台灣的流傳與台灣的廟口文化有莫大的關係,盛行於廟會的各種武陣,傳統上都是習武之人所領導,不管是舞獅、武術套路的表演或是陣法中變換時所走的步法,中國傳統武術在其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些身法可不是三、兩天就能練就的,往往是積年累月的成果,所以習武在早期台灣社會也是相當普遍的。此外,村子裡習練武術也有保衛鄉里的功用。
溪南寮傳習久遠的武術是太祖拳,傳到他們這村子,今年正好是一甲子60年。此外,二十幾年前,村裡的長輩為了讓溪南寮的金獅陣能傳下去,耗費了三、四十萬從外地請教練開館教拳,一館三個月。當年三、四十萬的花費不可說小,可見村裡對習武是相當重視的。
董瑞同為了將自己從上一代所學到的武術傳下去,六、七年前與師兄弟數人成立了「溪南寮金獅協會」,肩負起傳承該村武術及武陣的責任,師兄弟幾人分別教五祖拳、太祖拳和他自己師承的鶴拳。
為了不影響社區的安寧,協會總幹事黃樹林將自己在村子較偏遠的魚塭區旁的一塊空地整理出來,讓大家學拳,簡單的鐵皮屋放置他們的兵器,每個星期三、六晚上,聚集了村子裡有興趣的人練拳。目前多數是孩子,從國小一年級到大學生都有,大約有40人。有些還是鄰村的孩子,父母親開了一、二十分鐘的車子專程載他們過來,孩子練拳時,他們就在一旁觀看、閒聊。
教練團們特意帶著我們走進溪南寮唯一的信仰中心興安宮。在供奉太祖拳傳人祖師爺的供桌上,也同時供著他們金獅陣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獅頭。以紙做成的獅頭不但特殊,而且頗有古風。兩旁擺著兵器,分別有耙、官刀、矛槍、踢刀、齊眉棍、雙刀、雙鐗、丈二等共36件,多數兵器也都是村裡人自己做的。
董瑞同、施建均、黃水樹等幾位教練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無償教村中的人學拳後,幾年下來,溪南寮的金獅陣在每三年一次的「西港香」中,都能展現出令人滿意的成果。村裡的長輩表示,幾年來的「香科」(刈香遶境),溪南寮的金獅陣幾乎都是陣頭,別村的武陣可能是「香科」前才找人來教,「而我們不是,我們平日就練。」言談間,肯定了教練的苦心,也對孩子們的成果有所讚許,「這些孩子打得不錯,都是可以參加比賽的。」
孩子們從基本拳練起,然後是套路、器械及對練。隨著他們練拳由簡至繁,由易到難,正拳、套路、兵器對打,大大小小的孩子一絲不茍地練著,伴隨呼吸吐納的呼喝聲,官刀、齊眉棍等武器在他們的手中使得虎虎生風。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讓人彷彿進入一個武俠世界。
小孩來打拳,家長就放心了
兒子就讀小四的林爸爸說:「有這樣的團體的生活,小孩不容易變壞。」他形容自己兒子學武後的變化說:「我的那個(兒子)是比較能忍,小朋友要打他,他會用手去撥撥撥,不會出拳去打人。」另一位陳太太也說:「練武的個性會比較沉,不會像一般的小孩那麼衝,比較內斂。小孩不會去網咖,去哪邊我們都不知道,來這邊我們就放心了。」她兒子高一了,學校成績名列前茅的他還得了教練們提供的獎學金。
對孩子們的教導,教練們並沒有太多的道理,就是學拳。不過這麼多孩子在一起,大家就像是師兄弟姊妹,大的照顧小的,小的聽從大的,似乎無形中武術講究尊師重道、友愛同門這些道理,就這樣無意間養成了;此外,這些孩子比較不會「叫不動」,對於教練要求做的事不會推拖或計較。一些正面的人格養成教育,就在一種無形的氛圍中形成,不需要太多的說教。
目前高二學廣告設計的黃致傑,總是淡淡地微笑著。問他學武有甚麼好?他似乎也不太有甚麼想法,說:「同學說打拳讓我變得那麼壯。」反問他:「可是也可以選擇其他的運動,上健身房啊?」他回說:「健身房不一樣,打拳還可以防身。打架時不要出手打人家,可以擋來擋去就好。打拳吸引人的地方是強身。」
孩子們普遍說學拳後自己身體更健康,一位過去有氣喘的孩子,現在也不喘了,也比較不會和別人爭執,即使和同學起衝突,都會想起教練說的,知道自己練了拳,如果打人可能一下子就把人打傷了,所以都會忍住。看來,練拳的人至少是比一般的孩子能忍。
家裡三個孩子都來練拳的鄭媽媽說:「小時候我就很想練拳,但沒有機會,現在孩子們有這個機會,我當然是很高興。」鄭媽媽的父親就是早期的金獅隊成員,比現在的教練們是更老一輩了,而眼前我們不僅看到新一代的孩子,我們紮紮實實地看到了傳承。
打拳的呼喝聲,在魚塭地迴盪
一甲子培育了三代武術傳人,空曠的魚塭地迴盪著孩子們打拳時的呼喝聲,那一個個穩紮的馬步,打出力透雙臂的每一拳,以及星空下閃著森冷光芒的刀械畫出一道道的圓弧,縱、躍、撲、擊、踢、打,一招一式都帶出那長遠的歷史淵源,這些都與孩子們純真、專注的神情融合著。
孩子們見到我們,雖然害羞,但練拳時那種豪氣絲毫掩不住他們的自信。當他們練完拳,騎上腳踏車離去時,瑞士攝影師丹尼爾拍了他們踏上歸途的照片。就在丹尼爾準備收好器材時,沒想到這些孩子掉轉了頭,騎著車回來,圍著攝影師要看他們回家的背影......小孩子特有的天真與活潑,表露無遺。
星夜下不分寒暑地練拳,攻、守、進、退,吆喝聲此起彼落,在我們看來竟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武林大會。年少時醉心武俠世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熱血,剎那間又湧上心頭。
一群練拳的孩子、一群為傳承武術無私奉獻的教練、簡單的場景,卻像耀眼的星星在夜空中閃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