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六四屠殺20週年。六四屠殺及其記憶,不但已經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分,也融入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總之已經難以磨滅,港英治下的九七前如此,中共統治的九七後也是如此。
香港堅持紀念六四對抗一黨專政
為了剷除香港人對六四的記憶,早在九七前,不論是港澳辦頭頭,還是新華社香港分社(現在「中聯辦」)的頭頭,都不斷給香港人戴帽子,諸如「反共基地」、「前哨陣地」等等。又因為每年6月4日,香港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都要舉辦燭光晚會哀悼死難者,而且風雨無阻,每次都有數萬人參加,所以中國官員則以「冠軍」來諷刺挖苦。立法會的泛民主派議員也會提出要求北京平反六四的動議,雖然年年無法通過。礙於香港號稱是「一國兩制」,中共無法公開反對與鎮壓,所以只能採取洗腦的柔性辦法,來改變香港人的思想認識。但是可以說,20年下來,收效不大。
香港人對紀念六四的堅持,其實與中共對「一黨專政」的堅持一樣,反映了兩種價值觀的對立與鬥爭。而一向表現「務實」的香港人為何對六四會這樣「反常」的堅持,除了那是英國人長期灌輸下的普世價值外,也是攸關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退讓不得。
眾所周知,六四發生在1989年,離開中英簽署有關香港前途問題的協議才不過5年。600萬香港人連同這塊土地被轉手給一黨專政的共產黨,是多麼的無助、無奈,前途茫茫一片。香港人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共的自身改革,與西方民主國家接軌。而89年中國民主運動的出現與發展,燃起了香港人的希望;尤其是代表改革開放路線的胡耀邦被免職下台,趙紫陽也逐漸失勢的情況下,更把希望放在民眾的覺醒上面來推動共產黨的改革。
因此,從89年3月中國知識分子的上書開始,到胡耀邦逝世學生運動的爆發,香港人不但給予空前的關注而有大批媒體作相關報導,到天安門廣場成為民主聖地後,香港人更不遺餘力進行力所能及的支援,包括金錢與物質,香港記者也很自然成為香港與中國的「媒介」。有相當人數的記者,已經不是一般報導,而是全情投入,個別已經達到情緒失控的地步,所以香港成為全世界接受六四資訊最多的地區。正是這些活生生的資訊,成為香港人不可磨滅的記憶,哪怕冷靜下來以後,中共散布大量似是而非的歪論,加上親共人士的幫襯,以及強制性的「愛國主義」教育,也不可能混淆香港人對大是大非的觀念。
中共滲透媒體對港人洗腦
當然,也不可忽視中共對香港人的洗腦。其中中共對香港媒體的滲透,對轉變香港人的觀念有重要作用。尤其以「經濟崛起」來證明屠殺的正當性;或以目前海外民運的表現來證明民主不會給中國帶來好處。而香港的「愛國人士」也不斷為中國政府幫腔,或借打擊香港民主派來否定他們的六四活動。
2007年5月中旬,中共在香港外圍組織民建聯的主席馬力與記者茶敘談政改方案,可是當他提及香港國民教育不足時,突然大談他對六四事件的看法。他認為香港學生應該熟悉中國歷史,就算近代的六四事件,也要包括在課程之內,有關教材尤其要澄清,六四事件不如外人所說那樣是中央屠城,否則那4,000人(學生)應該死光」。他又表示不相信當日天安門曾經燒屍,否認坦克車壓死人變肉餅,甚至說,可以叫人找隻豬去試一下,會不會把豬壓成肉餅。
馬力的話引發強烈反彈,被責「冷血」,「愛國陣營」也有人不表認同,連北京當局也不敢出面支持。這一年的六四燭光晚會,出席人數達5萬5千人,是3年來的新高,這歸功於「馬力效應」。這位中共地下黨員馬力不得不避走廣州,原本有結腸癌的他,憂憤交加,於該年8月8日,也就是北京奧運開幕的前一年,與世長辭,終年55歲。馬力在「愛國人士」中,形象算是比較好的,怎麼會在這個問題上有反常表現,令人難解。莫不是自己知道日子不多了,要最後為黨立功來永垂史冊?
港大公投罷免親共學生會長
今年六四20週年,蟬聯20年「冠軍」的香港,自然不會風平浪靜。連任20年的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以近80高齡在4月就出訪美加,為大規模的紀念活動拉開序幕。在美加的大城市,司徒華的堅定理念,受到當地華人的熱烈歡迎。但是在香港,圍繞六四話題,也出現一些風波:
一個風波是香港大學學生會主席陳一諤在4月上旬的六四論壇上說,中國政府應平反六四,但認為當年若學生及時自行散去,鎮壓能避免;他又指當年學生領袖不理性,北京血腥鎮壓學生僅「有些問題」,外界不應將矛頭指向北京。這種貌似中立的言論,正是中共洗腦的法術,也許陳一諤正是被中共如此洗腦(他曾在中國受教育),他再以此對別人洗腦。但是香港人不接受這種看法,因此出現軒然大波,引發整個社會的辯論,許多市民與學生表示憤怒,「愛國」報章則指責香港人「反共」,在香港「留學」的中國學生則出來支持陳一諤。
香港大學的活躍分子,去年北京奧運火把到香港期間在香港打出雪山獅子旗抗議的陳巧文,在港大發動聯署公投,4月24日,港大學生以1,592票贊成、949票反對、114票棄權、13張廢票通過。陳一諤成為第一個遭學生公投罷免的學生會長。
另一個風波,則發生在特首曾蔭權身上。欲知詳情,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