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甚麼是鎖國和意識型態

馬總統對鎖國下了一個定義:「若把兩岸互動視為統戰、政治動亂,就是鎖國自閉。」圖為5月20日馬總統發表就職週年演說。
馬總統對鎖國下了一個定義:「若把兩岸互動視為統戰、政治動亂,就是鎖國自閉。」圖為5月20日馬總統發表就職週年演說。
Getty Images
第38期
陳博志

鎖國和意識型態是台灣統派人士對非統派人士慣用的批評,但這批評卻並不正確,批評者的講法也常扭曲事實或自相矛盾。

例如最近社會上多數人質疑政府的ECFA等政策會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馬總統和政府為了表示經濟傾向中國不是他們的責任,就說民進黨政府才是對中國開放太多的禍首。陸委會鼓吹ECFA的說帖特別說:「在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兩岸貿易總額成長2.8倍,台商赴大陸投資的累計金額成長28倍」。他們也說已開放進口的農產品多是民進黨時期開放的。照這樣的說法,民進黨政府顯然並沒有鎖國,但馬政府卻同時又大駡民進黨鎖國。由此可見馬政府的批評和政策論述完全自相矛盾,缺乏理性而一致的思考。 

鎖國與否自相矛盾

不管責任在誰,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乃是個事實。從客觀資料來看,過去幾年我國出口超過40%是賣到中國,而其他國家對中國出口的比例最高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幾。我國每年拿超過GDP的2%到中國投資,這比例也遠高於其他國家,美國和日本每年到中國投資的金額不到其GDP的千分之一。由此可見我國對中國經濟的利用及依賴程度遠高於其他國家,絕非對中國鎖國。但馬政府卻不願面對這鐵的事實,而仍要藉ECFA等政策而更進一步片面依賴中國。我在4月11日的民間國是會議中質問尹啟銘部長,我國上述兩項比例是否全球最高?第二高的國家是多高?他當時不回答,至今馬政府也不敢回答。顯見馬政府為了更依賴中國,已到了故意忽略和掩蓋事實的地步。

也許是為了逃避依實際資料我國絕非鎖國的事實,馬總統5月19日對鎖國下了另外一個定義。他說:「若把兩岸互動視為統戰、政治動亂,就是鎖國自閉。」這種新定義根本就違反馬總統自己在這句話之前的一句話所說的「主權不能用抽象或感性衡量,須有客觀指標」。馬總統否認兩岸互動有統戰和政治動機的說法,不只是不客觀,根本就是掩耳盜鈴。中共從三十年前恢復和台灣的經貿交流時就說,兩岸經貿往來的目的是要促進祖國統一,上週中國國務院公布的關於支持海峽兩岸經貿特區的意見書,也再度強調這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部署。這麼明白的客觀事實,馬總統可完全忽略,反而閉著眼睛說瞎話,指責質疑兩岸互動有政治動機的人是「鎖國自閉」。馬總統難道不看外界的報導,也不看中國的政策嗎?

鎖國自閉?是鎖國還是自閉?

中共在兩岸經貿往來會不會有統戰和政治動機,由中共的其他行為也可客觀看出來。我在民間國是會議也曾質問尹啟銘部長,看他知不知道中國為了報復法國總統會見達賴喇嘛,而中止對空中巴士的訂單?我也問他有沒有在中國的台商受到中國政治壓力?中國會不會用經濟制裁做為政治手段?尹部長大概比馬總統老實,所以這些問題尹部長一個也不回答,有些較支持兩岸經貿往來的媒體也選擇不報導。但馬總統竟忽略這些客觀事實,而反明確指責認為兩岸經貿往來有政治動機的人為鎖國自閉。

由這些客觀事實來看,質疑兩岸經貿往來有政治動機的看法並不完全出自意識型態,而是有堅強的客觀依據。一口咬定兩岸經貿往來沒有政治動機而政經可以分離的人,才真的是被意識型態掩蔽了思考,忽視了客觀事實,卻又指責別人是意識型態。

意識型態其實幾乎人人都有。人類並沒有偉大到任何事情都能用科學和客觀資料找出最好的選擇。很多政策乃至個人的選擇,都有相當程度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和對好惡的判斷。這種不能由客觀分析來判斷對錯的主觀的價值,就是意識型態。這種意識型態無法避免,而且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在民主社會必須大家相互尊重。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綜合客觀資料和自己的意識型態之後才做成。然而在台灣即常有人指責別人有意識型態,好像以為自己沒有意識型態,意識型態甚至成為駡人的用語。

意識型態人人有但不應背離客觀事實

正確的道理是:意識型態沒有對錯,因為它乃是無法由客觀分析證明對錯的主觀價值。真正錯的是有些人太過執著於這種主觀的價值或信念,而忽略了一些客觀的事實和道理,只依賴主觀的價值或信念來做決定,甚至在其主觀價值已違背客觀事實時,仍然盲目相信。只有這種錯誤的情況才該被指責為意識型態。

台灣的統獨爭議當然都帶有意識型態的成分。因為,不管是統或獨的主張者,多半會有一些自己感情的偏好的成分在內,這些都是民主社會大家廣該相互尊重的。正確的兩岸政策爭議,應該是討論可以客觀分析的部分,以使大家能基於各自的主觀意識型態和共同的客觀分析來做決定。可惜馬政府卻自己忽視前述各種客觀事實,而又妄指反對者是意識型態。

馬總統近日至少有另外兩個展現其好批評別人意識型態,而自己卻不看客觀事實的談話。他在5月19日針對台灣競爭力嚴重衰退,今年排名倒退十名,而韓國卻有進步的問題說,韓國無意識型態,有利的方向就大力投入,這是台灣未來要走的路。然而台灣競爭力排名大降是在他執政一年才發生,難道他認為這是他的意識型態造成的嗎?我國過去幾年經濟是否不如韓國,從不同角度來看有些不同的客觀評價,並難有定論。而過去這一年我國各種國際評價的降低多有客觀事實的背景,其中包括不少政策的錯誤。例如代表主權評等被降級的主要原因就是馬政府違背既有的法律限制而大量舉債。馬總統豈可為推卸政策不當的責任,而歸罪給所謂意識型態?

事實不容否論意識型態太重會誤國

馬總統5月19日也說,兩岸領導人過去一年對兩岸關係所講的16字箴言愈講愈相似,表示雙方都已擺脫意識型態,願意互不否認。但他這種說法也不符事實。中國所謂的16字箴言和馬蕭相似的只有「擱置爭議」、「共利雙贏」、「面向未來」、以及「密切合作」等空泛的用語,馬蕭提到多次的「正視現實」以及「互不否認」,甚至「兩岸和平」等較有實質意義的主張,中國的16字箴言根本不曾提及。而這種特意不提及或因應的情況,其實就是一種否定。但馬總統卻說雙方用語「愈來愈接近」,而且已擺脫意識型態而願意「互不否認」。

這看不到客觀事實的情況,很像是心智被意識型態蒙蔽,或者是明知而要用錯誤的說法來誤導別人。意識型態沒有對錯,但要做為一個好的決策者,一定要先明白承認和瞭解自己的意識型態,才能真正瞭解和尊重客觀的事實,並據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世局喜憂參半
新的一年開始,世界更平安,還是更多災難?從政治和安全角度,全球可能更趨穩定,或者說危機爆發點減少,可控性增高。但從經濟角度,…
我們曾經是另一個人
人有「輪迴轉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另一個人,也會再次成為另一個人。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誰抹去了我們前世的記憶?…
總感覺有甚麼人正在那兒看著我
英國34歲男子科林‧福斯特(Colin Foster)旅遊時拍到了鬼影,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拍到鬼影並不是甚麼新鮮事,這類報導已經很多,…
春運一票難求 「實名制」開跑
2012年新年伊始,中國全面實行火車票「實名制」。旅客自1月1日起購買火車票,均須憑「本人有效身分證件」購票,…
眼神炯炯
二千年前老祖宗就認為「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又說肝開竅於目,肝藏魂,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 眼睛保養首重肝經。《內經》說:「…
你Hungry嗎?你Foolish嗎?
蘋果電腦教主、一代科技創新天才賈柏斯(Steve Jobs)去世的消息於日前傳出後,掀起一波討論風潮,…
企業充電站
2024TiBE出版人才培訓 AI、Z世代讀者、IP轉譯     「TiBE法蘭克福出版人才培訓課程」針對眼下熱門議題與新科技,…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人類召喚的惡魔?
人工智慧(AI)正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發展。從生活到藝術,從政治到軍事,幾乎無處不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或將全面顛覆人類生活並逐步取代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