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古知新

播給外星人聽的中國古琴樂曲

中國古琴這種樂器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它的製作是伏羲依照宇宙之數所製。
中國古琴這種樂器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它的製作是伏羲依照宇宙之數所製。
Getty Images
第42期
吳唯真

1977年向外太空生物播送的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被選入「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載有的旅行者金唱片中,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送入太空。然而不知外星人是否聽得懂琴音中所要傳達的意境?

古代,俞伯牙和鍾子期這一對「知音」的故事流傳久遠。當俞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時,鍾子期就可以從琴聲中聽到高山。當俞伯牙心裡想著流水時,鍾子期就能從琴聲中聽出流水。有限的語言有時很難表達心裡感受,古代技藝高超的琴師卻可以透過琴聲來傳達心中所感,感覺很神奇。於是伯牙情不自禁曰:「真吾知音也!」而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的「高山流水」故事,善鼓琴的俞伯牙,因為遇見善聽的鍾子期,古琴台也就成了友誼的象徵。 

中國文化中,古琴的特點就在於一個全息性。可惜現代人已和古代脫節,有許多人已不識得古琴為何。是以劉長卿在〈彈琴〉詩中嘆道:「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古琴乃依宇宙之數所製

其實古琴這種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它的製作是伏羲依照宇宙之數所製,琴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象徵「天圓」;琴底為平,象徵「地方」。古琴有13個標誌泛音位置的徽,代表著一年12個月及閏月。

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五行」金、木、水、火、土。約公元前一千多年,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為文武七弦琴。古琴不同於古箏,是古代每個文人必修的樂器,除了經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也是中國文人用來修身養性的一項樂器。《禮記•曲禮下》一句「士無故不撤琴瑟」,彰顯出古代知識分子對琴的重視。

位列琴棋書畫之首的古琴,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樂器。2003年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因此,古琴不僅是樂器而已,還富有深刻的文化意涵。在孔子的教育中,琴藝更是重要的六藝之一。

《史記》上說人的天性是好靜的,感知外物以後就會影響人的情感,並按照自己的心智產生好惡之情,如果不加以節制的話,人就會被無窮無盡的外部誘惑和內心好惡同化而做出許多壞事,所以先王製作禮樂來節制人。

彈奏瑤琴有六忌七不彈

古琴在古代社會中,是件修身養性的器具,甚過表演。不同流派、不同的琴人,還會依個人的人生經驗及對曲子的理解,詮釋出不同味道的琴曲。

作為禮樂教化的重要方式,古琴的彈奏也自有一番講究。古人認為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所以把琴稱作「瑤琴」。彈奏瑤琴有六忌、七不彈。六忌是指: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風,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七不彈是指:聞喪者不彈,奏樂不彈,事冗不彈,不淨身不彈,衣冠不整不彈,不焚香不彈,不遇知音者不彈。

從上述可以看出,舉凡衣著、坐態,應當如何彈以及琴房的相關布置等等,都有其規範。彈奏古琴之前需要準備功夫,並非個人興之所至,想彈就可以彈的;除了具體的細節,還必須有精神上的準備,是一件相當神聖的事情。

由此看來,太空總署向外星人播放中國古代和天地相應的瑤池之樂,也許無意中已然選中了最能與天地宇宙溝通的音樂!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溫情滿人間
1.   肯亞穆斯林展現人性光輝 捨身保護基督徒同胞 2015年12月21日肯亞東北部曼德拉(Mandera)發生一起攻擊案,…
書法家陳嘉子 磨20年筆功再執畫筆
忙、盲、茫,是台灣上班族的寫照,似乎事情不夠多、速度不夠快,就會在高速競爭中落伍。而書法這個極需靜心專注的寫字藝術,…
Open Data時代來臨 你該怎麼做?
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了「開放政府前瞻」(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的各項作為。此舉在世界造成風潮,…
國是會議應討論的具體問題
馬政府擬於7月間召開經貿國是會議,以求凝聚朝野對未來整體經貿發展策略的共識,政府主辦單位也初步建議了一些議題。…
美夢成空:台灣政治馴服難換經濟利益
在對華外交上一向奉行「重貿易、輕人權」路線的法國,這兩個月來不得不開始痛苦反思這條外交路線給本國帶來的巨大屈辱,重新舉起「人權之國」的火炬…
震前徵兆 是上天給人的警示
人類在災難面前總是那麼的渺小與無力,無論是面對瘟疫、地震、海嘯還是洪水,在生死關頭,科技的力量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強大,而遵循上天給人的警示…
未妨惆悵是輕狂
我願化作一抹綠 在你的瞳孔裡投影一幅好風景 換取你眼中的笑意盈盈 我願化作一池山泉 與你共浴在暮色裡 晶瑩你的肌理…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