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華爾街的薪酬體系具有自己的特徵。在總收入中,高階主管、業績出眾的交易員以及銷售經理們的薪水只占很小部分,而年終分紅、獎金才是大宗,後者往往是前者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以上,並且沒有上限。在短期商業價值觀的帶動下,華爾街人熱衷於風險重重的高投入、高回報的遊戲。
高額薪酬引來眾怒
華爾街金融公司被看作是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民眾上升的怒火,及苦民所苦的華盛頓一系列強硬措施,都阻止不了華爾街企業即將發放創紀錄的2009年紅利。據《華爾街日報》預估,金融機構即將發放的2009年紅利超過1,450億美元,這將較2008年高出18%,較2007年所發放的紀錄高點1,372億美元還多出4%。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金融機構發放鉅額獎金表示憤怒,歐巴馬總統也開始對銀行展現出強硬姿態。據美國之音報導,歐巴馬1月14日在白宮宣布,他將向這些金融機構徵收「金融危機責任費」(Financial Crisis Responsibility Fee),誓要討回用於救助這些機構而可能損失的納稅人的錢。他說:「我對納稅人作出承諾。我承諾追回虧欠美國納稅人的每一毛錢。當我看到有關那些承蒙美國人民救助而得以存活的機構獲得鉅額利潤及發放驚人數額獎金的報導時,只能令我下定決心達到這個目標。」
其次,由高薪文化所派生出的華爾街冒險文化,美國政府已經不能容忍。為了維繫華爾街無與倫比的競爭地位,美國各大銀行總是習慣用鉅額薪酬招攬世界各國的金融精英。然而,正是華爾街金融機構利用無節制的高薪、分紅為誘餌,使得華爾街創造出各種眼花撩亂的金融工具和高槓桿金融產品,最終釀成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痛定思痛,美國政府必須對金融高階主管的高薪表示出明確的遏制姿態。美國政府用心良苦,試圖通過「限薪政策」逼迫華爾街將激勵制度導向長期穩定的業績目標,從而消除短期過度冒險的行為。
美國政府頻頻出手
其實在此提案之前,一場以強化金融監管為主要目的的變革運動已然掀起。從美國國會到政府,從美國聯準會到財政部,在2009年內針對金融行業薪酬制度而出台的限制性政策與行動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主要包括以下三項措施。
1. 進行薪酬限制立法:2009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立法,要求財政部監管接受政府不良資產救助的359家公司的薪酬情況。法案明確規定,高階主管年度獎金和其他獎勵不得超過其全年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且這些獎勵必須以還清貸款前不得兌現的公司股票方式發放。同時,法案根據金融機構接受援助資金的多少,設置了不同的薪酬限制。
2. 成立限薪專門機構:2009年6月,歐巴馬政府配合國會的限薪法案,推出了新版限薪令,即限制獎金發放以保護納稅人投資,並控制「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是一種補償協議,它規定在目標公司被收購的情況下,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離開公司,都可以得到一筆鉅額安置補償費用,金額高的會達到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的付款。緊接著,美國財政部專門創設「薪酬沙皇」辦公室,由肯尼思‧費恩伯格(Kenneth Feinberg)負責落實這一法案(為限制受政府援助卻大發獎金的企業養肥貓,薪酬沙皇的用意在於規範高管薪酬制度,遏制高風險、高利潤的經營方式,強化對企業監管),並要求在10月30日以前提出減薪方案。
3. 增加股東對薪酬的約束力量:2009年7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了被稱為「股東決定薪酬」的法規,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就薪酬政策、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向股東披露更多資訊。更為重要的是,SEC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企業要讓股東投票來決定管理層的薪酬。
借助於以上三方面的基礎性力量,2009年10月底,美國政府發布正式的「限薪令」。根據聯準會的「薪酬指引」要求,28家大型銀行自行設計不會引發過度冒險行為的薪酬計畫,但有關薪酬計畫要得到聯準會批准才能實施,同時「薪酬指引」還將涵蓋其管轄內的近6,000家銀行,其中包括並未接受政府救助的銀行。按照財政部的「減薪計畫」,接受政府金融救助的7家企業,包括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花旗銀行、通用汽車、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克萊斯勒公司和克萊斯勒財務公司的25名高階主管的薪資削減90%,包括各種補貼、分紅在內的總薪酬須削減一半;不僅如此,7家企業的175名高層執行人員的現金酬勞將被股票取代,而且這些股票不准立即出售。
此次歐巴馬提出的這個計畫還必須得到國會的批准。由於今年11月將舉行國會選舉,該議案有希望得到更容易受民意驅動的眾議院議員的認可,但它在參議院的命運則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