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經濟「失望指數」試擬

第56期
陳博志

代表經濟好壞的指標很多,各指標的變化也不盡相同,因此一般人並不容易由這些指標來比較各國和不同時間經濟的好壞。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將幾個指標綜合成一個。例如國際上常有人把「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加在一起,而稱它為「痛苦指數」(misery index)。

通貨緊縮令痛苦指數失真

「痛苦指數」發明在物價普遍上漲的時期,但近年來各國卻常出現通貨緊縮的威脅,也就是物價上漲率太低或甚至物價下跌,而使許多產業很難做生意的現象;而這種不好的現象卻會使痛苦指數下降,因此痛苦指數已經失真。例如去年日本經濟很淒慘,但因為物價下跌1.5%,日本的痛苦指數竟只有3.5%,不只比四小龍低,也是十多年來最低。可見在有通貨緊縮威脅的時期,痛苦指數並不是衡量經濟好壞的恰當指數。  

痛苦指數另一個重要缺點是未考慮大家都很重視的經濟成長率。例如去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為-5.4%,是史上最低成長或最大萎縮,但痛苦指數卻是十多年來最低。

本文提出的「失望指數」設法調整了這兩種偏差。在物價上漲率方面,學者普遍認為溫和的物價上漲最有利於經濟的運行和發展,物價上漲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好。所以失望指數以2%為基準,假設物價上漲率每高於或低於2%一個百分點,失望指數就增加一分。

失望指數納入經濟成長率

在經濟成長率方面,我們可以先設定一個目標值,實際成長率每低於目標值一個百分點,也代表人民多一分失望或失望指數增加一分。在這樣的假設下,失望指數可定義為:

D=(G-g)+u+|π-2|

其中G為目標成長率,g為實際成長率,u為失業率,π為物價上漲率。

若要做跨國比較,由於各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也有不同問題,因此人民想達到的成長目標也不同,但我們卻無從得知。所以我們採用一種合理的簡化假設,即人民心中的成長目標是過去6年平均的成長率,實際成長率每低於成長目標低一個百分點,失望指數就加一點。表1是在這種假設下所算出之四小龍的失望指數。去年我國的失望指數為14.3,在四小龍中最高,也是十多年來最高的失望指數。

台灣人對去年最失望?

去年各國的表現也可和以往相比較。2000~2007年這8年間,我國失望指數平均5.6,僅高於新加坡而低於香港和韓國。去年和這8年平均相比,我國、新加坡、香港、以及韓國失望指數上升的幅度分別為8.7、8.2,6.8,以及1.2,我國的表現也是最差。

若不以過去6年平均成長率為目標,令台灣和韓國每年都分別以馬總統和李明博總統提出的6%及7%成長率為國家目標,則可得到表2之我國和韓國失望指數。我國去年指數高達17.3%,比2000~2007年的平均值增加了9.9分,比用變動目標的結果更顯示經濟的惡化。韓國去年指數為11.2%,比2000~2007年的平均值增加4.8分。我國的表現也一樣不如韓國甚多。

由這失望指數來看,人民對馬政府的失望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失望指數和痛苦指數一樣,畢竟都只是幾項指標大略的加總,雖可反應人民的感受,但把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點看成和物價上漲一個百分點同樣令人痛苦或失望,畢竟是不夠客觀的假設。理想的做法應該調查人民對這三個重要「率」的重視程度,而做適當的加權,才更能反應人民的感受。在沒有做深入調查之前,有興趣的人不妨採用不同的權數,而非本分中的1比1比1權數,來計算失望指數,看結果有何不同。

  • * 本文指數的計算承呂曜志博士協助和討論,謹此誌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3年世局喜憂參半
新的一年開始,世界更平安,還是更多災難?從政治和安全角度,全球可能更趨穩定,或者說危機爆發點減少,可控性增高。但從經濟角度,…
我們曾經是另一個人
人有「輪迴轉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另一個人,也會再次成為另一個人。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誰抹去了我們前世的記憶?…
總感覺有甚麼人正在那兒看著我
英國34歲男子科林‧福斯特(Colin Foster)旅遊時拍到了鬼影,引起了軒然大波。其實拍到鬼影並不是甚麼新鮮事,這類報導已經很多,…
春運一票難求 「實名制」開跑
2012年新年伊始,中國全面實行火車票「實名制」。旅客自1月1日起購買火車票,均須憑「本人有效身分證件」購票,…
眼神炯炯
二千年前老祖宗就認為「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又說肝開竅於目,肝藏魂,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 眼睛保養首重肝經。《內經》說:「…
你Hungry嗎?你Foolish嗎?
蘋果電腦教主、一代科技創新天才賈柏斯(Steve Jobs)去世的消息於日前傳出後,掀起一波討論風潮,…
企業充電站
2024TiBE出版人才培訓 AI、Z世代讀者、IP轉譯     「TiBE法蘭克福出版人才培訓課程」針對眼下熱門議題與新科技,…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 人類召喚的惡魔?
人工智慧(AI)正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發展。從生活到藝術,從政治到軍事,幾乎無處不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或將全面顛覆人類生活並逐步取代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