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羅賓漢是不道德的文學形象

好萊塢新片《羅賓漢》是根據英國傳說中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的故事拍攝的。圖為男主角羅素•克洛與女主角凱特•布蘭琪出席今年第63屆坎城影展的畫面。
好萊塢新片《羅賓漢》是根據英國傳說中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的故事拍攝的。圖為男主角羅素•克洛與女主角凱特•布蘭琪出席今年第63屆坎城影展的畫面。
Getty Images
第63期
曹長青

被稱為史詩般巨作的好萊塢新片《羅賓漢》,最近在美國、歐洲和台灣等亞洲國家上映,並成為法國坎城影展的開幕影片,備受矚目。該片由好萊塢多位大牌明星聯合主演,男主角是曾在《角鬥士:自由之路》中扮演英雄的羅素•克洛,女主角是著名影星凱特•布蘭琪。

《羅賓漢》這部大片,是根據英國傳說中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的故事拍攝的。這個題材並不新鮮,人類自有電影以來,羅賓漢的故事已被拍過好多次:最早的一部,是中國辛亥革命前三年的1908年拍的,然後1922年又拍了第二部,片名就叫《羅賓漢》,被視為默片時代的動作片代表,以場面輝煌、耗資巨大著稱。1938年好萊塢推出的《羅賓漢歷險記》,成為羅賓漢電影的經典,有評論說,該片對羅賓漢的造型和詮釋,其經典地位,至今都無法撼動。到了1991年,曾導演和主演《與狼共舞》的凱文.科斯納,又拍了部《俠盜王子羅賓漢》。

對這位傳說中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電影業屢拍不斷,觀眾也屢見不煩,可見人類對劫富濟貧、要求平等的偏愛。

她的書影響力僅次於《聖經》

但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暢銷書作家安•蘭德(Ayn Rand),卻對羅賓漢的這個文學形象提出批評,認為劫富濟貧的羅賓漢,是人類有史以來的文學作品中,最不道德的形象。用了「最不道德」這個評語,可見這位美國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對羅賓漢這個形象的反感,甚至痛恨。

安•蘭德可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她是客觀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在美國有極為特殊的重要地位。在1998年美國藍燈書屋評選的「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中,在「讀者投票評選榜」上,安•蘭德的代表作《阿特拉斯聳聳肩》小說獲第一名,另一重要小說《源泉》獲第二名。她的另兩部小說《頌歌》、《我們活著的人》分別排第七、第八位。而她一共就出版過四部小說。20世紀出產的英文小說數量,遠超過以往任何世紀,但安•蘭德一個人,就囊括了前八名中的四名,這絕不是偶然,而是有其深邃的歷史和現實原因!

199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全美最大圖書俱樂部做了一次讀者調查,在被問到「最影響你一生想法」的書時,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僅次於《聖經》,排第二位。

搶銀行救濟窮人有甚麼不對?

這樣一位重要的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為甚麼如此反感羅賓漢這個深入人心的文學形象?羅賓漢劫富濟貧,有甚麼不好?安•蘭德認為,恰恰是這個「劫富濟貧」有問題,因為它是強行搶奪別人的勞動成果,雖然目的是為了幫助窮人。

安•蘭德認為,用這種方式推行平等,均貧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根源之一。共產黨就是以人民的名義、人民的利益等等,搶奪有產者的資產。當年毛澤東的打土豪分田地,就是大規模的羅賓漢化,也是用武力方式,搶奪富人資產,然後以所謂平等的名義分給窮人。

有人會說,那分給窮人有甚麼不好?且不談這個目的本身的問題,即使這個目的沒有錯,但手段明顯錯了,犯了「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錯誤。因為如果肯定了「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那麼今天人類的恐怖分子活動,也就可以成立了,他們也說自己的目的是高尚的。看一件事情,關鍵不是它的目的怎樣,是不是高尚,而是看它的手段,是不是惡劣。只要手段惡劣,就絕不會有真正高尚的目的。

據《華爾街日報》2006年5月的報導,在德國,就有一些人熱衷當現代羅賓漢,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漢堡市搶劫了一家高級食品店,搶走的香檳酒、牛肉、高檔巧克力等,價值1,500歐元。但他們不是一般搶匪,而是要把這些食物分給窮人。他們的口號是「漢堡免費」(Hamburg for free)。而在這之前不久,一夥主張社會主義的左派,搶劫了漢堡一家餐館,也是要把食物分給窮人。《華爾街日報》說,這些「超級英雄要跟西方最大的罪犯——資本主義進行戰鬥,實現均貧富。」

安•蘭德對羅賓漢這個文學形象的批評,以及她的核心思想,是強調人的自由,個人的權利,這是人類最重要的價值,而對這個價值的踐踏是罪惡和邪惡。在人的權利中,最關鍵的財產權,不可有任何理由剝奪,不管你是均貧富,或是濟貧,都不可以。

沒有財產權就不可能有人權

蘭德曾經在批判社會主義的經典文章〈建造紀念碑的人們〉中指出,「當你考慮社會主義的時候,不要讓它的本質愚弄了你。記住,不存在對於「人權」和「財產權」的兩分法。沒有財產權就不可能有人權。既然物質商品是由個人的思維和勞作所生產的,也是維持他們的生命所必需的,如果生產者不能擁有他們勞作的成果,他就不能擁有他的生命。拒絕財產權意味著把人變成國家財產。任何人,如果他要求一種權利,去重新分配他人所生產的財富,他就是在要求把人類當作動產來對待的權利。」

今天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並用法律保障人的財產權,自由交換勞動產品的市場經濟基礎上的;並用「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樣的認知和文化輿論加以確認和保護。這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之一。這也是為甚麼今天美國民間抗議、反對歐巴馬傾向社會主義政策的茶黨(Tea Party)運動風起雲湧的原因之一,美國人拒絕政府用高稅收這種強制手段(不交稅要坐牢)來搶奪勤勞致富者的私有財產,拒絕以所謂平等的名義,進行社會財富二次分配,走向「羅賓漢化」。

因為共產主義和一切極權社會,都是用為「人民」「多數」「集體利益」的理由,剝奪個人的權利;一切都從剝奪財產權(共產)開始。安•蘭德否定羅賓漢這個文學形象,正是否定這種剝奪別人自由和財產、由集體主義走向極權主義的思維和道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溫情滿人間
1.   肯亞穆斯林展現人性光輝 捨身保護基督徒同胞 2015年12月21日肯亞東北部曼德拉(Mandera)發生一起攻擊案,…
書法家陳嘉子 磨20年筆功再執畫筆
忙、盲、茫,是台灣上班族的寫照,似乎事情不夠多、速度不夠快,就會在高速競爭中落伍。而書法這個極需靜心專注的寫字藝術,…
Open Data時代來臨 你該怎麼做?
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了「開放政府前瞻」(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的各項作為。此舉在世界造成風潮,…
國是會議應討論的具體問題
馬政府擬於7月間召開經貿國是會議,以求凝聚朝野對未來整體經貿發展策略的共識,政府主辦單位也初步建議了一些議題。…
美夢成空:台灣政治馴服難換經濟利益
在對華外交上一向奉行「重貿易、輕人權」路線的法國,這兩個月來不得不開始痛苦反思這條外交路線給本國帶來的巨大屈辱,重新舉起「人權之國」的火炬…
震前徵兆 是上天給人的警示
人類在災難面前總是那麼的渺小與無力,無論是面對瘟疫、地震、海嘯還是洪水,在生死關頭,科技的力量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強大,而遵循上天給人的警示…
未妨惆悵是輕狂
我願化作一抹綠 在你的瞳孔裡投影一幅好風景 換取你眼中的笑意盈盈 我願化作一池山泉 與你共浴在暮色裡 晶瑩你的肌理…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