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靠著肩,我追問著母親憶兒時的話語,聽到了這段「內灣仔」的故事。
內灣仔是北方澳的美麗海灣,母親出生的地方。
內灣仔住著十餘戶人家,木屋就蓋在山腳下,背山面海。檜木房子用蘆葦鋪在屋頂,簡陋卻冬暖夏涼。內灣仔人除了討海維生,山上遍植著果樹及地瓜,菜園成畦;任隨雞、鴨群在山腳下走來走去,也沒想過會丟失;餵食地瓜葉的豬隻更是又大又肥。內灣仔人生活簡單樸實。
回憶過往,母親的眼眸閃現光輝:「天剛濛濛亮,阿母已起床工作。黃昏火車鳴笛時,阿爸就得划起小舟出海打魚,回航日頭已冒出海面;豐收時,小舟會直接划往蘇澳港,把上等漁獲賣給魚販,較不起眼的魚兒則帶回家。」
平日,媽媽一幫忙做完家事,就迫不及待和玩伴們一齊奔往海灣,撿拾貝殼和寄居蟹,比賽誰的寄居蟹跑得快。沒有零食、沒有電視的孩提生活,歡樂並沒有缺席。
「夏天的夜晚,在屋前鋪上木板或搬幾張『椅條』,聽阿公說起他看過的《桃園三結義》、《趙子龍救阿斗》等『棚下戲』。阿公連說帶唱,我總幻想著自己就是劉備……」懷抱著對英雄人物的崇拜,在滿天星斗中進入夢鄉。母親說,那樣快樂的歲月,怎麼一眨眼就過了六、七十年。
每當月圓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孩子們就開始觀察潮水的變化。退潮的夜晚,一行人左手提著油燈,肩膀掛著竹簍,浩浩蕩蕩一齊去捉螃蟹。布滿礁岩的海邊,小魚兒、小章魚清晰可見;隨手翻開淺水中的礁岩,可以看到一粒粒附著在上面的九孔。「大塊礁岩上的牡蠣一顆顆被撬下來,加上螃蟹、蝦子以及掉落水中的九孔,每回都能大豐收。」想起當時清澈見底的海水,母親輕嘆或許僅能在記憶裡見到了。
「有時在家裡就可看到大魚追逐著小魚在水中亂竄,成群躍出水面。這時,阿母會趕忙拿起杓子,划出小舟撈魚回來晒成魚乾……」
看著母親光芒洋溢的臉龐,聽著那些單純的感受,我感懷著自足知足的生活已然是個完全不同於今時今日的時代了。
遙想著那般無憂無慮的日子,我充滿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