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宜蘭「大病院」變身

宜蘭「大病院」變身
從荒涼到榮耀,宜蘭醫院大變身。
陽大附醫提供
第82期
李唐峰
從荒涼到榮耀 ----- 十年前,號稱「大病院」的宜蘭醫院,籠罩在「三多三少」的陰霾裡。所謂「三多」,指的是黑函多、空病床多、閒置儀器多;所謂「三少」,指的是醫師少、急診患者少、住院的更少。
短短六年後,在院長唐高駿的領軍下,醫師人數從個位數增加到七十多位;門診、急診及住院人次,有三倍到七倍的成長,手術更從原本每月42人次增加到488人次,成長了1,162%;還通過地區教學醫院評鑑、力抗SARS(治癒率100%)、通過區域醫院評鑑、榮獲95年度行政院服務品質獎、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促進醫院認證……
這些變革,是怎麼做到的?

十年前的某日,一陣漸次擴大的「嗡伊嗡伊嗡伊──」救護車警示音,劃破了宜蘭市寧靜的街道。車上一條瀕臨生死關頭的生命正在與死神搶時間。

那時,衛生署署立宜蘭醫院的院長辦公室裡,以急重症治療見長的新任院長唐高駿,聞聲火速往急診室奔去,準備協助搶救。
但,就在此刻,「嗡伊嗡伊嗡伊──」的聲音,似乎又在唐高駿耳際漸次減弱。當他趕至急診室一看,「怎麼沒人?!」四目掃過,一片空蕩蕩,而救護車的警示音也消失在遠處。

這是2001年年初,唐高駿剛從台北榮民總醫院重症加護病房主任一職調往宜蘭醫院時,一切百廢待舉的情景。
「連119都對宜蘭醫院沒有信心!」回憶當時的情景,唐高駿苦笑道。

跟隨唐高駿一起來宜蘭打拚,當時的副院長、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部主任陳玉枝笑著回想當年:「當年因為救護車到醫院,急診沒有醫生,所以護士動作很快,就給病人辦轉院。所以民眾說宜蘭醫院做得最好的,就是快速轉院。」
 

跌落谷底的一頁滄桑》
從「大病院」到黑函飛滿天


宜蘭醫院自1896年設立以來,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當地人稱它是「大病院」。在70、80年代前,由於位於市中心,一直是地方民眾仰賴的公立醫院。宜蘭醫院也有過輝煌的歲月,病房也曾人滿為患,甚至少數病患還得「打地鋪」。

但是,2001年1月時的「大病院」,卻籠罩在「三多三少」的陰霾裡。所謂「三多」,指的是黑函多、空病床多、閒置儀器多;所謂「三少」,指的是醫師少、急診患者少、住院的更少。

在榮總接手經營宜蘭醫院前的二十年,宜蘭醫院因為一些工程弊案、包商財務問題,以及一些行政管理上的疏失,漸漸地沒落。醫生開始失去信心另謀高就,原本46位醫師編制的醫院,員工名冊上僅剩8位醫生。

醫生離去、病人不來、救護車不停、急診室悽涼……宜蘭地區的鄉親對昔日的「大病院」,失去了信心。

從高雄榮總借調來支援的簡立建醫師,回憶當年剛到宜蘭醫院時的驚訝:「怎麼會有這種醫院啊?那時候真的都沒有住院,住院只有第一棟,只有第一棟建築物有點亮,後面那兩棟都沒有人!就算當初我們花了一千多萬改建ICU(加護病房),民眾一聽到說要住這裡的加護病房,竟然說:『那我們轉院好了!』」

兩百位員工、占地萬坪的大醫院,每天竟只有兩百多位病人。唐高駿說:「醫院裡,來看病的人常常比員工還少。」當時宜蘭醫院只有76張一般急性病床,2001年1月的月平均占床率是15.10%,也就是說,每天有將近65張病床空在那兒。

有公務員保障的員工們,常常無事可做。有人上班看閒書、有人上班看股票,漸漸地彼此互看不順眼,寫不署名的黑函相互批評,醫院開始分崩離析。

針對宜蘭醫院進行個案研究的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王惠玄助理教授指出:「這就是組織沒有願景、沒有方向、沒有事情好忙,太閒了才會『抓蝨母相咬』。」

屋漏偏逢連夜雨。宜蘭鄉親對於宜蘭醫院的荒涼,也非常不滿。有位員工告訴陳玉枝:「宜蘭醫院被我們宜蘭人恨死了。我去戶政事務所辦事情,那個辦事員很氣憤地罵我:『你是宜蘭醫院的喔?為甚麼醫院變成這樣?』我買了台車,貼上宜蘭醫院的通行證,結果停在路邊還被砸破玻璃,害我現在不敢貼!」

這是2001年1月前的宜蘭醫院,猶如一個躺在重症加護病房裡奄奄一息的患者,正等待著起死回生的特效藥出現。
 

振衰起敝的一頁輝煌》
唐高駿披戰袍 領軍搶救「大病院」


眼見宜蘭醫院的衰頹,鄉親看不下去了、地方民意代表看不下去了,從榮總單槍匹馬派來的院長楊冠洋也看不下去了,大家都認為宜蘭醫院需要再一次的「外來刺激」。

在大家的要求與期盼下,由時任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的張茂松仔細地考量人選,組成團隊。最後決定由非常年輕,也「完全沒有醫院行政管理」背景經驗的重症加護病房主任唐高駿出線,擔任院長一職,帶領醫療、行政管理團隊前往「急救」宜蘭醫院。

結果如何?

六年之後,唐高駿於2007年4月調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擔任院長,當時的宜蘭縣縣長呂國華在醫院舉辦的新舊院長交接典禮上,不僅肯定唐高駿對宜蘭醫院的巨大貢獻,還特別致贈「榮譽縣民」榮銜。

據當時的報紙報導,觀禮的醫院員工及地方人士都說:「這是宜蘭人欠他的!他改造了宜蘭醫院,救了很多人。」

六年間,宜蘭醫院的醫師人數從個位數增加到七十多位,甚至還可以支援偏遠地區的緊急醫療。門診、急診及住院人次,有三倍到七倍的成長,手術更從原本每月42人次增加到488人次,成長了1,162%。這段期間宜蘭醫院還通過地區教學醫院評鑑、力抗SARS(治癒率100%)、通過區域醫院評鑑、榮獲95年度行政院服務品質獎、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促進醫院認證。

「浴火重生、脫胎換骨!」縣長呂國華這麼形容宜蘭醫院。

2008年元月,宜蘭醫院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簡稱「陽大附醫」),希望成為宜蘭第一個醫學中心,因此又開始重新徵尋新的院長人選。王惠玄教授描述道:「當時不論是宜蘭醫院內部或是宜蘭的地方人士,都強烈希望唐院長能回到宜蘭。他們已經與唐院長那種衝勁、魅力緊緊相扣了。」

2008年3月1日,離開宜蘭不到一年的唐高駿,再次回到這兒,帶領「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邁向新的紀元。

為甚麼唐高駿一個人,可以在這六年間,改變二十年來官僚、散漫、黑函滿天飛、沒有醫生、不被病患信賴的宜蘭醫院呢?

精采的故事,就讓我們在下文裡繼續述說。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從羅浮宮臨摹到揮灑台灣廟宇
被逼得山窮水盡的時候 因學習藝術而出國的美合,本來從事藝術創作的實踐,但緣於從小對布料質感的喜愛,為了體驗點、線、面的概念,…
北京奧運,求榮反辱
最近抵制北京奧運的活動,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中國政府對本國人民的種種暴行,以及中國在蘇丹達富爾人權災難中應負的責任,…
中國占卜術 祈求行事符合天意
占卜、算命,從古到今一直都在市井間流傳著。從擺在路邊寫著「鐵口直斷」的算命攤子,到現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占卜術,人們總喜歡藉由算命、…
節能減碳時代 進化論說不清石油來源
油價高漲,升斗小民怨聲載道之餘,不禁要問:石油還能燒多少年? 全世界有幾億輛汽車,許多飛機來來往往。…
研究生創辦網站 將有毒食品「擲出窗外」
近日,中國大陸出現了一個專門曝光有毒食品的網站──「擲出窗外」,推出後非常火爆,點擊高到網站一度癱瘓。該網站共記錄了2004年以來,…
「江太子」提前卸位 權鬥又一輪
近日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之際,國務院突然宣布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之子江綿恆不再擔任中科院副院長,卻沒提其去向。官方媒體新華網報導的國務院任免案中…
拜登「成績單」集民主黨政治理念大成
筆者在前期本專欄〈2024美國大選的幾個變數〉一文中,已經說明美國民主黨今年想廢掉兩黨的兩個候選人,其中之一是廢掉共和黨候選人川普,…
探尋希望之源──新寮瀑布
佇立於宜蘭縣冬山鄉,新寮瀑布編織著遊人的記憶,為現今熱門景點之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冬山河被稱為「希望之河」,新寮瀑布為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