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陳水源先生真是萍水相逢,只見過一次面,談話約十多分鐘。那是幾年前在台北一次演講會後,他找到我,說要翻譯一本書,是潘恩(Thomas Paine)那本著名的《常識》(Common Sense),問我能否寫序。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這就是我跟陳水源的「緣分」。
我之所以一口應允寫這個序,有兩個原因:一是潘恩是我敬仰的英雄,他的《常識》一書對美國獨立起到重大作用。而美國的獨立並崛起,是人類歷史上具有最重大意義的事件。沒有自由的旗手美國,今天的世界不可想像!
潘恩是個英國人,卻超越國族意識,鼓吹美國獨立,認為人有選擇權,這是「常識」。他呼籲人們拿起武器反抗,和英國決裂,建立一個新國家。連「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名字,也是潘恩最早喊出來的,因而他被稱為「美國獨立戰爭的號手」。
我曾經寫過,縱觀美國獨立的歷史,如果說傑佛遜奠定了獨立的理論,華盛頓指揮了獨立之戰,潘恩則是用文字的號角,吹出了獨立戰爭的士氣和激情。三個人像「三角架」,為美國撐起了一個偉大、自由、獨立的天空!
這樣一本重要的書,台灣卻一直沒有繁體字譯本(真不可思議),陳水源先生填補這個「空白」,實在很有意義,值得支持!
另一個原因是,在台灣,教授學者、翻譯家很多。但這項重要的工作卻一直沒人去做。專業是農業(台大農學院博士)、後做政府休閒旅遊區規劃管理和外交官,已退休的陳水源,卻有這種責任意識,令人欣賞和欽佩。所以我一口應允,並認真寫了很長的序〈沒有潘恩,自由的美國不可想像〉。
為甚麼陳水源要費心費力做這種事?後來我去曾關押政治犯的「綠島」參觀才找到答案。
一次偶然通電話,跟陳先生提到我在台行程中準備去看綠島。去綠島必經台東,當地朋友已幫訂了飛機票,但陳水源建議,最好坐船去,可體驗當年政治犯的感受。但陳先生這個建議,可把我害慘了:
我和妻子一起上了船,但船剛出港就開始暈船,那天恰巧風浪較大,那船感覺要飛起來,翻江倒海,我的胃要從喉嚨跳出來。我是黑龍江人,屬於旱鴨子,以前從沒坐過海上的船,那種五臟六腑都要嘔出來的感覺,一輩子都忘不了。我讓妻子按住我,否則感覺整個身體都會隨著眩暈嘔吐感被掀到船外。從台東坐飛機到綠島,只十分鐘;坐船也就半個多小時。但我簡直像經歷了人間地獄,熬到下船時,幾乎不能行走了。
幸虧陳水源先生的安排關照,他的一位部屬開車接我們到其管理處,喝了熱水,勉強吃了點早餐,休息一陣子,才好像緩解一些。妻子有點擔心我的身體,建議取消這次參觀,休息一會就乘飛機返回。但我覺得好不容易「熬」到綠島,不去看那些監獄,太不甘心。所以硬挺著頭暈後遺症,去看了曾關押政治犯的「綠洲山莊」博物館。
在綠島參觀,其實得有一整天時間才比較充裕,因有很多需要仔細看的內容,也值得摘錄,或坐在那裡靜靜思考。那些淒慘的過去,那些不屈的精神,還有獄中的堅貞愛情等等,很多滴血的細節都令人感歎不已。
參觀地有位年輕的女解說員,很和藹並有耐心。在交談時,我問她可否問個私人問題。她以為我會問年齡、婚姻等常識性的「個人問題」。但這個開朗、開明的女孩爽快地答應了。但我卻問她「是藍的還是綠的?」在美國,妻子曾批評我說,我有時不假思索地問人家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因在美國很多人對自己的政治觀點、黨派也不那麼公開,這麼個問法有時讓人很尷尬。可我原來做記者的習慣,總願開門見山,把觀點弄清楚,才好交談。
這個女孩說,現在是綠的。我說,這意思是你原來是藍的了?她說原來對藍綠不那麼分明,只是跟著家人「藍了」。但自從調到綠島工作(才半年多),瞭解到過去專制的黑暗,台灣的真正歷史,就自然「變」了。聽她一席話,我相當感慨,如果有更多的年輕人到這裡工作,或讓台灣的中學生分批到這裡做「短期義工」,他們就會學到台灣自由的歷史,台灣先驅的抗爭,他們也可能像這位女孩一樣,變成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新一代推手。
可惜這個必須做的歷史教育和民主轉型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在我們去「第十三中隊」參觀時,感受更強烈。關押政治犯的綠島監獄,當年設有十二個中隊。所謂「十三中隊」是被戲稱的幽靈中隊,被折磨死的政治犯等,就都埋葬在那裡(燕子洞附近山坡)。
當年有一千多名政治犯被關在綠島,這跟當年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關押民權領袖曼德拉的羅賓島監獄類似,即使不設防,也沒法逃,因無邊的大海,翻天的巨浪,想游水出逃,等於送死。
當年被送到「十三中隊」就是送到鬼門關,而今天去那裡,仍好像通向地獄,因為簡直無「路」可走,路面坑坑窪窪像密布的陷阱,車子爬行,如蹦蹦車般起伏顛簸。在美國住宅區等設有路障bumper,阻止車開快。但去往十三中隊的路,好像每一步都有bumper。我當時感慨,怎麼不修這裡的路?這是一條多麼重要的路,它是通向歷史記憶的路呵!
到了「十三中隊」,更令人傷感,那裡只見荒煙蔓草,墓碑大多被淹沒,只剩幾根斑駁的公墓立柱。當年綠島的政治犯,刑期逾三十年的超過三十人。但這樣一個「綠島」,別說沒像南非監禁曼德拉的羅賓島那樣轉化為世界遺產(已被聯合國命名),連今天都沒予充分重視。台灣所以民主轉型不夠,從這裡也可以找到一些原因和線索。
從綠島回來,我明白了陳水源為甚麼要費心費力翻譯潘恩的《常識》。因為他心中有這塊「綠島」。他曾做過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對綠島的管理等投入過心血,更瞭解這塊土地和台灣人的血淚歷史。他要啟迪更多的台灣人,像當年美國人民那樣,懂得爭取自己做主人的尊嚴!
正因為他心中有那塊綠島,所以退休之後,他不是跟兒孫享受天倫之樂,而是孜孜不倦地寫作,從原來寫觀光旅遊區管理,轉向研究台灣歷史,陸續寫出了《台灣歷史的軌跡》、《台灣歷史的傳承》、《人生自述》及翻譯《常識》等七本書,這本《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是最新力作。
這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把翔實史料(都有出處)和台灣當前時局融為一體,有縱向過去,又有橫向今天,交叉對比,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可成為迅速瞭解台灣歷史和現實的教科書。台灣的中學生,或者像那位綠島監獄博物館做解說員的女孩,只要讀這本書,就會得到對台灣歷史和現實的鳥瞰般的宏觀知識及思想啟迪的力量。作者在書中說:「台灣民主轉型未完成」,僅靠計謀、策略行事,而不靠理念、原則及方法,是無法取信於民,絕不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的。所以,他在這本力作中,強調歷史真實的「常識」,強調人民應堅持理念、勇於鬥爭的「常識」。
這本書再次讓人看出,在陳水源先生的心中,不僅有那塊代表專制歷史的「綠島」,他要恢復人們記憶,恢復台灣真正的歷史;他的心中更有另一個「綠島」,那就是鑲嵌在太平洋的美麗的台灣!正如他在書中所說,「期使有朝一日,能共同建立一個真正自由、民主、人權的獨立國家,使後代子孫能生活在一個安全而無恐懼、而快樂幸福的美麗寶島——台灣。」
從《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中,你可以看到兩塊「綠島」,一塊代表過去,記憶深處的永恆歷史;一塊代表未來,終將在世界爭輝的美麗台灣。
作者注:本文是為陳水源所著《台灣人應有的歷史觀》寫的「序」。該書四月初由台灣晨星出版公司出版。
(曹長青網站:http://www.caochangq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