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韓國,很多人首先就想到經典韓劇《大長今》。劇中主角長今歷經失去父母、恩師的曲折遭遇,但仍舊堅持正直、善良的信念,最終成了韓國首位女御醫與掌管御膳廚房的最高尚宮。她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韓國的國家形象因此也成功行銷到全世界。這也令我更加好奇,究竟是甚麼樣的國度、甚麼樣的人群能拍出《大長今》這樣的影集呢?
4月底,《看雜誌》記者和國內幾位媒體前輩、朋友們受韓國交流基金會(korea Foundation)之邀,走訪首爾一個星期。與韓國的初次會面充滿新奇,尤其是來到了「景福宮」,更是感到置身在歷史場景之中。
景福宮 李朝五大宮闕之首
景福宮建於1394年,是韓國李朝太祖李成桂遷移首都時所建造的新宮殿,也是李朝時期五大宮闕之中規模最大者。它位於首爾北部,因而也稱為「北闕」。景福宮占地面積達15萬坪(約50公頃),呈正方形,建春門、光化門、迎秋門、神武門分別為東南西北向的四個大門。宮內有勤政殿、交泰殿、慈慶殿、慶會樓、香遠亭等建築,古意盎然。據瞭解,韓國史上最成功的女政治家──明成皇后執掌大權卅年,最後就是被日軍刺殺於景福宮內,使景福宮更添動盪的大時代氣氛。
壬辰倭亂(1592~1598)期間,景福宮內大多數的建築物皆被燒毀,高宗(1852~1919)時期在興宣大院君的主導下,重新修建了約7,700間建築物,但在日本占領朝鮮後,又遭到多次破壞,在1990年代才又慢慢修復。現在的景福宮只有約15%是原貌。
走到景福宮門口,首先看到的是身著傳統服裝的守衛,他們還有守衛交換儀式!再往內走,看到的是景福宮的正殿──勤政殿。勤政殿建於1395年,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造建築物,這是朝鮮君王舉行登基大典、接見使節的地方。
勤政殿前廣場上,有一座座的「品階石」位在東西兩側,上面寫著官名──文官居東、武官居西,並依照階級高低排列。
勤政殿中君王的寶座在正中央,後面屏風上紅色及白色的圓代表日月,山水代表江山。殿前鋪石板的兩側是大臣的座位。和《大長今》君王議事的場景好像!
有文化的韓國美食
走著走著,體力消耗得特別快,就來看看韓國著名的美食吧!
位於景福宮附近的「土俗村」蔘雞湯,是韓國蔘雞湯的第一品牌!我們很幸運地不用排隊長驅直入,整個土俗村同樣充滿了歷史文化的感覺。大家入境隨俗學習席地盤坐,據說最標準的盤腿坐法是「雙盤」呢!
著名的人蔘雞湯,咬開中間的雞肉,裡面居然還有浸滿了蔘湯的飯,整碗蔘湯十分清淡又有雞肉汁液的口感,連挑食的我都忍不住把它吃了個盤底朝天。
再來看看韓國頂級的宮廷料理餐宴場地──位於江南區水西洞的必敬齋。必敬齋是首爾一級保護文物,已有五百年歷史,是朝鮮世宗的後人所建,據說從這兒出了五位丞相。
看到一個請侍者來的小石鐘,據說只有宴會主人可以敲。我不知道,問了財團理事韓榮熙之後試敲了一下,結果被全桌的人笑說要付錢請大家,哇!會破產啦!
和韓國代表們餐敘
這次旅程中,我們有機會和韓國外交部、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等韓國代表們餐敘。宴會廳的牆上掛著韓國前總統李承晚題的字〈天下第一江山〉。整個宴會進行過程中還有韓國古絲竹樂伴耳,真是名符其實的「文化饗宴」。
餐敘言談過程中,感覺韓國人真的十分率直,很敢於表達真正的立場,同時能堅持自己的原則。連在各國都一向被認為是「鴿派」的外交部門也是如此。例如韓國外交通商部中國課課長崔泳杉就再三跟我們講到「李白、孫中山是韓國人」等傳言是百分之百的不是真的,而且還直言,希望台灣媒體要查證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謠言。當場我的感受是,真希望我們台灣的外交部有朝一日也能擺脫中共的制約,在國際間正大光明地表述中華民國的立場。
造訪軍事分界線 緊張!
最後一天,我們造訪南北韓國界的北緯38度線「軍事分界線」(Military Demarcation Line,MDL),而沿著MDL各往南北退後2公里,就是「非軍事區」或稱「非武裝地帶」(Demilitary Zone,DMZ)。我們被通知要帶護照,而且有多處不可照相,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隔天早上七點半大家準時出發,不久到達「非軍事區」的「共同警備區」(JSA,Joint Security Area)。在這個區域,有南北韓雙方的警備崗哨。接著果真有軍人上車要檢查證件,我還因為太緊張,一時找不到好好躺在包包裡的護照,結果軍人也沒有說甚麼就從我身邊走過去。呼,好險!
第三地道 體驗當突擊士兵
接下來我們來到神祕的「第三地道」。這個地道距離南韓首都首爾只有約44公里,在1978年被發現,是北韓挖掘的祕密軍事通道,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輸送三萬多步兵。在南韓發現第三地道後,北韓宣稱這個地道是礦坑,而且還人工在地道內塗上煤礦(這兒的岩層都是花崗岩)。
聽完解說,就要實際體驗當突擊士兵了!我們一行人頭戴施工用的安全帽,坐著電動車深入地道,越往地底越覺得呼吸困難;下電車之後,大家還沿著地道、彎腰走了一長段路,又黑又溼又冷的環境,加上周圍以假亂真的「煤味」,很像在探險。而在地道中走著走著,我還幾次撞到「天花板」,這時才慶幸有載安全帽。至於為何地道挖得這麼低矮,有此一說是北韓人民營養不良,所以普遍長得較矮。最後我們還在地道中與「正港的」美國和南韓軍事演習隊伍相遇,還與軍人聊了幾句呢!
都羅山眺望台 遠眺北韓
出了地道後來到都羅山眺望台,在此可看到都羅山火車站。都羅山火車站是位於南韓最北邊的車站,若兩韓統一,將是前往北韓的第一站。用望遠鏡可以清楚看到北韓的城市和山岳,有趣的是,這些樓房都沒有住人,是北韓用來「宣示國力」的象徵。
最後我們來到臨津閣。這裡是1972年為了祈願兩韓統一而修建的景點,也是最靠近北韓的自由區域。在這兒處處可見韓國人對統一的期望。
處處充滿文化和歷史痕跡
最後的最後,我們要回家囉!在韓國的這幾天,我的感觸很深。韓國真的處處充滿文化和歷史的痕跡,甚至連機場都有身著傳統服飾的「王族」們在穿梭,也難怪《大長今》能展現深厚的文化倫理底蘊;人們性格坦率又堅守原則,也有一致的國家認同和價值觀,「統一」是全國上下的目標。對比台灣,我們連國族認同的基本問題都還意見紛紜,想來也有些羨慕韓國人的團結。但耿直的韓國人的確比較容易衝動,若能多添一些為他方考慮的溫暖性格,也許在國際間能贏得更多善意。對比台灣人的友善溫和,兩國的「國情」比較,趣味橫生。
這次旅程中,我們針對許多韓國政經文化的相關情況進行瞭解,收穫滿滿。不過,下次若再有機會到韓國,就是私人行程了,我立志要好好去逛街!